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快递>>理论动态>> 文章
人们为什么宁愿相信谣言
发布时间:2015-04-20 作者:无 浏览量:4562次

对于那些误信了谣言的人,让他们改变自己的观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辟谣的努力还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心理学家对这一奇怪而常见的现象提出了他们的看法。

逆火效应

人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没有根据的谣言。这个时候,如何让人相信正确的事实?也许,在了解科学真相的人看来,事情非常直接:只需要把事实告诉那些误信了谣言的人,他们就会改变自己的信念。然而,近年来的心理学研究却发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1998年,英国医生安德鲁·韦克菲尔德(Andrew Wakefield)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声称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MMR)与自闭症存在相关性。这个报告引起了轩然大波。西方社会的许多家长由此不敢给孩子打MMR疫苗。然而,韦克菲尔德的报告后来被证实是错误的,其部分内容2004年被撤回,全部内容更是在2010年撤回。作者也因为存在学术不端而被吊销了行医资格。

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美国儿科学会等权威机构都对此作出了专门的说明,指出没有证据支持三联疫苗与自闭症存在关系。那么人们是否会因为这些信息而改变错误的看法呢?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政治科学研究者布伦登·奈恩Brenden Nyhan)及同事对此做了研究。他们随机选择了1700多名父母,这些父母的孩子都在17岁以下。针对三联疫苗的传言,这些父母接受了四种不同的干预方式。

一部分人看到了来自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说明,其中指出三联疫苗与自闭症存在关联的看法是缺乏证据的;一部分人看到了文字信息,告诉他们三联疫苗所避免的疾病是具有很大危险性的;一部分人看到了图片,上面是未接种疫苗而患病的儿童的照片;最后一部分人,看到的是一个故事,讲述了一名婴儿是如何死于麻疹的。

哪一种干预措施更有效?奈恩发现,无一有效。他的研究发表在20143月。在研究中,没有任何一项措施增加了父母给未来孩子打疫苗的意图。这个结果出来后,奈恩对媒体说:“令人郁闷。我们真的是郁闷了。”

不仅如此,这些辟谣措施还可能适得其反。纠正性的信息可能加深父母对疫苗的错误认知,减少他们为孩子注射疫苗的意图。这种现象奈恩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也曾发现。当时他考察了媒体对政治家说法的纠正会产生什么作用。结果他发现,政治家的支持者看到纠正信息之后,会更加支持政治家的说法。这种现象被称为“逆火效应”(backfire effect)

201412月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中,奈恩和同事考察了用科学信息纠正人们对季节性流感疫苗的错误认知所产生的效果,其发现也是令人不安的。

美国民众中有43%的人担心接种流感疫苗会让自己患上流感,这种错误认知阻碍了流感的防治。将权威机构所提供的科学事实传达给这些人的话,会产生什么效果呢?奈尔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上找出相关说明,稍作修改后给受试者看。结果,这大大降低了人们对流感疫苗安全性的担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会更愿意去打疫苗。恰恰相反,在被问到是否愿意接种疫苗的时候,人们更加不愿意去了。这个结果与奈恩之前研究三联疫苗的发现是具有一致性的。

谣言如何被相信

人们为什么会相信一件事情为真,而不是其他事实?对于这个问题,心理学家有一套解释。

首先,在日常的沟通中,人们有一个“隐性的规范”,即默认对方跟你说的话是真诚的、重要的、清晰的,除非有显著的反面证据让你对此产生怀疑。

根据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心理学家史蒂芬·莱万多夫斯基Stephan Lewandowsky)的解释,尽管人们可以对一个信念产生怀疑,但这需要较高程度的注意力、信息高度可疑,或是在接收信息时就存在高度不信任。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倾向于接受信息而不是拒绝它的,因为并没有突出的标志物提醒听者对它产生怀疑。

甚至,一部分学者还提出,一个人如果要理解一个说法,那么他必须至少暂时性地接受这个说法为“真”。换句话说,“相信”是人类理解一件事情的必要前提

心理学家过去二十多年的研究已经反复证明,即便一个错误说法被修正,它在人脑中的影响也可以是持续性的

在实验中,研究者常常会给受试者看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一间库房起火的事情,起初火灾的起因被认为是柜子中的油漆或汽油起火。然后,这个起因会被修正,比如受试者会看到诸如“柜子里其实是空的”这样的话。看完这个故事之后,受试者会回答一份问卷,研究者查看的是他们会多少次提及汽油或油漆。同时,他们也会被问到是否注意到文中存在修正。

1988年至今的大量研究共同显示,即便受试者完全能够回忆起并理解文中的修正,这种修正也极少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在一些研究中,受试者由此提及错误信息的次数会减半,而在另一些研究中,修正没有产生任何效果。

换句话说,即便人们能够意识到错误信息被纠正,强烈的信念也仍然会影响他们的判断。为什么会这样?科研人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猜测,目前并没有一致的答案。不管原因为何,一个没有疑义的事实是,对于已经接收了错误信息的人来说,让他们回复到从未接触过的状态,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一个错误信息在出现后立即被纠正,那么乍看起来,这种纠正是起了作用,一些人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但是当他们再仔细去考察这个现象的时候,他们发现,这种改变只发生在起初就对错误信息倾向于不信任的人身上。如果一个人本来就很相信错误信息,那么纠正信息不但不会起作用,反而还会加深此人对纠正信息的信源的不信任。

自我保护

现在,研究人员认为纠正事实之所以并不会有效改变人们的信念,可能跟人的自我防御的心理机制有关。心理学家提出了“自我肯定理论”,它指的是,人们有动力去维护自我的完整性。比如在实验中,如果让人们先写一篇自我肯定的文字再去参加考试,那么考试成绩就会更好。这是人们将他们的行为与自我一致化的结果

基于这种理论,奈恩正在尝试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去纠正错误信念:不是着眼于告诉人们正确的事实,而是把着力点放在人们对自我的信念上。比如说,他已经发现,如果先让人们回忆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刻,再让他们去接触那些意见分歧很大的话题,比如气候变化,那么人们就会在接受不同观点上变得更加开放。

当然,这样的做法如何运用到现实中仍然是个问题。正如《纽约客》杂志在报道奈恩的这项最新发现的时候所说,不可能每次在纠正人们错误认知的时候先让他们写一篇文章回忆自己感觉良好的时刻。

在现实的情境下,奈恩给出的是另一种解决方案。比如围绕埃博拉病毒,非洲社会就出现了许多谣言。有认为这种病毒并不存在,有认为它是政府的阴谋,也有人认为它是西方人士带入的。在防治方法上,民间也存在不正确的流言,比如说喝盐水能够预防。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声明,这种无效的方法已经让多人丧命。

根据奈恩的研究,面对这样的情况,仅仅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和疾控中心提供科学事实是不足以改变人们的信念的。他提出一种相对耗时但也许会更有效的方法:跟当地被人们信任的社区领袖合作,一个一个村子做工作。

而且他提示说,任何人在灾难面前都会惊恐,你作为外来者越是强调疫情的严重性,当地人越是会倾向于不相信,因为人们总是想要抓住希望。“在我们能让人们感觉到情况处在控制中之前,他们以任何方式寻求心理上的平衡,都不应该令我们感到惊讶。”奈恩在最近的一篇评论中写道。(黄永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