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快递>>理论动态>> 文章
高等教育因何“高等”
发布时间:2014-12-30 作者:无 浏览量:4523次

现代社会中的“职业”和职业结构与古代已经完全不同了。

当今中国大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专业”生产者,也就是所谓的专门职业者,许多本来属于职业训练的学习由于进入了大学而变成“高等教育”,这使得高等教育的含义发生了异变。

“职业教育”原本是一种中等教育,由于职业的积累和高科技化,职业教育向大学转移本未尝不可。但问题是,大学里的职业教育与一般中等的职业教育究竟有什么样的特征区别,才能成为一种比较而言是“高等”的教育呢?

“高等教育”的特征应该是在职业知识传授之外的人文教育,即那种可以被称作“人的自由教育”的人文教育。远在11世纪出现大学这个体制之前,人类已经有了高等教育的原初概念。

在高等教育中,人接受的是“成人”教育,不仅是年龄上的成人,而且是个人与社会关系中的成“人”。

成“人”涉及的是关于什么是人的德行、什么是人的幸福、什么是人的价值的知识。人的自由的、有意义的存在取决于、也体现在对人文知识的探求之中。

这种人文知识是未成年者难以把握的,需要等到一定的年龄和其他知识准备后方能习得。延续到今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原义至今仍然是,也必须是人的自由教育

古希腊人相信,7这个数字具有特别的意义。人7岁以后开始换齿,14岁进入青春期,21岁身体就已经完全成熟等。人的教育是和人的这种7基数成长联系在一起的,7岁时开始学习,14岁和21岁则也是一个人教育中的两个提升年龄。

亚里士多德把14岁确定为从初等到中等教育的转折年龄。14岁前,一个人学习了读写,还有一些文学,14岁以后,用3年来进行“其他学习”。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其他学习”是指普通教育,也就是希腊人所说的enkuklios paideiaenkuklia mathemata。希腊普通教育课的数目也是7:语言、修辞、辩证(逻辑)、算术、音乐、几何和星象。

罗马人几乎原封不动地接受了希腊人的概念,称这种教育为liberalesarte,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liberal arts。一直到今天,美国许多大学的核心部分仍然是“人文学院”(school of liberal arts)。

人文教育提供的是一个适合于自由人的课目,按照启蒙时代的说法,是适合“绅士”(有教养者)的教育。按照现代的说法,是适合“公民”的教育。

我在这里姑且将school of liberal arts 翻译成“人文学院”。也有人将此翻译为“文理学院”,与有人称liberal arts college 为“文理学院”相似。但是,美国还有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s的说法,这也许是更名副其实的“文理学院”。

为了区别起见,我用“人文”的说法来专指liberal arts。这里的arts不能简单的理解成艺术,而应该是人格素质、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的智识能力。

Liberal Arts College的教育是相对于具体的职业教育而言的,其目标不在于教会学生某些具体的谋生的技能,而是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成为一个高素质,有教养的文化人。

因此,Liberal arts college肯定会教授古希腊思想,而肯定不会教授会计学。

在古代,除了普适教育或人文教育,只有三种“职业”教育,那就是医学、建筑和施教。其他的都是“手艺”。手艺是通过“学徒”而不是“教育”习得的。制皮革的、修船的、修帐篷的、木匠、酿酒的、做买卖的,都是“手艺人”。

手艺人可能有机会担任重要的公共职务,但却是在“教育”上有欠缺的人。苏格拉底对话中出现过不止一次的阿尼图斯(Anytus,审判苏格拉底时的起诉官之一)是一个皮革师傅,他是一个因缺乏教育而不宽容、排斥新想法的人。

现代社会中的“职业”和职业结构与古代已经完全不相同了。好的皮革师傅、酿酒师是轻工业学院的毕业生,好的造船匠和专业打鱼人是航海学院毕业的,做买卖的更是拥有MBA的学位。

这是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累积,使得“学徒”这种从师学徒的方式被到大学学习代替了。

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尽管上大学的学生可能接受了丰富的专门职业知识,但却可能因为“人文教育”的缺失而并未真正受到“高等教育”

人文的“高等教育”理念注重的是培养有德行、有思想和判断能力、有人类共同理想和共好意识的人。这样的高等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在于专业知识训练,而且在于培养有文化、有教养、有价值观的公民。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学生在学院的前两年可以不设专业划分,学生文理兼顾、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课程,后两年才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这种教育开始于通识课程,目标却是人的无止境的自我完善。

作者:徐贲,马萨诸塞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苏州大学外文系,现任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