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快递>>他山之石>> 文章
家长最怕孩子遇到这样的老师
发布时间:2015-01-23 作者:无 浏览量:3587次

暴力型、漠视型、偏爱型、推卸责任型老师等均在其列。

绝大多数老师都是称职的,是专业的,是值得我们家长去尊重和体谅的群体!本文仅以个别案例进行分析,无恶意中伤,或是质疑老师这个职业和这个群体之意。

一、“打是亲,骂是爱”的暴力型老师

这种可不是什么“麻辣老师”,也不是管教严格的老师,而是新闻里经常报道的那些虐待儿童,从而达到自己教学目的的老师。

比较少见,我相信大部分老师是不会有这样的病态心理的,但不可否认,还是有存在,只是暴力程度不同。这种我相信,是绝大部分家长会不希望孩子遇上的,尤其是比较调皮而好动的孩子的家长。

要注意的是,暴力可不止是身体的暴力,比如体罚,甚至更多隐性的方式。

暴力还包括冷暴力,这个就是指老师会肆意发泄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满郁闷,用言语的形式反射到所有学生身上,比如超额过度的作业量,孩子一遇到小错就被拉进小黑屋,或者被痛骂一遍,而且骂的内容完全没有教育意义的。

危险指数:100%

遇上的概率:0.0001%

识别方法:每天细心观察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看是否有隐藏的瘀伤,或者是孩子突然心情低落,不笑不闹。如果出现类似的状况,立马就要跟孩子了解清楚具体情况,并给孩子做及时的治疗。

然后,去学校领导那里反馈情况,避免更多孩子受害。实在不行,咱就转校!这种老师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再大的代价都要远离他们!

二、照顾不来就推卸责任的老师

确实,不同于在辅导机构的小班教学,老师一般都需要带20人以上的班级,老师的压力确实很大。所以,也经常有一些网上热转的文章专门说家长把责任都推给老师,让老师苦不堪言的情况。

这个情况确实存在,但另一方面,相对于家长来说,老师在育儿方法上掌握的更全面一些,也有更多时间和孩子接触,这也是为什么把孩子放在校园里,而不是家里学习的原因。既然是这样,那老师就一点责任都没有了吗?显然不是的。

但就有这么一小部分的老师就是这样的,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回给了家长,感觉班里孩子好了就有他一份功劳,孩子学坏了就得怪家长管教不严,甚至还被劝退的情况。这样的一小部分老师,实在是有损教师的名誉。

危险指数:50%

遇上的概率:0.2%

识别方法:多找找老师联系,或者在与老师交流过程中,去发现他是否有这样的表述。一旦觉得老师确实存在这种心态,那首先一定要正面和老师交流,再严重一点,可以和学校领导反映,让老师做出一些改变。不过这种老师不容易做出改变,所以还是能别遇上就别遇上了吧。

三、只关心优秀的,无视其他的偏爱型老师

人就是这样的,当然喜欢能为自己争光的那一面。自然,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是这样。但希望这样的程度能低一些。

有些老师,确实会给成绩优秀的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不管是什么比赛,是什么职务等等……但这样就会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平等,这对于班上大部分是中游和中下游的孩子而言,确实是不太公平的,而且也不利于其成长。

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就将处于一种危险的处境。一方面,孩子看到同样努力而未被重视的时候,心理受到太大的挫伤,处理不好就会有心理伤害;另一方面,孩子总是会犯错误的,可是没有人在旁及时指出,把他拉回来,那错误就会慢慢地酿成大患。

危险指数:70%

遇上的概率:0.5%

识别方法:如果孩子成绩不是特别的优秀,必须要好好把握家长会,或者偶尔接送放学时,提前一点去观察课室教学情况。多和孩子了解班上的事情,看看孩子有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机会,多跟老师提醒要公平竞争。另一方面,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无惧“被无视”。

四、“我归我教,管你爱听不听”的机械型老师

一般是对于只教授单科的学科教师而言的,表现就是:一来到课室就开始讲课,反正只要大家不吵就行,我就这样按着千年不变的教案在讲“知识”,学生也没机会举手发言质疑,也没人提醒他们不要开小差,不要打瞌睡。

这样的教学,纯粹就跟学生疯狂练题的“考试机器”一样,就是“教学机器”。什么叫机器,就是单调的重复性的去完成一切工作,不会针对性的调整,不会用心去改变和二次创造。

小时候我们就听多了这样的话,“你们不要这么吵,愿意听我讲课的就认真听,不愿意的就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前提是不要说话影响其他同学。”

其实老师不知道,对于愿意听的同学来说,这也是一种痛苦,因为我不能和老师教学上的互动,只是一味地听讲,那我为什么还要在课室坐的这么端正去听呢,还不如自己看书,或许思维还转的更快,吸收的更快呢?!

而对于不太愿意学习的孩子来说,那就伤害更大了。这些孩子可能不适应于在静默的环境中去接收知识,但老师却没有针对性的去调整,没有私下提供更多的帮助,那孩子只能学一天,混一天了,这样孩子的学业就只能被耽搁了。

危险指数:80%

遇上的概率:0.1%

识别方法:也是两种办法,一是从孩子的表达中发现每个任课老师的教学特点,这也是最真实的;二是,偶尔去观摩他们的上课状态;

五、“家长你不找我,我不找你”的漠视型老师

这种现在比较少了,因为现在通讯工具发达了很多,学校重大通知都会在手机上接收到短信。但这样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些东西都是集体性的信息,而家长更关心的是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这样才能和教师一起去改善孩子的现状。

很多家长都可能一个学期才见到过一次班主任,很多任课老师都从来没有见过,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更多的只能是在期末成绩汇报下的那几句还可能是重复使用的“评语”。这样的沟通听起来就是非常糟糕的,不利于孩子成长和进步。

这种虽然谈不上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实质伤害,但漠视总不应该出现在教学中。你能想象,如果家长都漠视孩子的存在,那孩子会有什么感受,能健康成长么,真的以为“放养”到这种程度就能达到那些育儿书本上的教育效果么?

一句话,没有爱,就是伤害。

危险指数:60%

遇上的概率:0.1%

识别方法:找老师聊聊,看看老师对孩子的情况是否也是一知半解,咨询深入一些就无法继续讲下去。多和老师接触和反馈孩子在家中的情况,看看老师是否会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当然了,家长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那一个,家长自己首先不能“漠视”自己孩子。

总而言之,以上情况加起来还不到1%,绝大多数孩子都能遇上自己的良师的,但在遇上之前,一定要保持警惕,避免伤害。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