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如何避免学生节假日后的“月曜效应”?
精彩导读:每到星期一或是节假日学生回到课堂上时,总有不少人学习意志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学习效果相对较差。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
每到星期一学生回到课堂上时,总有不少同学学习意志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学习效果相对较差。在其他节假日之后也常出现类似现象。因为我国古代把星期一又叫做“月曜”,所以,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英文名称Monday effect )。这种效应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第一节课中也常会出现,在假期过后的开学那段时间甚为显著。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较多。
一是与生物钟紊乱有关。假期中,学生在心理上自我放松,原来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被悠闲随意的玩乐取代,晚睡晚起、精神不振。到了开学时,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生物钟还没有及时调整过来。
二是与唤醒程度有关。一到开学,学习任务一般都会连串布置下来,客观上要求唤醒水平很高,而这时学生主观上的唤醒水平往往较低,需要一个预热启动期。
三是与超限抑制有关。按理休息之后应该精神倍增,效率更高,但事实并不一定如此。有的学生在假期疯狂、过度地玩乐,不但没得到休息,反而更疲劳。
四是与注意力转移有关。注意的转移有快慢难易之分。开学时,学生的注意力既受新任务的难度影响,又受原来注意紧张程度的影响。这些都会导致产生“月曜效应”。
由于“月曜效应”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较大的影响,学校、教师及家长都要重视“月曜效应”的消极影响,尽量把它降到最低限度。
由于学生在校学习大都感到很累,因此,一临近假期都想放松。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学生一放假就懒得看书,懒得做题。所以,教师在假期不宜布置太多作业。家长也不宜给孩子买上很多与课程有关的复习资料和习题集等。否则,会超过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致使他们的身心无法得到充分休息,也势必影响开学之后的学习。
除了小学低年级,又不能不布置作业,如果让学生完全处于松懈状态,尽情地玩乐,也会使其一贯的学习状态断裂,难以适应开学后的学习生活。
与此同时,学生应该合理制订假期生活计划。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督促与指导。学生的假期生活计划应把学习与休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要贯穿假期的始终,不能先拼命地写完作业,再拼命地去玩,这样既达不到休息的目的,也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作业也不能拖延到假期结束之前才做。拖延到最后,时间不多了,必然匆忙草率完成作业,既保证不了质量,同样也会影响开学之后的学习。学生假期生活计划的执行,还需要得到家长的帮助、提醒与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