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快递>>他山之石>> 文章
2015教育信息化七大趋势对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3-23 作者:无 浏览量:4869次

精彩导读:要想真正促使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就要想办法利用信息技术促使教育流程再造,包括教师角色再造、课程模式再造、组织机构再造管理方式再造等。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用数据说话,而不是用经验说话。

据统计,在过去的一年里平均每天有2.6家互联网教育公司诞生,各重量级互联网企业纷纷宣布进入互联网教育领域。

这一切都表示教育信息化迎来了真正的春天,也给传统的正规教育带来巨大冲击: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引领下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如何形成?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基于互联网的社会服务,越来越多的进入正规学校时,学校教育如何开放,形成真正无边界的课堂或学校……

而在技术层面,大数据、云计算、微课、翻转课堂、移动、游戏、虚拟现实将会得到进一步广泛应用,并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产生不小的影响。

展望2015年,从宏观层面来看,教育信息化可能出现如下特点:

(一):融合。

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应用已成为“新常态”。

比如现在北京的学校中,如果真的不让用电脑和PPT,可能很多老师真的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去讲课了,这也标志着信息技术已经有机融合到这些老师的日常教学中了。

需要指出的是,融合其实已经成了时代的关键词,比如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融合使得在虚拟环境中学到的知识就成了未来真实环境中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开放。

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使得“没有围墙的校园”似乎成为了可能。

在技术的推动下,学校将进一步向其他学校、社会组织、企业开放。不仅是教学科研服务向社会开放,核心的教学管理可能也慢慢向外开放。

此外,个人观念上的开放更加重要,比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接受理念,在各种资源平台上共享自己的微课,个人层面上的开放最终可能会推动学校组织的全面开放。

(三):协同。

新技术的支持,开放的理念,将使协同将越来越引人注意。

之前,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几乎是分离的,除了招生,交集很少。但是现在通过“大学先修课”等形式,大学和高中开始了紧密互动。

另一方面是产学研协同发展,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信息化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实际上更加复杂,这就需要学校、研究机构、主管部门、企业高度协作。

比如,要真正推进数字教材(电子书包),就需要出版社、云服务企业、主管部门和学校深度合作,否则困难重重。

比如如果真的用数字教材,肯定需要记录下学生在教材中的批注和作业答案,这些数据究竟存在哪里,出版社、学校、还是云服务企业呢?

(四):创新。

当前,创新驱动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亦是如此。

当然,创新首先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游戏化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其次,创新也要体现在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上,比如北京十一学校推行走班制,取消班主任,几乎是对高中教学管理模式的颠覆式改造。

再如有的区域将教育信息化服务整体外包给企业,实现教学支持模式的创新。

(五):变革。

最近20年来,以互联网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零售业、新闻出版、娱乐、金融等行业造成了颠覆式的改变。

不过,由于教育的对象是人不是物,所以教育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所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似乎不是那么革命,因此也招致包括乔布斯在内的很多人的质疑。

有人曾说,电影没能使大学消失,电视也没能使大学消失,计算机亦没能使大学消失,互联网就会使大学消失吗?

确实是,我们也认为这些技术确实没有使大学消失,但是对大学的影响却越来越深刻。

要想真正促使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就要想办法利用信息技术促使教育流程再造,包括教师角色再造、课程模式再造、组织机构再造和管理方式再造等。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用数据说话,而不是用经验说话

(六):智慧。

人们一直梦想计算机可以像人一样思考问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智能导学系统就曾经风靡一时。只不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暂时性衰落,智能导学系统似乎也陷入了低潮。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再度崛起,智慧教育又备受各界关注,许多学校提出要打造智慧校园。

师生能够施展灵巧的教与学方法,为学习者提供最适宜的个性化服务,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较高的思维品质和较强的施为能力的人才。

(七):区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越来越复杂,用户却希望使用越来越简单,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来的小手工作坊式的管理方式就不可行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就成了时代的需求。

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就需要依据四大原则:

关键在政策,根本在课堂,重点在应用,突破在创新。

也就是说,区域要进行顶层设计,在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整体考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从政策、经费、人员等各方面全力推动。

仍然需要将课堂教学信息化作为重点,并要考虑教师用户在应用中的刚性需求,抓住痛点,实现创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