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快递>>理论动态>> 文章
课程基地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发布时间:2015-06-01 作者:无 浏览量:7990次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建设课程基地,是高中教育创新内涵建设、创新育人方式、创新质量提升的改革路径和有效措施。

  课程基地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围绕新课程的加快实施,我们应着力提高学生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创设课程基地是一个有益的探索,有利于推进学校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课程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教学环境。营造学科情境、凸现学科文化;构建专业特色、培养学科素养;强化学科精神、树立学生专业志向。二是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通过物态和非物态相结合的模型展现,增强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直观理解和对具象事物的抽象概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三是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努力实现技术推进下的人机互动,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开发建设人机互动“教学机器”,突破学习的时空瓶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四是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实施好国家课程,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为不同潜质、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选择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五是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通过教研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成果首先应用在基地等措施,大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促进教师成长,以教师引领学生发展。六是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让学生通过在课程基地的学习,加强对课程的体验和感知,在实践学习中提升认知能力,在实际动手中发现、创造、创新。

  课程基地作为拓展课程实施途径的江苏独创,在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体现以下要求:

  充分体现规划引领、实用实效。市县要加强统筹规划,深入学校调研,理清建设思路和重点项目,制定市县课程基地建设的全面规划,加强薄弱课程的建设,落实创建省级课程基地建设的任务。全省要加强课程的重点规划、统筹布局和建设要求,抓好在全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课程基地建设。学校要围绕如何依托课程基地破解教学难点这一问题,制定各课程建设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创建省级课程基地目标。课程基地关键在建设,核心在使用。要通过学生使用日志,确保课程基地效能的发挥。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新课程改革,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课程基地与有的地方建立的学科基地相比,区别在于,课程基地首先要从体现学科环境的硬件建设入手,重视实体建设;注重面向学生主体,让全体学生自主动手、实践解题,主动探究,通过手脑并用让学生出真知,从关注分数的学会到关注能力的会学;强调每所学校及其每个学科都要建立课程基地;突出指向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等。让每个学生在基地得到体验,得到发展,是课程基地建设的重要理念。

  充分体现课程价值、覆盖各类学科。课程是核心,基地是载体。在建设课程基地过程中,首先要突出课程的要求,体现课程意识、特点和质感。切忌将课程基地建设成一般的活动、演示场所。因此,课程基地建设要充分体现课程意识、课程价值,真正体现“全面建设”,最终形成基地即课堂、课堂即基地的教学生态。

  充分体现教师参与、层层推进。课程基地建设是一项创造性工作,是以学科为原点不断生发的过程。学科生发要靠学科教师完成,对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是课程基地建设的基础工作。因此,课程基地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措施,都要经由一线的任课教师反复讨论并提出建议后才能确定。教师是课程基地建设的主体责任人,要全程参与学校课程基地规划建设。

  充分体现实践体验、载体创新。学习是实践的艺术。体验实践是课程基地的重要特征,也是学习方式转变的新要求。从体验实践来看,课程基地就是一个新型的“课堂”。要紧扣教材建设、手段呈现、方法方式、制度建设和氛围营造等,形成开放、创新、互动的教学创新载体;要体现现代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技手段和最新材料的运用。特别是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建立直观的、动态的、生成的结构模型,是建设基地的挑战,也是课程基地建设的难点和创新所在。

  充分体现技术推动、人机对话。技术推动下的人机对话是课程基地建设的重点和亮点,并要体现在新的模型建构中。因此,要将教学内容按照互动的要求,重点攻关、重点突破,重点进行硬件软件方面的建设,积极探索智能化学习的途径。技术推动、人机对话是能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否将学习的自主权和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的重要突破口。

  充分体现个性特色、学科文化。课程基地建设要围绕学科不断生发,不断细分,增加学科的含金量。区域位置、学校以及生源不一样,决定了即使是同一项目的课程基地建设也是有区别的。例如,同是物理课程基地,高水平的高中与一般高中的建设要求和重点是不一样的;同样,华罗庚家乡的数学课程基地、徐霞客家乡的地理课程基地,与其他的数学和地理课程基地也是不一样的。这种依托于不同文化传统下的课程基地建设,对高中教育的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充分体现外援力量、社会共享。学校要成立课程基地建设董事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单位的联系,在规划、项目、技术和人才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努力争取课程基地建设的社会支持。无法有效地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学校,这是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要通过课程基地建设对其进行突破,争取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在学校的育人优势的带动下形成课程基地建设优势。

课程基地建设是江苏的教育创新,是实践学习的载体创新,其目的在于通过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和教学方式的深化改进,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推进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建设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并进一步加强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心健康素质。

马斌: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