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快递>>他山之石>> 文章
16套作文题折射教改新走向
发布时间:2015-06-12 作者:无 浏览量:4432次

紧扣育人导向 突出时代精神考查思辨能力

高考作文题历来备受关注。2015年高考,全国各省市语文试卷共采用了16套作文题。其中,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3套,各省市自主命题13套。这16套作文题,全部是材料作文题,都要求考生读完一段文字材料后,依据相应的提示要求写一篇作文。

16套高考作文题究竟折射出怎样的教育改革趋势,反映出什么样的社会思潮?中国教育报特邀多位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语文特级教师、国内知名大学语文研究学者,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进行点评。

作文试题立意紧扣育人导向——偏重阐述文字材料背后的事理

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学科高考命题专家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总体上体现出高考改革方向,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等4个方面的考查,形成“一点四面”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比较典型的如全国二卷作文,利用材料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要求考生从3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中,选出自己更为赞赏的一位。材料中的3个候选人的原型分别代表着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相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渗透依法治国理念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比如全国一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直接取材于近期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在基本保持事件原生态面貌的同时,命题在写作要求中提出了写信的文体要求,希望激发考生选择一个说理的对象,在有明确针对性的条件下,说真话、讲道理,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制观,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

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北京作文题,聚焦岳飞、林则徐、张自忠、邓稼先等古今中华英雄,直接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要求考生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当代青年的真情实感,带动大家赞英雄、学英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加强创新能力考查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为内容,引导考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考查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另外,四川作文以“老实与聪明”为题、湖北作文以“地下的泉水”为题、广东作文以“感知自然的远和近”为题、安徽作文以“显微镜下看蝴蝶”为题,都紧密联系生活事理,有助于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的功能。

“总体上,今年没有出现偏、难、怪的作文题目(材料),平稳中有亮点。”江苏省正高级教师、苏州市振华中学副校长袁卫星分析说,今年高考作文,材料型作文题普遍使用,但材料的内容各具特色,有的是现实生活型材料,如全国一卷、全国二卷、重庆卷、四川卷;有的是寓言故事型材料,如湖南卷、湖北卷、山东卷;有的是哲思语录型材料,如上海卷、江苏卷、福建卷;有的是文学文化类材料,如浙江卷、北京卷。这些材料或贴近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或富于思辨,具有足够的开放空间。

对比分析今年的16套作文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康健教授有一个总体印象:各省市作文题提供的文字材料有一个共性,就是普遍偏重于阐述文字材料背后的事理,可供学生发挥和创新的空间有所差异。比如重庆、山东、湖南等省市的作文材料暗示性相对较强,“按道理,如果提供的材料暗示性过强,一般留给考生自主创作的空间就会相对变小”。

提供的背景材料只陈述事实,不作评判,给考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是今年广东高考作文的特点。“这个题目着意信息时代,从不同途径感知自然时,人与自然的距离这个角度,来切入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具体主题。每个考生可根据自己对自然的认识、感悟、理性展开对自然的审美与思辨,在立意与语言表达上,有自己的特点就好。”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广东语文学科评卷组组长陈少华说,考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对自然进行或“远”或“近”的感知和体验,呈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思考背后的原因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材料内容贴近时代、社会和学生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生活阅历和视野

2015年高考作文命题仍是新材料作文,从提供的材料内容上说,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色彩,突出时代精神,紧贴时事热点,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透露,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成长,引导考生激活人生经验和知识积累,写出个性风采。例如,天津作文题是有关“范儿”的流行语,贴近学生生活,亲切平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考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讲。山东作文题用小中见大、常中见新的名言民谚形式,重庆作文题用“公交车等妈妈”的事件等,都易于考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独到见解,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这种“三贴近”的材料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选材的常态。

2015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整体上都比较接地气,指向性比较明确,学生有话可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苏贤明认为,一方面今年的作文题贴近社会生活,提供的作文材料大多取材于社会热点事件,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中国梦,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另一方面作文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学习,关注传统文化,关注现实等。比如,全国一卷作文题,引导学生思考“规则”、“亲情”、“社会责任感”等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全国二卷的作文题,3个材料“笃学创新”、“敬业爱岗”和“传播美丽”,正是当今社会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社会所传播的正能量;浙江卷作文题关注人文和个体,关注作文与做人、人品和文品,自然联系到当下的明星犯罪、反腐等;上海卷作文题,关注新时期个体精神的培育,个体和谐之于社会和谐的意义。

有人曾说过,“作文是阅读下的蛋”。2015年全国各省市作文题的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这种共性特征,其实也对学生平时的阅读面和视野是一次全方位“检阅”。

“对于考生来说,今年的作文题普遍对他们平时的阅读量和生活感悟、体验有较高的要求。”袁卫星分析认为,除了呈现学生“思想条理”的真实水平,高考作文亦能显现出考生“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今年不少材料对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有隐性要求。

当然,这里的阅读,除了读名著,读文章,还包括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以浙江卷为例,“文品和人品”的材料,表面上看,考生的选材范围有所收缩,但实际上,围绕着古今中外文人、艺人的作品、人品,考生可以有历史观感,也可以有现实观照,更可以有人生自觉。要真正写好这样的文章,既要有文学的阅读积淀,又要对社会有一定的阅读思考。

“这实际上要求考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袁卫星认为,今年不少省市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给了考生写出自己真正的生活、生活感悟和体验的空间。比如,全国二卷材料中关于“谁更具风采”的讨论,就是能和考生的生活场景相互对接。因为学生的生活中,就有校园风采人物评选。

给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是北京市今年高考语文作文的一大亮点。北京市高考语文学科命题专家透露,北京今年语文高考两道大作文题供学生二选一。两道作文题都尊重考生的生活现实。第一题引导考生和在校生学英雄、赞英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二题引导考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每个作文题的命制都尽可能指向明确、简练、清晰,而且每道题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有话可说。

当然,并非所有的材料都符合学生实际。“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特定的生活场景和圈子,我们很多成人世界的生活与他们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或许并不太了解成人世界的许多东西。”康健教授认为,“不少省份的作文题更多体现的是成人思维、社会思维和城市化思维,比如开车接电话等,其实是城市热点话题,城市学生因为有生活体验,所以他们相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具有竞争优势的。对开车接听电话没太多认识的农村学生在面对这个题目时,可能主要是凭个人想象去完成作文构思,而无法调动自己的生活认知。”

作文材料重在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突出检测考生的思辨能力

从全国范围看,2015年的作文题从整体上注重强化材料内容、含意和考生思维的深度,引领学生辨析核心概念,在比较中说理论证,既让不同学习风格和思维习惯的考生都有发挥空间,又强化试题的选拔功能。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分析说,比如江苏卷以“智慧”是经验、能力、境界为素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引出对智慧探讨的话题,既打开写作思路,又可以引发考生的自由拓展、多向发散和深度思索。题目本身并不复杂,但要阐释清楚、论证合理,就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较高的思维水平。再比如浙江作文题对“人品与文品”、全国汉语文卷作文题“阅读意义的反思”等试题都提出了逻辑阐释的要求。这类思考强度较大的作文题,需要考生调动课内外积累的背景知识,清晰而有条理地组织思想和语言,才有可能将写作向深度展开。从这些试题可见,目前高考作文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比以往有了更高的期待。

与往年高考作文相比,2015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的不少材料内容思辨色彩有所加深,这对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有指向意义。袁卫星以全国一卷举例说,全国一卷材料中女大学生小陈举报自己父亲的行为,是点赞还是质疑?这里没有单向的片面结论,而是把矛盾的双方提供给考生,由考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经验进行理性分析,巧妙地把学生引入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面。从这一点上来说,今年的全国一卷作文题与2003年以“智子疑邻”为材料,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的全国卷作文题相比,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现实性、开放度、思辨性特点更为明显。

当全国16套作文题摆在面前时,康健教授还是最推崇今年安徽省“观察蝴蝶翅膀”和天津市由流行词“范儿”衍生出来的这两道高考作文题。

“这两道作文题与其他省份要求考生用华丽的辞藻把事理说清楚的作文题不同,安徽作文题讲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这类题目过去很少,它要求考生用文字把一些具体事务阐释清楚,这里面既考查学生的科学精神,又考查考生的文字功底和思维的逻辑性。”康健说,“作文命题有时也很矛盾,提供的文字材料越多,暗示就越多,对考生思维的限制相应也就越多,考生写出来的作文可能大同小异,很难有颠覆性观点。但从阅卷的角度来说,限制性多的作文有一个好处就是阅卷时尺度相对好掌握一些。比如,天津市‘范儿’这种简短材料的作文,其实给学生提供的空间非常广阔,比如,范儿可以是行业标准,也可以是道德,还可以是职业规范,等等。”

“天津这道题让考生对‘范儿’发表议论,出得有点不好把握。”北京大学中文系陈晓明教授认为,“因为‘范儿’这个概念非常含糊,也不好定义。同时它是某种象征的、比拟的、隐喻式的一种表达。这种题目,让中学生来写容易写得浮夸,容易写得夸张,我个人不认为这个题目出得好。”

陈晓明教授认为,同样的含糊体现在江苏卷的作文题里。“这个题目的表达可能有一定的局限,因为智慧可能很重要的是一种天分。这个文章的题目回避了天分这一点,所以它可讨论的余地、得出的结论就比较片面。比如诸葛亮二十几岁就出道,显然不能说他的经验就非常丰富了,他的智慧跟他的天分有关。特别是题干中讲到‘智慧有其自身的景象’,这句话非常模糊、非常含混,让人不得要领。”

不可否认的是,含混的作文材料,要求考生具有短时间内准确分析材料的能力,否则写出来的作文可能谬之千里。山东省青岛市九中语文教研组长、青岛市高中语文中心组成员陶文以山东省今年的作文题为例说:“在作文题里,孩子对于丝瓜和肉豆的探索是一种求知的表现,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即使是出于好奇,作为家长也应该积极去鼓励和引导,而父亲的否定恰恰挫伤了孩子的这种积极性,父亲的观点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过于现实和功利。很多同学包括网友从顺其自然的角度展开行文,我个人觉得跟材料的关系不大,孩子并不是没有‘顺其自然’或者不尊重自然,他只是在做一种探索发现,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而父亲觉得孩子的求知行为很可笑,如果一定要以父亲主张‘顺其自然’来展开的话,我认为并不切题。”

作者:柯进、万玉凤,实习生宋潇,本报记者刘盾、孙军、施剑松对本文亦有贡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