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快递>>理论动态>> 文章
“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架构和实施”研究方案
发布时间:2015-07-06 作者:无 浏览量:4722次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

1.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的挑战。

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初露端倪,进入21世纪,人类已然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发展主要取决于知识的占有和创新,知识的含义更加广泛,知识的总量在质和量、深度和广度、内涵和外延等方面都迅猛扩展,从事知识的生产、加工、处理、传输和经营的行业越来越多,各行各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多,知识创新能力成为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知识经济时代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全球化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人员等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当今世界的一切重大经济、政治、社会、安全和文化问题,都与全球化问题密切相关。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的顾问、现任剑桥大学教授安东尼·吉登斯断言“全球化就是以一种非常深刻的方式重构我们的生活方式”,英国学者齐格蒙特·鲍曼说:“对某些人而言,‘全球化’是幸福的源泉;对另一些人来说,‘全球化’是悲惨的祸根。然而对每一个人来说,‘全球化’都是世界不可逃脱的命运,是无法逆转的过程”。全球化浪潮下融合性和差异性带来的合作与冲突,多元文化碰撞带来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弱化和价值观的失范,这些在全球化浪潮中呈现的种种问题,都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的一代应具有怎样的全球化意识和能力,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引领时代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国家:“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江苏省:“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实施高中质量提升和特色建设工程,……坚持优质发展。……坚持特色发展。鼓励学校根据高中教育性质任务、学生发展要求与教学现状,形成自身文化和教学特色。大力推进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多样化、个性化,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创新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高校招生改革的要求。

“突出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成为众多学术型大学对人才选拔的普遍要求,同时也对高中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学生发展的要求。

当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时,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带给人类更丰富的体验,人类的个性将得到进一步的解放,个体的个性发展将更加丰富多彩,每个人对自身独特个性的肯定成为青年人中普遍存在的价值观,人类将进入个性化发展的新时代,教育也将进入个性化教育的时代,发展个性,张扬个性,为个性化发展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应是社会发展的应然。

5.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回顾十年的新课程之路,我校的课程改革大部分时候是跟着走,即使有一些特色发展的举措,也只是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面,缺乏科学而全面的规划与顶层设计,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统整和校本化实施缺乏系统化的梳理,课程内容和结构上缺乏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差异发展的课程安排。教学方式还未得到根本扭转,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仍以讲解为主,知识的记忆和背诵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丰富多彩的的兴趣、爱好、特长和需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现和培养,遑论创新品质的培养。

二、项目核心概念的界定

1.学术性。

“学术”一词有多种解释,学者张荣寰认为学术“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 “性”是指因含有某种成分而呈现的性质。我们认为“学术性”是指某一主体(这儿指受教育者、教育者、学校)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专门研究的形态和过程。

2.学术性普通高中

我们认为,学术性普通高中是以培养学生具有博雅的素养、开阔的视野、初步的学术素养和学术思维品质为目标,以重基础、求发展、顾个性为特征的校本化课程体系为载体,浸润着浓厚学术追求、学术探索、学术分享氛围的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是为国内外一流大学大批量输送优质生源(创新性人才)的基地。

3.课程架构。

课程系指根据教育目标,为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有计划地编制的教育内容的整体计划,是旨在塑造新生代未来人格而设计的蓝图。课程架构是依照一定的课程理论对课程各要素——目标、内容、策略(活动、媒体、资源)、评价等作出的安排。

三、项目实施目标

1.以项目为抓手,引领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化,探索基于我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通过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建立满足学生发展需求、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术性高中课程架构。着力培养学生基本的学科素养、跨学科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能进行初步的科学(学术)研究,具备进入学术型大学的坚实基础。

3.以项目的研究和实施为抓手,建立以研促学,以研促教,教、研、训一体化的校本培训机制,打造一支研究性的教师团队。

4.将学校办成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术性高中。

四、项目建设目标和主要内容

1.具体建设目标

1)致力于构建学术性普通高中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发展性、多元性、针对性和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化的优质发展提供适切而丰富的课程。

2)致力于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专业精神和创新思维,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卓越发展。

3)致力于构建特色化、校本化的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机制,为建设学术性普通高中提供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保障。

2.具体建设内容

1)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架构的建设。

研究内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基础性课程、拓展课程、研究性课程、活动性课程等课程门类的设置研究,人文与社会、艺术、数学、科技等领域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学术性普通高中隐性课程建设的研究,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模块和专题、项目的研究,不同课程课时计划安排的研究,课程评价,课程开发机制、课程实施机制等的研究。

2)学术性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研究。

研究内容:①国家课程校本化、特色化的统整策略的研究。各学科围绕国家课程,以学术性普通高中人才培养为目标,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研究学科建设目标、学科建设内容、学科教学实施、学科教学评价等。②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学术性高中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要求,结合本校传统与特色,加强在人文与社会、艺术、数学、科技等领域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①人文与社会领域:a、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以尊重、平等、包容和学习借鉴的开放情怀对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计划开设欧美文化、非洲文化、中国和亚洲文化、世界主要宗教文化、模拟联合国等课程;b、社会实践和调查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国家、关心社会发展、关注人类发展的情怀和责任意识,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具有初步的社会调查和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计划开设企业家论坛、资源与能源、经济与社会、旅游与环境等课程;C:语言逻辑类:以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母语和一种外语),计划开设演讲和辩论课程等课程。

②艺术领域:以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和对美的价值追求,计划开设名著、名曲、名画鉴赏、戏曲等课程和写作课程。

③数学领域:开设华罗庚数学思想研究、数学应用等课程,提升学生的数理逻辑推理能力;

④科技领域:依托“环境科学教育”省级课程基地,计划开设拓展性课程(包括竞赛类课程)、自主探究和自主实验课程(包括竞赛类课程)、活动类课程(包括竞赛类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对科学探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志趣和质疑批判精神,具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导学、问题探究”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开展学术性研究等。

4)普通高中学术性教师的校本培训策略的研究。

研究内容:高中教师的学术性素养的培训研究,教、研、训一体化研究,普通高中学术性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模式的研究。

5)网络学习平台(云教育平台)建设的研究。

研究内容:课程资源库建设、菜单式自主学习课程、师生互动平台等研究。

6)学术性普通高中的中外比较研究。

研究内容:中外学术性高中办学目标、课程开发与设置、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学校文化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7)学术性普通高中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养的研究。

研究内容:涉及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师和学生)、资源建设和共享的研究。

围绕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拟规划子项目研究。

五、项目实施的策略

按照“整体规划――实践探索――循环论证――实践提升――再完善”螺旋式上升过程的总体思路开展项目的研究。第一步,顶层设计、规划论证,形成项目的研究方案;第二步,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学生准备,资源准备(包括网络平台建设),确立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机制;第三步,课程实施,在过程中细化研究,为下一步的完善和调整提供数据和资料;第四步,项目总结,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总结性评估,形成总结性报告,为下一轮的改革提供依据。根据我校发展实际,按照“整体规划、先行先试、由点到面、分层实施”的思路逐步推进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建设,进而形成我校的学术性普通高中的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六、项目实施进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1月—20156月)

1)邀请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确立项目研究方向。

2)成立项目研究领导小组和项目研究小组,确定项目研究成员,明确各自分工。

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廖伟文;副组长:谭瑞军

成员:林静、陈玉中、周双平、徐小明、王更飞、杨罡、王卫平、高志华、吴卫南、吴杰

项目研究小组和研究成员根据子项目申报审核后定。

3)对项目组成员和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做好项目研究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围绕课程方面开展系列化的培训,为项目研究和课程改革的实施奠定基础。

培训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①推荐阅读课程方面的专著、学术性高中的相关论文、国内外相关学校的课程建设资料;(负责人:廖伟文、徐小明)

②面向核心成员和全体教师开展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建设的专题培训;(负责人:廖伟文、徐小明)

③组织相关教师分批赴相关学校开展专题考察和学习;(负责人:谭瑞军、王更飞)

④邀请专家学者来校指导,开展专题研讨;(负责人:廖伟文、谭瑞军)

4)在调查研究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较强科学性,可操作性的项目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6月—20166月)

1)各学科和综合科目组制定学术性普通高中学科建设方案,内容包括学科发展目标、学生发展目标、学科建设策略、课程建设策略、课程开发机制、课程实施和评价机制;(20157月前,负责人:廖伟文、谭瑞军,具体负责部门:课程和教学处、教师发展处)

1)根据研究内容申报子项目,设计子项目研究方案,对方案进行论证;(20159月前,负责人:谭瑞军、徐小明,具体负责部门:课程和教学处、教师发展处)

2)对子项目开展研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在实践中反思、优化建设策略;(20159月前,负责人:谭瑞军、周双平,具体负责部门:课程和教学处、教师发展处)

3)对项目进行阶段总结,初步形成阶段性成果,进行中期评估;(负责人:廖伟文、谭瑞军)

第三阶段:再实施阶段(20161月—20176月)

1)根据第一阶段的实施情况,对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予以修改和完善,并制订出第二阶段的实施方案。(负责人:廖伟文、谭瑞军)

2)继续对项目进行全面研究。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76月—20186月)

对研究中积累的有关调查资料、数据等进行认真全面的分析、总结,写出项目总结报告。形成一系列如专题报告、专题研究论文、有关教育辅导材料、专著等课题成果。

2015年5月10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