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要勤读多思
要求学生勤读多思,教师自己应当是示范者和实践者。教师有相应的阅读背景和独立思考,他的教学才可能有所发现与创新,学生也能在他的引导下获得更多的启示。教师勤奋学习勤于思考,从中获得身心的愉快;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自身也获得发展。这个道理很简单:教师应当比学生更好学也更会学。对学生而言,终生进德修业的教师才是值得学习的楷模。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能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往往取决于他本人的教学素养。
课改的关键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经验的教师会注意到这样的现实: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他们不主张让学生孤立被动地读书,而是引导他们关注人类的智慧,培养他们的思维方法,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特别是保证他们的阅读时间),通过广泛阅读,积累感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客观地看,由于多年的应试教学,当前不少教师读书意识淡薄,对本学科的性质、对本专业的作用与专业的发展了解还不够,不能适应课改需求。语文教师应了解语文教育史,加强本专业基本功的养成教育。构建自己的知识和学术背景。对语文教育领域的信息,能及时关注;对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能有深入探究的兴趣。这些应当是我们的职业桌赋。所谓的勤读多思,正是为了培养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怀疑,意味着教师对所有的教学行为都能有理性思考与判断。当然,怀疑一切并非意味着要否定一切,而是思考一切,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需要不断地反思,才有可能实现最好的教学。
勤读多思,才能明睿通达。教师聪明,学生的学习才能有快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来自教师教学的过程。有智慧的教师不会把教学当成苦事,他们对教学有一种既热切又理智的期待。课堂永远是智慧者的天堂,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有许多一般人意想不到的发现,那些聪明的办法能像点亮一盏灯似的启人神思。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感悟母语的魅力并敬重教育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