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旧站栏目>>金坛市高中语文“以学促教”宫春燕名教师工作室>>研究动态>> 文章
只是比学生多读几本书而已
发布时间:2015-05-16 作者:李杏珠 浏览量:62次
语文教师的特长在哪里?无他,唯比学生多读几本书而已。如果身为语文教师而不读书,那可真正无安身立命之地了。一个少读书甚而不读书的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是心惊胆战,虚弱乏力的。向往中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像朱永新教授一样,博古通今,字字珠玑,有着极其深厚且独具个性的语言素养,这样,方能在讲台上激扬文字、神采飞扬,引领学生进入文学的美妙世界。 但,现行的教育体制,应试的教学模式,已经使语文教师的人文追求陷入到非常逼仄的空间了。无数莫名其妙的考试、作业批改;大量风马牛不相关的教师会议、研讨,我们变得没有时间、没有心境读书。我们号称要把“理想播种在学生的心里”,然而自己却丧失了“梦想”。曾经想要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梦呢?对如今埋首在选择题和阅读标准答案中的我们来说,都去哪儿了? 语文教师们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为自己的语文教学无法臻至理想境界而辩护。情形的确如此。然而,可贵的是,就是在这样的教育空间里,仍然有一大批矢志追求教育理想的语文教师存在着。他们如朱永新一样,在阅读,在探究,在寻找…… 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身为语文教师,我知道自己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去改变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甚至对于学校也是无以为力的。但至少可以改变我自己,进而影响自己的学生——“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 作为教师个体,我可以尽量抽出时间来阅读,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然而,不同的选择又真真切切地影响到生命的成长。 固然可以把阅读作为一件很私人甚至私密的事情。想读或不想读,出于怎样的目的读,读这些还是读那些,都出于自己的选择和自由。可以随性阅读,随意翻阅《红楼梦》,读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读金庸、读古龙…… 但如此“零打碎敲”的随性阅读终究不够科学,必须有意识地展开阅读生活中的“重点突击”。 读系列丛书,读一个作家不同的著作。以阅读为推手,潜入语文教育的内里。读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以一种研究的姿态,细细比较,细细研索。这是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专业阅读方式。上海的S版和H版、湘版、苏版、北师大版、台湾翰林版、香港朗文版、开明国语课本……她对各个版本的选文、编写标准与编排体例,烂熟于胸。不同教材的优劣得失,自有权衡。 教育之外的书籍,就是山外的那些山,楼外的那些楼。比如哲学,只有哲学能探及根本、解决根本。让阅读进入理性与思想的一章。 李泽厚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张楚廷的《教育哲学》,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尔》,还有《论语》《庄子》…… 要想成为眼界宽广、心灵丰厚的语文老师,我们唯一的途径只有“阅读”! 或许我们还可以做得多一些。朱永新希望设立“读书节”来提倡阅读,在社会可能有难度。但在学校,在课堂,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精心选择经典——情感美、文字美、音韵美的篇章,奠定孩子们生命的基调;用心设计阅读启蒙课程——经典吟诵课和经典阅读课,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且诵且吟,慢慢领悟经典的力量;努力沟通三条路径——同伴赛读、师生共读、亲子阅读,为儿童阅读创造最适宜的氛围和环境;全力建设四个场馆——学校读书吧、年级展示台、班级图书角、家庭小书房,期待孩子们在静静的阅读、聆听、观赏、交流中,获得一个金色的未来。每周有一天是“静心读书日”,在“班级读书会”上,孩子们或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背诵精彩语段,评选“最精彩的文字”“最有意思的文字”“最打动心灵的文字”;或在老师的指导下来一场读书辩论赛,唇枪舌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或以演讲的方式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读着,诵着,歌着,吟着,孩子们在经典的文字里逍遥陶醉。每年,学校可以举办“读书节”。可以演讲、可以作文、可以排演话剧……或许,我们能做的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多一些。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有所坚持! 最后摘抄朱永新的这首《新教育的种子》中的一段作为结尾: 我是一粒种子 一粒新教育的种子 我来自理想与激情催开的花儿 我无法选择我落到怎样的土壤 ——富饶还是贫瘠,北国还是南方 无论把我埋得多深,我终将穿越泥土 向着明亮的那方 我是一粒种子 一粒新教育的种子 我是信念和坚韧孕育的果儿 我无法选择我面对的天空 ——晴朗还是阴霾,湛蓝还是灰蒙 无论暴雨风霜,我早已对岁月承诺 让自己的生命绽放 我是一粒种子 一粒新教育的种子 为了那一次灿烂的绽放 我必须用一生的修行来涵养 ——吸取土地的养料,抚摸太阳的光芒 无论冬季多么漫长,草长莺飞的春天 早已藏在我的心房 我是一粒种子 一粒新教育的种子 我有无数次前世今生的轮回 但是我最看重当下的力量 ——曾经化为淤泥,换来今日芳香 无论遭遇什么,我都坚信自己 一次比一次芬芳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