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撰写教育经验总结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张才龙
“我国有几千万一线教师,他们创造的教育经验如山如海,如果不加以总结,都只能是过眼云烟。”
这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刘佛年教授生前一再告诫我们的。
过去,我们一线教师总是寄希望于专职科研人员来帮助我们总结,自从有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我们一线教师就成为了总结自身教育经验的主体。我们自己不但创造经验,还主动总结经验,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每天要阅读不少教师撰写的教育经验总结;读下来,总觉得有一些地方需要和大家说说。这里就谈一些我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撰写教育经验总结报告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撰写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我们不少老师还不太明白。这就直接影响了他们对教育经验总结的思考和执笔。
其实,在教育经验中,特别是一些先进的成功的教育经验中包涵着教育规律,我们总结教育经验的目的就是要揭示蕴含于这些教育经验中的教育规律,由此来指导我们按教育规律搞好教育工作。这才是我们进行教育经验总结的真正目的。
进行教育经验总结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最终揭示出教育现象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因此总结者要特别注意透过教育现象看到其本质,要特别注意揭示教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能仅仅是对教育现象的描述。
要把客观地反映教育现象看成是教育经验总结的第一步,而不是最终目的。
二、怎样的教育经验才有总结的科学价值
我们进行了教育实践,客观存在的教育现象就会反映到我们的脑子里,成为教育经验。这是自然的,无论谁,只要他从事教育工作,他就会有教育经验。
可以说在我们第一线,教育经验无处不在。但是,哪些经验值得总结?这就要看它的科学价值了。
一般来讲,符合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经验,带有原创性的经验,有显著成效的经验,凡是符合这三个条件的教育经验就要优先考虑总结。
我们一直在提倡一线教师要大力推进实践创新,就是希望大家在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创新自己的实践,拿出原创性的做法,形成有科学价值的教育经验。
当然对大部分教师而言要同时符合上面讲的三个条件,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
那么,我们符合其中的一个条件,这样总可以吧。特别是在原创性方面,可以降低一点,比如在人家的基础上改良一下,或者把人家的原创性成果在我自己的实践中应用,形成经验;这样的做法是很好的。
我们明白了具有科学价值的教育经验是怎样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实践中创造这样的经验,然后再加以总结。这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创造经验、总结经验的过程就是我们一直提倡的教师的教育科研。
三、如何保证原始经验的真实性
原始经验,我们又把它称为第一手资料,或者叫“原生态”资料;就是由教育实践中直接取得的经验,这些经验必须真实,因为它是总结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应当说这些经验都是在教育实践中发生的事实,它必须真实,一线教师的研究,首先必须保证自己的第一手资料是真实的,是客观存在的。
这不但是科学研究的需要,更是“实事求是”的学风,说得严肃一点是教师的科学态度和职业操守。
换句话说,教育经验总结者必须保证原始经验的真实性。因为只有原始经验真实,总结出来的教育规律才有普遍意义,才有科学价值。
那么如何保证原始经验的真实性?这就需要甄别,对原始经验的真伪进行甄别。
我们一线教师总结自己的经验,也需要甄别,不要太相信自己一次成功的经验,一次成功往往带有较大的偶然性,这种偶然性的成功经验里面往往很难总结出教育规律,因此对于经验的创造者来说,要对自己的成功经验进行多次的反复。
比如:我们用某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上课,课成功了,效果很好,我们可以把当时的情况(包括教案),通过回忆,把它记录下来,这就是原始经验,当然我们也可以据此写文章发表,我们现在看到不少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
但是对于以揭示教育规律为目的的教育经验总结,显然是不够的。就上面的例子来说,我们可以用这种教法再设计一节课,再来上课,看看效果如何,如果同样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再验证一次,可以吗?
这样第二次上课就可以由听课老师一起来观察学生的变化情况,形成更完整的原始经验,第三次上课,我们还可以把它录像下来。
经过了几次的验证,对这种教法的原始经验我们积累就丰富了,同时我们验证了这些经验的真实性。余下来的问题就是从这些真实的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
四、怎样谋篇
教师的教育经验总结在表达的方式上往往是“教育经验总结报告”;优秀的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我们一般认定为教育科研成果。
教师的教育经验总结,是否能成为教育科研成果,我们主要考察它揭示教育规律的程度;如果仅仅是教育经验的现象描述,我们很难认定它就是科研成果,而教师职称评定等要求的恰恰是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而不是一篇普通的对教育现象描述的文章。
这一点我们在认识上要明确。
从这个的角度来看,目前一线教师进行教育经验总结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教育经验总结报告”的谋篇。
所谓教育经验总结报告的谋篇,就是在正式撰写之前,对整篇总结报告的主旨、结构等等各方面的通盘考虑与谋划。这是我们中小幼教师进行教育经验总结的最大难点。
1选定材料
对原始经验经过甄别以后,就可以作为选定的材料。这些原始经验就是我们的事实材料,也就是我们撰写教育经验总结报告的基础材料。
对基础材料的要求,在质量上是客观真实,在数量上是充分、全面。这里要排除个人主观的好恶,不能只挑选合符自己主观愿望的材料,而把那些不符合自己主观愿望的材料置之不理,这就不全面了。
因为这些材料是客观实际的真实反映,不是我们主观意志的反映。这里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以事实材料为依据确立论点
现在,我们假定已经汇集到了真实的充分、全面的事实材料,要从中揭示教育规律,完成总结报告的谋篇。我们来看看怎样做?
关键的一步是要从已有的材料中确立论点。而论点来自于论据;这些事实材料就是我们确立论点的论据。一切从事实材料出发,从中形成论点。
这里我们以上面谈到的某种教法的经验总结为例,介绍一种叫“KJ”法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把所有收集到的材料制成卡片,一张卡片一个事实材料;这样我们可能得到了50张卡片。它们分别代表了50个事实材料;
第二步:确立下位论点----把50张卡片全部铺开,总结者阅读这些卡片,同时把相关的类似的卡片调集到一处,这样我们可能得到8堆卡片堆,想一想,给每一堆卡片上写一句话,(这堆卡片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概括出来的一句话,就是下位论点。于是我们得到了八个下位论点。
第三步:确立基本论点----对下位论点再看看,它们可不可以合并,如果可以合并,就再合并起来。
这样看下来其中有3个下位论点又说明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写一句话放上去,这就是第一个基本论点;再一看,又有3个下位论点说明了同一个问题,我们也可以合并成为第二个基本论点;另外2个下位论点其实也说明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形成第三个基本论点。
这样,我们得到了3个基本论点。
第四步:确立中心论点-----将三个基本论点进一步思考,它是不是说明了一个问题,或许说明的是这种教法的本质性的特点,或许是说明了这种教法对学生展的相互关系等等,由此确立中心论点。
而中心论点一般我们就认为是经验总结者要揭示的教育规律。它是这篇总结报告的中心。
上面的过程我们用下图来表示:
KJ法比较笨,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先试试,当你掌握了以后,不一定要制作卡片了,只要在头脑中进行这个过程就行了。
3以中心论点为核心建立写作提纲
得出中心论点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中心论点建立这篇总结报告的提纲框架;一般可以把KJ法倒过去用,从论证的角度加以建构。
如,我们要阐明中心论点,必须要阐明基本论点,还要阐明基本论点同中心论点的关系,各基本论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要阐明基本论点就要阐明下位论点,要论述下位论点同基本论点之间的关系,各下位论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还要阐述各下位论点同事实材料之间的关系。
由此建立起一个写作的提纲框架,完成谋篇。
一般情况下,总结者只要进行过上述过程,对于自己要总结的经验和要揭示的教育规律已经心中很清晰了。在此基础上再执笔写作,用规范的文字和一定的格式表达出来,应当不是很难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教育规律我们很难通过一次经验总结就准确地揭示出来,我们能做的是向教育规律靠近,越来越近,由此使我们的教育愈来愈符合教育规律,越办越好。这才是我们一线校长、教师研究的真正价值。
张才龙 上海市教心专业特级教师,上海普教科研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先后担任上海市南汇县和徐汇区的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25年。
三十多年深入中小幼学校第一线,潜心于教育改革的科学研究。在学制、课程、教师教育、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科研等改革领域,承担完成了十多项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的教育科研重点课题,还作为学术主持人完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APEID项目和中国教育学会全国教改实验区项目等一批区域性教改实验项目的研究。
其研究成果获得了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的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20项(其中本人主持完成17项),出版《科研兴校方略论---三十年实践探索与研究》、《学期课程统整——学校、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方法论与运行机制创新》、《走向成熟——中小幼教师职初期专业心理发展研究》等教育研究著作25部。
文章来源:第一教育2015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