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自主学习的10项因素
目前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如何呢?调查发现:有70%左右的学生目前采用的学习方式仍以记忆、接受、模仿、反复做题为主;86%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学习方式,仅13%的学生喜欢接受性的学习方式;45%的学生缺乏学习计划。
长期来,我们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认为他们很难有什么创新的举动,于是在课堂中很少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常常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学生独有的想法有可能遭到教师的否定。慢慢地就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了,他们以教材为本,当教师为圣,对教材和教师没有丝毫的怀疑。“师道尊严”、“教师权威”的精神桎梏,也使教师们习惯了“我教你学”、“我说你听”,这种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命令、说教式教育方式,学生习惯于围着老师转,不少学生对自己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处于一种被动地接受教育的状态。
下面,笔者从10个方面谈谈制约自主学习的因素。
1. 社会:生存土壤决定一切
有人比喻人生就像一大群猴子乐呵呵地在爬同一棵无限高的树,往上看,全是屁股;向下瞧,全是笑脸;树上的果子总是由顶层的猴子先吃……谁都想美丽地活着,可职场上,有人能颐指气使,必然要有人奴颜婢膝。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竞争社会里,有人要吃香喝辣,必定要有人收拾残羹剩汁。考场亦是如此,有人能妙笔生花,金榜题名;必然要有人墨涩笔凝,名落孙山。这是自然的不公,也是生存的无奈。为了少看屁股,多看笑脸,只有奋力向上。
生存土壤决定一切。90年后出生的独生子女,正赶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享受普遍得到极大满足的新世纪。在蜜罐中泡大的一代,没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不懂得稼穑之苦;没经受过缺吃少喝的困境,不懂得生存之艰;更没意识去悬梁刺骨卧薪尝胆,和平、寄生、富足的环境已经决定了他们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生活习性。
再加上部分家长对独生子女照顾得无微不至,个别孩子都失去了基本生活能力。我在济南教过的一个学生,上高二了,每周末回家,其父都坐公交车来校接。我曾问这男生,自己找不到路吗,学生说,爸爸不放心怕出事。我又问,自己洗衣服吗,学生说,洗过一次,妈妈嫌笨手笨脚洗不干净就不让干了……惊愕间,该生还向我炫耀,他在家连地都不扫。
溺爱可谓是现代家长的通病,今天的孩子之所以像温室里的花朵那样经不起风吹雨打,就因为家长对孩子大包大揽、纵容护短、无限娇惯。想想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那辈人,咱们为什么能吃苦肯干事经得起摔打?道理很简单,咱们兄弟姐妹好多个,一生下来就被当成小鸡小狗养,在地上爬也少人抱,不动手就吃不饱,不干活就挨打骂。在那特定的年代,父母终日为衣食操劳,无暇关爱孩子,就是这仅有的关爱还要被兄弟姊妹分摊。想不到的是,这种刻薄的环境反而造就了顽强刚毅、知恩图报的一代人,咱们就像野草,生命力极强,不怕风吹雨打,不怕烧掠践踏,给点阳光就灿烂,享点露水都多情。哪像“80后”“90初”的孩子,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在“4+2”的狂捧乱护下,呼风唤雨,随心所欲;娇生惯养,唯我独尊。对那些已经成为家庭核心的独生子女来说,事事为他人着想是天方夜谭,时时让自己满足才天经地义。由于家庭生活条件好了,现在的孩子普遍比较娇气,一干活就喊累,一遇困难就后退,碰到挫折就掉泪,吃不得半点苦,咽不下丁点气。俗话说得好:庭院中驯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万年松。这些没苦过心志、不屑劳筋骨的“抱大的一代”,想让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难呀!
2. 教材:自主选课流于形式
衡量学习的自主性,可从学习动机、内容、方法、时间、过程、环境、结果等7个维度来界定。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学习时能够对学习过程做出自我监控,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最终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总结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其中,第二条是“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我们的教材能“自选”吗?
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自主选课,这一基本理念是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关爱和尊重学生、确保学生能根据自身实际、顺利完成学业这一良好愿望出发的,既合乎情理,又符合教育规律。但是,在应试教育仍旧猖獗的今天,学生自主选课如同白日做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也流于形式。无论班额大小,仍然是“同听共讲”、“齐头并进”,考核评价也是一个尺码“一刀切”。没有选择,谈不上自主。
3.学校:充斥着功利和浮躁
今天,功利和浮躁正充斥教育,学校只要出了高考状元,学校就是名校,教师就是名师,校长便成了家长纷纷登门相求的热点人物。只要升学率排名在前,学校便成了“香饽饽”,家长便踏破铁鞋,蜂拥而至。实际上,与升学率相对应,还有一个数字却一直被我们的教育者有意无意地捂着、藏着,那就是学生的失败率,有谁会为这些失败的学生负责?中国的学校教育只会在记忆上下功夫,不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培养出来的人一旦把知识记入脑中,就认为事情就是那样的,变得不再思考,思维也随之僵化。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忽视发现和探索,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变成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学习成了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慧,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它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导致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销蚀,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到了新生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4.教师:抱久了不敢松手
学生自主学习和国家实现民主一样,口号喊得响,现实无改观。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偏爱把知识嚼碎了喂到学生嘴里,担心自主学习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许多教师以教材挖掘得深透为能事,热衷于带领学生“钻地洞”。其实,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学生就学得越苦、越累、越烦。长时间地灌输,学生还会产生思维惰性,任你教师的“钻头”振山响,学生只当“耳旁风”。新生代学生堪称“抱大的一代”,而教师接受的又完全是“他主教育”,让一位习惯于做保姆工作的教师,一夜之间变成“甩手掌柜”,其难度可想而知。
5.学生:喂大了不会找食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血统论”思想虽然不受欢迎,但遗传基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在长期的说教灌输下,习惯于听从与接受,缺乏问题意识和自主精神。师道尊严也倾向于压制另类学生的独特见解和个性主张,学习成为单纯的传承知识而疏远探索研究。久而久之,学生不愿动脑筋,只是被动地听课,不会主动地学习。甚至还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学习能力的培养无关紧要。这就像一群鸟,关在笼里喂久了,突然让它们飞向大自然,自己觅食,结果往往是纷纷饿死。
6.家长:推波助澜,只看分数
整个社会拜金主义、官本位思想严重,家长身上普遍存在功利化心态。严重的功利心使得孩子们的天性与兴趣被无情地扼杀,变得现实、麻木、虚伪,我们的教育正在失去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梦想、激情、真诚,这显然是对教育本质的误解,是对人性的不尊重。但家长及学生对此却只能报以苦笑。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应试教育“紧逼”的条件下,家长不想方设法让孩子全力以赴考名校,还能有什么更明智的选择吗?教育本是一项传承人类文明、铸造民族精神的经天纬地的公益事业,许多地方教育却做成了产业,把学生、教辅、家教、课外班当成了摇钱树,有的家长不惜血本请客送礼、上实验班、转名校,他们不懂教育,只看分数,再加上领导要政绩,学校要声誉,教师要饭碗,而实现这一切的“幌子”就是对学生的诱惑:考上重点或名牌大学才有好前途,才能赚大钱。于是学生就沦为整个教育功利化的工具乃至牺牲品。社会民众面对教育功利化现象,普遍存在无可奈何的情绪,这种情绪反过来又加重了教育功利化的程度——所谓你不能改变现实,只好去适应现实,哪怕是不合理乃至荒谬的现实。谁家没有上学的孩子?谁不对此有切肤之痛!谁都能指陈教育功利化之害。可惜知易行难,教育功利化之弊已形成共识,而反教育功利化之举则步履维艰。在教育这个近乎残酷的竞技场中,人们推波助澜互相施虐,比着给名校送赞助费、择校费,比着抓分数抓出血来,比着摧残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哲人有言,可怕的不是堕落,而是堕落时的清醒。教育功利化正是在人们的清醒中,甚至是在全社会的共谋下,一步步走向深水区。功利压榨之下,哪有自主的空间?
7.管理:发号施令的控制欲作怪
教师不愿放手源于自我角色定位不准。有的教师不明白在自主性教学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造成课堂放任自流的局面。有的则是人性的控制欲作怪,舍不得还权,喜欢发号施令,喜欢高高在上的“一言堂”,喜欢将学生当成泥丸,一厢情愿捏造型。自主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将他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融合于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辅助者,如果教师把自己看成是万能的上帝,非要决断课堂,塑造灵魂,显然就成了学生自主的障碍。
8.评价:唯“分”是图的校园容不下自主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测重对学生纸笔测验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仍以传统的评语、考试成绩为主,仍偏重量化的结果,而忽视实践及能力的考察。在评价过程中基本上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性更是无法施展出来。针对这样单一的、片面的、静态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对策就是死记硬背,而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技能,还要加强过程监督和管理,实施多元评价。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合作性,而不能把是否得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目标,既要看学生的认知,也要重视学生的态度、情感、分析与解决问题等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评价应全面反映教育现象和课堂教学现象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育和课堂教学实践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在我们面临的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特别强调自觉淡化传统评价方式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需要,促进其自主学习,实现自身价值。
9.习惯:实现自主有一个艰苦的过程
自主学习本身就是要求学生自己能主动的学习,而有的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无论是个人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还是小组合作交流,都没有主人翁精神,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有的学生懒洋洋地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不愿抛头露面,妄想坐享其成;有的学生自恃才高,独霸话语权,听不进不同见解,合作学生效果较差;有的学生不会发现问题,经常处于无问题状态,只有被动地接受;有的学生不会制定学习目标,也不会选择学习方法,造成学习的低效甚至无效。
自主学习就像机械自动化一样,从人工干预到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需要一个过程,实现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10.方法:自主学习更需要技巧
自主学习并非自作主张、为所欲为,自主学习需要自律、自控,更需要方法技巧。如学习目标的制定、时间进度的管理、内容材料的筛选、评价标准的甄别、效果反馈的调控,等等,都需要有规划、有主见、有策略、有机巧、有耐性。自主学习分“独学”、“对学”和“群学”,每一种方式都有规矩与禁忌,它要求每个学生既要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又要与同学通力合作;既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还要善于妥协和退让。
自主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学生的年龄和阅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社会生活视野的开阔、思维方式的形成、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每一项都制约着自主学习方式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