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快递>>他山之石>> 文章
我们如何自评一节课?
发布时间:2016-11-09 作者:无 浏览量:4678次

课后只要按照以下九个问题自问自评就可以了:

符合要求的就应该是好课,哪些方面欠缺就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这些问题同时也可作为评价别人课的参照。

这九个问题可简化为27个字:明目标、自主学、合作探、精点拨、整建构、找规律、巧组织、高效率、人人清。

明目标

1.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适度明确并告诉学生?

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

就像作战一样,不仅指挥员要知道战斗目标,战斗员也要知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士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亦如此。

目标,不是写在教案上,而要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以通俗的形式或问题告诉学生。

学习目标要适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学生看到目标就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不要机械套用三维模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可尝试把教学目标问题化,即把一节课的 目标设计成几个问题,问题解决了,学生就达标了。

自主学

2.教学内容是老师灌输还是先让学生独立自学和操作?

新授课,老师不要急于先讲,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操作。

过去都是“先教后学”,这种模式的基本假设是:这节课是新授课,学生对于这些知识一无所知,老师要从头讲起。

难道学生对这些问题真的一无所知吗?

事实上只要给学生一定时间和条件,加以科学引导,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学课本。

书本知识先让学生看书思考,有些问题可以先考一下学生是否知道,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作用,要给学生完整的自学时间。

自学指导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率的进行自学。

合作探

3.学生不会的问题是否通过相互讨论和帮助来解决?

学生在自学中不会的问题不要急于解答,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

学生的合作组织要分小组和大组。

首先是两个人的小组合作:实验证明两个人的合作密度最大,效果最好。两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大组来解决:(68人一个大组)。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老师巡回检查,不要急于讲解,要充分发挥学生互助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掌握:小组能够解决的大组就不要讨论了,大组能够解决的全班就不要讨论了,要实事求是,不要走过场。

教师在巡回检查中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为点拨做准备。

精点拨

4.教师的点拨是否精当并退到最后一步?

从理论上来讲,全班有一个学生能解答,老师也不要急于讲,老师要退到最后一步,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要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自学以后教师点拨主要起四方面作用:

一是,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通过老师来解决。

二是,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学生在自学和讨论过程中有些问题基本会了,但表述和书写不够规范,老师要予以纠正,并培养学生用专业用语表述和书写的习惯。

三是,扩展学生思路,给学生提出多种解题的思路,扩展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思维。

第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和逻辑线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整建构

5.教师是引领学生整体建构还是一开始就陷入细节之中?

教师在备课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只备一节课的习惯,按照单元备课,把一个单元看做是一个整体来安排和设计。

要引导学生领悟编者意图,理清单元结构脉络,而不是教给学生知识的碎片。

在教学一篇课文和一节教材时,也要整体建构。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单元和一节教材,使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网状结构而不是点状结构。只有网状结构的知识才便于理解和记忆。

找规律

6.教师是否注意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课本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知识的方法,要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

所谓“用课本教”是指课本是范例,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知识的系统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课本知识。

所谓“不是教课本”,是教师不一定用课本例子,要善于归纳课本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

表面上,模块式的课本编写打破了学科知识自身的逻辑线索,但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它理出来。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学习规律,讲解例题找规律,变式练习验规律,联系实际用规律。

高水平的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规律和方法,低水平的教师只能按照课本,亦步亦趋教给学生零散的知识。

巧组织

7.一节课的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恰当,活而不乱?

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时都会精心设计,试图取得最佳效果。

但一节课结束后要认真反思,是否每个环节都有必要,都合理高效?有些教学环节单就本身来讲,可能是创新,但在整节课中可能多余。

一切根据实际情况,在备课时有些要预设,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变通,不要机械照搬教案。

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要做到环环相扣,目的明确,不能太随意、太零碎。教师的随意性太大,学生往往会无所适从,没有完整的独立自学时间。

高效率

8.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是否高效率?

不管运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当然衡量一节课是否达标可以有多种方式:一是在下课前用测试卷,让学生做一做;二是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基本知道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

高效率是指用较少时间取得较高教学成果。这既有量的问题,也有质的问题。

一节课的教学容量和密度不能太少太小,有些课看似热闹,但像肥皂泡一样,下课后学生没有多少所得,这样的课不能算是效率高。

另外,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熟练程度,对学生思维的开发程度和情感的影响力度,都反映了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人人清

9. 一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否每个学生都能掌握?

一节课结束的时候,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情感培养不可能一刀切,但对一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每个学生都应掌握。

如果知识成了夹生饭,日积月累,就成了学习的障碍和疙瘩,慢慢的就成了学困生。

衡量一节课是否达标、是否完成了预期任务,还要看学生是否都掌握了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节课结束时,自己反问以上九个问题:自己都做到了吗?做到了什么程度?就可以自己给自己打分,评价出一节课的优劣。

文章来源:语文好教师 20151119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