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快递>>他山之石>> 文章
让美充满课堂——提高化学学习效率的途径之一
发布时间:2016-11-28 作者:无 浏览量:4478次

杨卫国

在当前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和课程改革同时推进的背景下,美育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质量。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美育是通过让学生提升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途径来实施的。

1感受美的化学内容

化学内容是化学教学的源泉,化学中充满了美。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感受化学之美。我们不妨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 规律美。

化学世界多姿多彩,但其中又充满着规律,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规律有:化学反应规律、原子结构递变规律、元素及化合物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等等。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充分感受这种化学的规律美,但又不能仅仅满足于规律美的体验,因为如果我们学到的仅仅是“规律”的话,那么学习就可能会变得机械,原本美的内容就会失去其应有的魅力。

所以我们在感受化学中的规律美的同时,又要强调探索化学的变化美。

② 变化美。

没有变化,就没有化学,可以说变化在化学中无处不在。这里的变化是指“规律”中所蕴含的不符合规律的变化,常见的有化学反应中的特殊情况、原子结构递变中的特殊情况、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递变中的特殊情况、有机化合物原子团间的相互作用引起化合物性质的特殊变化等等。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对于反应物相同的两个反应,当它们的温度、催化剂、反应物浓度、反应物的比例等条件中的一个或几个条件不同时,其反应的产物就有可能不同。

同样,在我们探索化学的变化美的时候,也应该充分注意不能把化学中的变化美与规律美割裂开来,因为如果在化学学习中学到的仅仅是变化的话,那么他们的学习就可能变得盲目而缺乏逻辑。

“规律美”与“变化美”是化学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对化学有整体的美的感受。

③ 和谐美。

化学世界是一个和谐的世界,其中看似互不相关的一百多种元素相互作用后和谐地形成了五千多万种化合物,它们或具有五彩缤纷的颜色、或具有各种各样特殊的化学性质,它们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技、国防等各领域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这一百多种元素本身又根据其原子核外电子的有规律排布和谐地组成了元素周期表,从而为人类研究元素的性质、寻找特殊用途的元素和发现新元素指明了方向。

即使对某一种元素而言,我们也可以发现其原子内各种微粒相互作用而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和谐美是化学美的一个重要方面。

④ 实验美。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化学课堂教学中不乏美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之美主要包括实验现象美、实验装置美、实验操作美等等。

化学教学内容需要教师通过言语、板书、肢体动作等适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形成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美实际上也是教学形式美之一。

教师的抑扬顿挫、引人入胜的言语和或鹃秀或苍劲的板书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当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为学生所心领神会的时候,师生双方都会感到美就在身边。

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教师精心制作的录像、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媒体,感受美的教学情境。

当我们置身于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教学情境之中的时候,就一定会获得美的感受,此时的化学学习质量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显著的提升。

2欣赏美的教学结构

化学课堂教学是通过适当的教学结构来实施的,教师对教学结构的灵活、情感化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到美。所以我们可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发现自身的创造才能来提升欣赏美的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学生对知识结果的掌握为教学结构的中心,其特征是“教师——知识——学生”模式,这样的教学结构无法使学生发现自身的创造能力。

现今的化学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为中心而设计,使我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并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发现自身的创造才能。

为此教师对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手段的选用是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掌握知识的过程。

从化学学习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在活动中共同参与设计发现化学规律、探索化学新知的方案或实验步骤,并参与寻求真理、获得新知的实践活动,从中产生发现真理、获得新知的喜悦,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充分地欣赏到自己的创造力量之美。

这样的教学活动尤其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物质结构知识等教学内容(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作好引导和调控)

在上述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够调用适当的教学机智的话,则学生的这种自我欣赏就会获得强化:当学生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在知识、能力上获得突破的时候、当某个原来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有了即使是一点点进步的时候,教师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善于发现学生一闪而逝的智慧火花,并向全体同学宣传这种发现,使大家分享其成果。

当我们在欣赏美的时候,会感到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就是美的移情作用。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欣赏自己学习能力之美时,由于这种移情作用的存在,他()会感到这堂课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是美的,甚至教师及他(她)周围的同学的音容笑貌也是美的。

如果这种移情作用经常发生的话,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化学这门学科,就会产生指向化学学科本身的学习的间接兴趣,这种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必要前提。

所以可以认为我们培养自身欣赏美的能力跟提高化学学习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3创造美的教学氛围

美学理论认为:美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美,另一种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灵去体验的美。人们把后者称作“最高美”。

上述最高美在课堂教学中所对应的应该是教学的氛围美,我们且把这种美称作内在美,这样的美应该是化学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这种内在美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碰撞的结果,是教学过程情感化的产物。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就好比人的血液,当人们把自己的血液注入其血管后,才能使其脸上泛起红晕,渐渐显示出令人喜爱的生命活力。

同样,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有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投入、有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那么这堂课一定会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课堂教学中的这种氛围美可以是学生在探求化学新知、寻找化学规律时获得意外成功的喜悦,也可以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时所获得的快感,还可以是在山重水覆疑无路之后突然产生的灵感所带来的惊叹,等等。

总之它是人们在同一教学内容上发生情感共鸣的产物。这种美是人的心灵深处的一种体验,这样的美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感受得到,任何文字和语言在它面前都显得苍白和无力。

下面是一位老师执教《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的片断:

[投影]

2H2(g)+O2(g)2H2O(g)+483.6KJ

2H2(g)+O2(g)2H2O(l)+571.6KJ

[]

请大家比较上述两个热化学方程,并告诉我你通过比较得到什么体会?

(学生议论)

[]

物质状态不同时,相同反应的热效应数值也不相同,所以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注明物质的状态。

[]

为什么物质状态不同,同一反应的热效应数值会不同呢?

师生活动:将第二个反应看做先经过第一个反应然后再将第一个反应得到的2H2O(g) 转变为第二个反应中的2H2O(l)这样两个阶段完成,故第二个反应的热效应该是这两个阶段热效应的总和,因而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中热效应数值较第一个多。由此可求出2H2O(g) 2H2O(l)过程中放出的热量:Q=571.6-482.6=88kJ。)

[]

在下面的变化过程中热效应又怎样:H2O(l) H2O(g)

[]

吸热。

[]

吸收多少热量?

[]

88千焦(齐声)

(此时教师脸上露出期待的表情,教室内肃静,约4秒钟后学生又出乎意料地整齐回答。)

[]

44千焦

当同学的44千焦一说完,无论教师、学生还是旁观者都从内心深处升腾起一股美的感受,此时的教室里弥漫着一种美的氛围。教师为自己的学生有如此的突破负迁移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而感到自豪,学生为老师给全体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显露能力的机会而激动不已。

课堂教学中的这种“内在美”最终会导致师生之间的相互欣赏,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展教学活动,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它使学习活动充满生命的气息,这是每个人所渴望达到的一种境界,同时它又是课堂内的所有人共同创造出来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氛围下的化学学习,要让其效率不高也不行。

杨卫国 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化学特级教师。参与编写上海高中化学新教材,多次参加全国高考(上海)化学卷命题工作,主持“聚焦课堂”全国高中化学教师培训,作为专业指导教师参与“再回大学”——全国著名高中优秀化学教师培养工作。

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教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奖项。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育硕士、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

现为全国中小学教材学科审查组成员、上海市“双名”工程化学名师基地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科教合作研究中心和华东师大高中教育研究所特聘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特约研究员、《化学教学》编委。

文章来源:第一教育2016311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