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快递>>他山之石>> 文章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改最有生命力
发布时间:2016-12-20 作者:无 浏览量:4134次

吴正宪

20世纪80年代初的教育界,片面追求升学率形成“大潮”。为了应付考试,各校大搞题海战术,作业堆积如山,学生痛苦不堪。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开始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索。

当我在数学教学改革之路上蹒跚摸索的时候,马芯兰老师鲜活的教改经验令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想看到的课堂场面吗?我深深地被学生乐学、善学、会学、爱学的热烈场面所吸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令人赞叹。孩子们在学习中充分体会到参与的快乐、合作的愉悦。我下决心要学马老师这本真经,便一头扎进马老师的课堂。

每天早上天未亮,我就把睡梦中的女儿唤醒,从居住在东直门的家乘车把孩子送到天坛幼儿园,再骑车疾奔朝阳区幸福村中心小学,听马老师的第一节数学课。然后,再返回学校上课。白天紧张地工作,晚上静下心来反思,记下学习的收获体会。在马老师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开始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艰辛探索。

在探索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我得到了很多专家、导师以及同事的指导和帮助。我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虚心向老教师们学习,博采众长,刻苦钻研教材。在特级教师刘梦湘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了“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的实验。这是涉及教材、教法、学法、考法及教书育人诸方面的全方位的改革实验。在不留家庭作业、不增加课时、不设早晚自习、不占用其他课的情况下,学生一年学完五、六年级两年的数学课程,并提前一年参加了全区小学数学毕业考试,平均成绩高于应届毕业生的成绩。

此项实验从教材改革入手,大胆地改变了教材的编排体系,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将教材组合成六个知识体系进行教学(简称“六条龙”教学)。教材的改革必然带来教法、学法、考法的全方位的改革。我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了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自学”、“讨论”、“操作”等10种学习方式。总结了“对应”、“转化”、“假设”等十几种思维训练方法,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在考试方法上,我进行了在当时看来可谓“叛逆式”的改革,将笔试测验,变为闭卷与开卷相结合、考试与平时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考试模式。我坚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从考试内容上,将过去侧重考查知识,转变为知识与能力并重,特别是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考试形式从过去单纯的“笔试”转变为“笔试+口试+操作”的多种形式,开卷与闭卷相结合,让学生口、手、脑并用,改变了考试的结构;三是对考试结果的评价。我改变以期末考试为评价学生数学成绩唯一标准的做法,采取平时分数与考试分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超常思路,或有新颖和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加分……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1987年,该实验通过了原中央教科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师大教育系、原北京市教育局等10个有关单位专家的鉴定。此项实验后来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教育科研项目,并获得“北京首届教育科研成果奖”,引起教育界同行的关注。

正是教育科研的力量,使我更加关注数学教育的规律,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路走来,学生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掌握了数学学习方法,而且启迪了智慧。在当时疯狂单纯追求分数的大背景下独辟蹊径,为孩子们开启了一片蓝天。

做一名好教师,路在何方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做一名好教师,路在何方?教育时报社评选的那些获奖教师的事迹已经做了很好的诠释。教师是什么?我认为,教师是孩子们一生经历中的一位重要朋友。从获奖教师的事迹中,我看出了这一点;从我个人的自身经历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应该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应该是孩子的指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我们要通过自己对学科的研究、对教育的研究、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对学生学习规律的探索,引领孩子不断地学习、发展、进步。

教育是启迪、唤醒、启发、激励,是把那一颗颗疲倦的心重新复燃,把那些磨灭了的兴趣重新燃起,激起他们内在的学习需要,让他们呈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未免有点悲壮。点亮别人,为什么自己要毁灭?为什么吐尽了丝,自己的生命就要完结?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有自己的价值尊严,在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中共同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与快乐。多年来,我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前行。

一位教师,进步得快的时候,一定是他主动反思的时候。一个教师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主动反思呢?一定是被刺激的时候。“我为什么没有想到这样安排课堂教学?学生的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故事?”被刺激了,才会去主动反思,然后寻求发展,寻求改变,寻求获得,这样就成了很好的循环。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他一定是一个立体教师,不简单传道授业解惑,是一名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结合的智慧型教师。有教无类是大爱,因材施教是智慧。

教书必然育人,这是任何人也不能逃避的历史事实。你站在讲台上,德育就已经开始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反映你的理念、理想。你的理想、学识、素养,甚至个人的性格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溢出来。溢出来的不是正向的,就是负向的。教书必须育人,这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我们肩负的任务就是要教书育人。世界上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这是我对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

一个教师没有激情、没有理想,不适合做教师。我们面对着活生生的生命,作为教师,要有激情、有热情、会期待、懂得爱。你的期待要让学生感受得到——老师的目光在期待着我,在等待着我,我必须前进。我们经常以“恨铁不成钢”为自己开脱,殊不知,他就不是你想要的那块钢。因此,我们必须遵守教育规律,遵守学生的成长规律,懂得怎样去尊重学生,怎样去获得他们的爱。

我的儿童观,就两句话,儿童是活生生的人,儿童是发展的人。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意味着他是独立于大人之外完整的生命体,他有情感、有个性、有独立的人格。因此,唯有尊重、理解、善待,学会对每一个儿童期待,而且让每一个儿童在我们的集体中有尊严地生活,让学困生看到希望和亮光。

儿童是发展的人,很有潜力、不成熟。有潜力,就要相信他,开发它的潜能。他能做的,老师不替代;不成熟,就要包容他的错误。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不犯错误长不大。要给学生尤其是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跃起的机会。失败了,让他再一次看到希望,看到亮光。

一个生命个体,当他看不到成功的希望的时候,他只能放弃,何况只有几岁的孩子?难道我们的教育给予的就是几道题吗?因此,我呼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他们原生态的正常生活。如果我们的孩子连做梦的时间都没有,还怎么会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呢?尽管社会大环境需要改善,作为教师,能不能让我们的小班集体有局部晴天?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有四句话:一是没有什么比保护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二是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三是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四是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

提高重在认真学习、勤于笔耕、善于反思、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善于学习、重视积累。做教育来不得半点浮躁,教育改革路上绝无捷径可走。学术止于术,悟得于道。

吴正宪:北京市教科院儿童数学研究所所长、特级教师。

文章来源:教研网 2016822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