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我们的作业
假期,本来是孩子们的节日。但孩子们并不领情,并不喜欢这个节日的来临。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家长给孩子们报了太多的没有任何兴趣可言的校外班;二是学校给布置了“海量”的重复性的、简单的知识训练性的作业。孩子们认为,这样的假期,还是不要为好。
今天,我们抛开校外班这个复杂的充满多方利益博弈的话题不谈,单就作业这个问题给朋友们作些交流。
作业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材研究很重视,对课堂教学很重视,而对作业研究重视不够。似乎作业就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巩固与提高。其实,作业有其独立的课堂教学价值。或者说,作业是学科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假期里,作业更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形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在华中的时候,我就要求诸位同仁并建议教师发展中心关注一下作业的创新问题。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基于学生对作业的种种“吐槽”:
(1)作业缺乏针对性,更缺乏精选和设计,往往简单地照搬书本和各种练习册的上的题目,直接让学生做。
(2)作业缺乏生活性与情境性,往往就知识学习知识,就知识练习知识,没有应用的情境设计。
(3)作业量太大,单调的重复性作业多,有挑战性的、综合性的、跨学科协同的作业少。
(4)单一的书面作业多,实践性作业少。
(5)文化课作业多,德育、体育、艺术类课程的作业少。
(6)规定性作业多,自主选择的作业少。……
我们倡导作业创新,希望把作业改革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有特色的创新性作业,并不是要否定各个学科的知识性的巩固性作业。其实,即使巩固性的知识作业也可以让学生很有兴趣,如山学生和家长一起挑战中国诗词大会,就是很有创意的语文学习活动。倡导有特色的创新性作业,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作业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有挑战性,像初中英语分级阅读,就是值得肯定的好作业。倡导有特色的创新性作业,说到底,作业要新颖,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能吸引学生进行有思维的深度学习,要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形成。
通过这些有特色的有意义的作业的创新,大家可以进一步思考:怎么样才能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如何创设和布置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业,这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特色作业的展示和交流,大家可以相互学习作业改革创新的路径和方法。这是我们倡导开展假期特色作业展示交流活动的根本初衷。
我之所以强调作业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非是要强调作业的独特价值,强调作业改革的重要性,强调作业改革的迫切性。因为作业时间已占据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半壁江山,改革作业教学的“繁重”与“低效”,已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大任务。
好的作业有四个判断标准
我们讨论作业的改革和创新,在我看来,好的作业有四个标准:
(1)要系统思考作业在课程标准中的价值定位。我们设计每一项作业,都要与学科课程标准相关联。就是说,老师们让学生做的每一道作业,是基于课程标准关于学科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而设计的。清晰的课程价值,是判断作业好坏的首要标准。
(2)要系统思考作业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定位。好的作业,要看作业和学生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之间的具体关系。也就是说,老师布置的每一道作业,是嵌入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的,是和学生学科前置知识的巩固和学科后续知识的发展相关联的。在这里,作业的价值,或者说,作业的结果,就是促进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完善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因此,判断作业的好坏,要放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去思考。
(3)要系统思考作业在学生学习情绪情感中的价值定位。好的作业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挑战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是说,既有兴趣又有挑战性的作业,可以让学生的主动学习状态在这个作业中激发出来。可以说,情感的维度、兴趣的维度、挑战性的维度,是判断作业好坏的重要标准。
(4)要系统思考作业对完善学生认知与情感模式的意义。好的作业,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而在于学生学科知识结构或者情感结构、社会经验结构的完善。只有让学生的学科结构、或者社会情绪、实践经验得到完善,学生才能真正感知到学习本身的意义。也就是说,学生通过深度的真正的学习,通过他自己的主动发现,并将自己的发现嵌入他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经验模式,真正的学习才发生了。
此外,好的作业,肯定是以少胜多的作业;好的作业,肯定是有思维和探索空间的作业;好的作业,肯定是综合性训练的作业,就像语文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不需单独训练,只需要在学生的综合阅读中进行整体训练一样。……
坏的作业是对学生生命的最大浪费
这两年,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开始开展作业的开放与交流活动,其做法就是利用网络公开各个学校的作业。这样做的目的,其用意,有监督、有交流、有学习、有借鉴,效果是好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我不反对学生在假期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我反对的是学生大量的重复的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更无意义的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活动是对学生生命的最大浪费。这类学生作业大概有以下特点:
(1)千篇一律的作业。所有学生都做一样的作业,这本身就是对学生学习个体差异性的否定。
(2)直接取自各种公开出版的练习册上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没有经过老师的二次加工,就像老师上课没有自己的备课过程,直接照抄别人的教案上课一样。
(3)超出知识巩固规律需要的训练量的作业,即不需要做那么多遍的重复性作业。
(4)只有规定性作业,没有自主选择的作业。
(5)对学生而言,缺乏内在学习兴趣的作业。
(6)缺乏应用和学习情境的作业。
(7)直接套用公式定理,不用自己对知识进行重组、转换,或者应用现成的知识就能完成的作业,没有思维含量和思维价值的作业。
(8)单调的单一的学习方式的作业,学生各个学科的作业形式也需要创新。
(9)只强调学科知识巩固性学习的作业,不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作业。
(10)……
综上所述,对于作业改革与创新而言,更多的是纸上谈兵,更可能属于“假大空”之列,不太接地气。好在,课程教学改革的事业是老师们自己创造的。作业改革创新这篇大文章也需要老师们自己去绘就。事实上,部分学校、不少老师已置身其中,且收获满满。恳请老师们为我上面的这些话提供切实可行的有普遍借鉴意义的做法和案例,并进行更好的理论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