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学生发展>>德育研究>> 文章
《基于叶圣陶“培养合格公民”教育思想的综合实践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7-03-23 作者:本站 浏览量:5461次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基于叶圣陶“培养合格公民”教育思想的综合实践教育研究
课题立项编号: YZ-c/2016/02
课题类别(资助、自筹、立项) 立项
课题主持人: 杨罡 许春凤
工作单位: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组织开题单位: 金坛区教师培训中心
开题日期: 2017324
O一七年制
《基于叶圣陶“培养合格公民”教育思想的综合实践教育研究》
开题报告(2017.3.24)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综述
(一)研究背景
2010年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在延续了“建设者和接班人”表述的同时,与时俱进地加入了新的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事实上,早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就规定“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2002年,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教育规划纲要》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列为我国基础教育的目标,是我国教育指导思想上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
培养合格公民,是世界各国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和培养目标。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和全球化背景下,“公民”正在成为超越不同阶层、民族、宗教信仰,具有最大公约数意义的培养目标。通过开展公民教育,有助于超越城乡、地域、民族等较低层面的身份认同,形成统一的社会共同体意识,也就是现代国家的认同,使公民教育成为全民教育时代普适的社会共同价值观、基础文明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近年来,德育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入,德育理论界正在形成这样的共识:传统德育的转型就是走向现代公民教育。综合实践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加强“培养合格公民”教育思想的综合实践研究非常必要。
(二)研究综述
1.叶圣陶的公民教育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国内对“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思想也很重视,相关的研究很多。1994年周民森就梳理了教育家叶圣陶的相关思想。他指出:纵观叶圣陶教育、教学文集,不难发现,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是叶圣陶先生一贯的教育主张。周民森强调要认识到叶圣陶先生公民教育思想的实践意义。
2.国内“公民意识教育”的系统研究有待完善与加强。
关于学校教育中公民意识的教育研究,经研究发现:2006年,秦树理曾著:《培养合格公民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他指出:培养合格公民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责。大学要紧紧围绕公民教育这个主题,调整教学内容,整合师资力量,改善教学方式,拓宽社会实践渠道,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2013年顾颖和黄志伟都曾写《大学生公民教育与合格公民培养》,2014年张书洋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合格公民的培育研究》,冯建军曾写《公民身份认同和学校公民教育》等等。随着社会对公民教育意识的重视和关注,2012年,李雪阳等提出《重建校园公共生活,培养合格小公民》,2013年,陆枋等人写《培养合格小公民》,他们提出在小学生中开展公民教育的呼吁,此后,公民意识教育思想在中小学中受到广泛关注,夏英著《教师公民意识培养的实践探索》,方慧敏著《培养公民意识背景下的家校公育实践》等等,因此,公民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内涵、教育主体、客体、教育模式的创新上都有一定的研究。
3.公民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结合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关于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的相关研究很多。2002年,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在实践中相关的研究总结也纷纷出现。例如:2005年的季兰荣的《走进纸的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2010年欧淑芝《浅议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翁之贤《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他们共同提出了我国公民教育的缺失,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点:其一是学生公民意识的淡薄;其二是公共精神的缺乏。所以,将公民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相结合的全面的、系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
4.国际上一些国家公民教育给我们的启发:
国际上关于公民和公民教育的研究很多。古希腊时代就有相关的理论,近代相关的成型和成熟的理论也很多,代表性的有英国学者马歇尔,他在《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中提出了公民身份的三个组成部分:公民要素、政治要素、社会要素;欧洲许多国家早将公民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纳入中学生课程体系中,2002年英国也正式将公民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纳入中学必修课程,成为11-16岁中学的必修课。特别是美国的公民教育活动更是由来以久,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与操作体系。概括的说,美国公民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合格的美国公民,爱国、爱他人、守法、履行公民义务、人格健全被认为是美国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美国公民教育突出的特点是:轻理性,重行为;轻说教,重管理。
相对于欧洲一些国家成熟的公民教育,我国公民教育尚处启蒙、发展阶段。西方国家的公民教育又给我们启发,我国的“培养合格公民”的内涵和外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公民教育的重要阵地——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改革有也待深化。所以,本课题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与综合实践活动改革相结合,必将大大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
二、核心概念解释
1.公民与合格公民:公民是指能够参加公共权利之行使和监督的国民。合格公民的基本要素:忠诚、责任、政治素养。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叶圣陶“培养合格公民”教育思想:叶圣陶指出教育是为了培养合格公民。教育的目标,不外乎给与学生处理生活的一般知识,养成学生处理生活的一般能力,使他能够做一个健全的公民。叶圣陶强调必须把受教育者当作德育教育主体,唤起受教育者的主体意向,激发受教育者主体思想、意识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育成为主体的内在需要,成为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
3.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叶圣陶“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思想是本课题研究的前提,也是落脚点,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改革研究是课题研究的主要载体,也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理论。它比较关注个体在小组中共同合作,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活动。主要表现在:尊重每个成员,有时教师也可以充当学生,学生也可以充当教师;清晰界定任务目标并作为小组行动的指南,项目和问题既能使成员感兴趣又具有挑战性;每个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学员投身于自己的学习,每个成员有机会利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和原有知识来参与学习;正确对待学习冲突,一旦冲突出现,要指导成员学会解决冲突的技能;提倡赞赏的多样性,看重每个人的贡献;指导成员正确运用诸如实验设备、互联网这样的研究工具。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叶圣陶的“培养合格公民”教育思想: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养成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
四、研究内容、研究观点、可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以叶圣陶的“培养合格公民”教育思想为理念,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为平台,使学生能够融入社会,感触生活,通过参与、体验与感悟,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合格公民。
2.研究的内容:
①研究高中学生中“公民意识”的现状;
②分析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合格公民”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原则、途径、方法与模式;
③研究现阶段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定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与合格公民意识培养的适应度;
探究进一步完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3.研究的重点:即本课题旨在通过进一步深化研究叶圣陶的“培养合格公民”教育思想,改进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内容与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
4.主要观点:
与叶圣陶教育思想相吻,改革开放中我国教育方针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营造较高的社会文明水平,造就一代身心健康、有道德、有责任感,能够自强自立的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在高中教育中要实现这一教育思想,除了学科教学的渗透,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无疑是更好的教育平台。因为,他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所以,本课题旨在改变目前综合实践活动中游离、散漫的状态,完善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模式和内容,搭建“培养合格公民”教育的重要平台。
1)三性: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展。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综合性是由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所决定的。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彼此交织的基本要素所构成。学生认识和处理自己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关系的过程,也就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活动过程。
2)三化:①组织结构的开放化,除相对固定的课题组核心成员外,吸引一批学生、教师参与课题组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各种研修活动,是一种开放的组织形式;②研修途径的多元化,课题组室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训活动,通过主题调研、专家研讨、阅读反思、合作教研等多种途径促进课题成员专业发展;③培养目标的个性化,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特殊性和个别性。
3)三同:①战略协同,制定课题组的周期目标,让每个师生清晰了解课题发展的愿景,并保持与课题组战略发展的一致性和协同性。②文化协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则、理念。③资源协同,形成成员内部的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
5.拟创新之处:
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就是要实现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只有落实公民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是真正的课改。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改革的探索,从内容上来说,拟打破传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这三大内容的界线,围绕“培养合格公民”教育的主题,展开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模式的探究。
从研究模式上来说,力争做好以下两点:
第一、学生探究的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它客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
第二、主题开发的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研究主题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的活动主题、探究的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准备阶段(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
首先是通过文献研究法检索、收集资料,了解我国中学生公民意识现状,为课题研究做理论准备。同时运用问卷法及访谈法对金坛、常州的师生学科教学中公民意识渗透的情况展开调查,对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的过程、内容、评价、影响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运用资料收集法考察外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开阔眼界,学习他人成功经验。
2.研究阶段(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
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常州市、金坛、武进、溧阳等地展开公民意识培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和研究,构建三区一市互动的研修新模式,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积极建设课题的博客网站,用QQ群作为交流、互助、合作平台,结合观察、实验、问卷、测验、总结、文献分析、等方法,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具体研究策略:优化组合、整合资源、以点带面、注重效果的原则,科学规划,积极实践。
一是资源优势最大化策略。首先是充分利用现有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连续三年均获得常州大赛优胜的优质资源并进行放大,以取得研究的实效性。再次,探究“合格公民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作模式,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深化发展。
二是以点带面策略。针对常州市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普遍较慢的现实,将通过课题负责人以及邀请名师的培训,以一些取得明显成效的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典型引路和为例,以点带面,分步分层推进教学科研,促进综合实践指导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推进“合格公民”教育的开展。
三是中心引领策略。课题组将通过“蹲点式” 、“沙龙式”、“牵手式”、“问题式”等方式,引导常州愿意参加本课题研究中来的综合实践的指导教师加强对一些实际问题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综合实践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四是问题引领策略。问题是师生研修的载体,问题意识是师生发展的基础。课题研究中要阶段性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五是激励性评价策略。建立课题组成员评价考核制度,以阶段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突破。
3.总结阶段(2020年1月——2020年5月)
一是运用总结归纳法,对课题组几年的实践全面整理、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二是课题组成员和参与研究的教师撰写成长自述,开展个案研究,对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公民意识教育展开的情况进行理性分析,总结合格公民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研修的内容和模式。
研究具体操作模式:⑴确定主题内容;⑵拟定行动计划;⑶实施行动(①观察②反思③再评估④再修订计划);⑷行动计划再实施(①再观察②再反思③再评估④再修订计划);⑸实施行动;⑹全面评价结果;⑺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培养合格公民”综合实践活动的展开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行动研究法,通过案例剖析反映问题,从而形成解决计划——行动——反思——修正计划——再行动改进的研究过程。文献研究方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个性化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提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力求遵循四大原则:1)主体性原则。(2)人本化原则。(3)开放性原则。(4)实践性原则。
六、研究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综合实践活动教育中探究主题的发掘
论文
高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论文
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交叉行动研究
论文
公民意识教育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模式新探究
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中优秀学生的培养
论文
最终成果(限3项)
综合实践活动中“合格公民”的教育新探
校本课程或论文
公民意识教育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模式新探究
校本课程或者论文

执笔人:杨罡 许春凤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