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育体,终身育人——上海高中体育改革的新中“样本”
陈之腾
我国是体育大国,却还算不上是体育强国。
在奧运赛场上摘金夺银的同时,却总伴随着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担扰。
梁启超早在《少年中国说》里就喊出了“少年强则国强”的口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千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学校体育能否担起这份重任?如何改变学生爱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
十年前,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新中”)就开始了艰难而执箸的学校体育改革,让一节小小的体育课成为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十年中,新中始终咬定青山、创新突破,让体育成为了新中独树一帜的特色、“标志”,也成为了学校综合改革和全面育人的支点,让一批批学生喜欢体育、爱上运动、养成终身的体锻习惯、收获身心健康成长的幸福。
在上海高中体育改革的大潮中,新中是个鲜活的缩影,也是个生要的样本。新中让越来越多的人坚信,体育是一门具有特殊育人价值的学科,学校体育改革是一项影响学生终身幸福成长的伟大事业。
动课表,把体育课放在核心地位
体育很重要,但真正把体育课放到办学核心位置,并在课表上动“刀”的学校却不多,新中就是其中的一所。在新中家长会上,学生的体质报告单是和学习成绩单一起交到家长手里的。对新中毕业生而言,体育专项化证书和高中毕业证书、大学录取通知单同样重要。
长久以来,体育课处于一个“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
人人都知道体育很重要。体育优秀的人,身上往往积聚着健康、阳光、自信、乐观向上的正能量。体育练不好,没夯实身体基础,就失去了未来打拼的本钱。体育运动非常受欢迎。懂体育的人,在社交中会有更多的话题,拥有更宽广的交际圈;会体育的人,在社会上能受到更多的羡慕与尊敬。可以说,体育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上海也很早就提出了“3+2”的体育课实施模式,即每周3节体育课加2节活动课,让学生一周五天都有体育锻炼的机会。
然而,许多学校体育课的现实却是这样:体育课更像是一节用来自由活动的“放松课”。热身活动结束后,男生们自己组织打球,女生们乖乖地坐在操场边上翻书,甚至还有“学霸”溜回教室里自习做作业,只等集合哨声一吹再悄悄溜回来做个放松操。到了初三、高三面临升学压力的时候,学生一周仅有的三节“放松课”也常常面临着被主课教师征用的危机。
可是在新中,体育课却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更凸显出“首要”。
早在2006年,新中就开始了学校的体育改革——把2节活动课也改为体育课,让5节体育课一起排进课表,保证了学生每天都能上到一节体育课。“体育课都进了课表,学生运动锻炼的时间就不会轻易被挪为他用。”时任新中校长的徐阿根深知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在新中,上体育课的不只是学生和体育教师。在每周这5节体育课里,有1节师生同练课。这门体育课以年级为单位每个班开展一个项目,由非体育教师承担组织活动。师生一起热身、打球、做游戏,在球场上相互叫板,在球场外无话不谈。“师生同练课搭建起了师生共同运动的平台,增进师生交流,扩大了体育课的范畴。在新中,‘大体育\’不只是一句口号。”新中体育教研组组长贯军这样评价。在教学压力繁重的高中,让主课教师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师生同练课做到了。
除了师生同练课外,每周还有2节常规课、1节专选课以及1节选项课。常规课用来完成教学大纲上要求的规定动作;专选课有男女之分,篮球课让男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健美操塑造女生阳光自信的气质;选项课,则提供了8个体育项目,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
2009年,现任校长刘爱国来到新中,在体育教育改革实施3年的基础上展开调研,有一则数据引起了他的注意:80%〜90%的学生感到40分钟体育课“意犹未尽”,他们想要获得更长的运动时间。
一节40分钟的体育课里,开头的10〜15分钟热身,结束前要预留4〜5分钟放松整理,真正留给学生运动的只有半节课多一点。“每次体育课活动结束的哨声吹响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赖着不肯走,参加做放松整理也心不甘情不愿。”体育组教师告诉记者,体育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学生们都渴望能在操场上多留一会儿。
事实上,体育教师同样希望能延长体育课的时间一这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以致用。以篮球为例,单独完成双手运球、转身运球这些简单球技对大多数男生都不成问题。但是,能在实战比赛中用上这些球技的男生,在一个班里也屈指可数。“在40分钟的体育课里,老师能够把技术教给学生,但没有时间让学生把这些技术放到比赛中实战。”贯军点出了传统体育课课堂效率不高的一个症结, “如果能把两节体育课放一起连着上,学生有学、有练还能打比赛,那么体育项目就能学得精。”
高中生的体能可不可以承受60〜80分钟的体育课?新中体育组的教师在图书馆、网络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增加运动量对学生身体的成长不仅完全没问题,而且还大有裨益——孩子十六七岁是力量、速度、耐力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必须在这个黄金期里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打下健康基础。
因为对学生有益,这一次刘爱国又对课表动了刀。因为90分钟的大课只能安排在上午的最后或下午的最后,排课表时新中又做了一件在其他学校难以想象的事情——优先排体育课,再排语数外。
新中的体育教育改革,再一次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专项化,爱上体育并掌握!〜2项体育技能
从原来“大一统”的体育课到按兴趣自主选择的体育专项课,从40分钟的传统课堂到80 分钟的体育大课制,从以往单纯的“跑跳投”到如今更深入的技术分析、更全面的运动解析,新中改革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富有魅力、科学神奇的体育世界,让所有人都“动了起来”。
2010年9月开始,新中整合了原有的选项课和师生同练课,在全市率先开展了 90分钟大选项课的探索和实践。
在刘爱国看来,体育课长期面临一个难题: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学生不喜欢体育课,是因为体育课上的内容他们不感兴趣。一圈圈跑,一个挨着一个跳远,一遍又一遍做着俯卧撑,这些机械枯燥的素质训练很难吸引学生。比起运动神经发达的男生,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更小。对很多女生而言,上体育课就与完成课业并没有什么区别。另外,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不同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也不同。有的学生喜欢大力扣篮的酣畅淋漓,有的学生喜欢大脚射门的潇洒奔放,有的学生喜欢在网球场上优雅地挥拍。唯有让体育课对胃口,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喜欢体育课,自发地产生学体育的动力。
而大选项课要解决的,正是这些长期困扰体育课的难题。
新中的选项课,给了学生选择的权力,让他们上自己喜欢的体育课。就像填中高考志愿一样,每年学生都要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武术这8个项目中勾选第一、第二志愿。新中采取民主与集中的原则,根据每个项目的选择人数,选出6个运动项目开课。男生可以在球场上挥汗如雨,女生也能够在健美操、羽毛球等项目中找到运动的乐趣。选项课还打破了原有的班级组织形态,把原本分散在课外的体育活动在课堂上组织起来,让学生在各自喜爱的体育选项课上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让喜欢体育的学生真正能够喜欢体育课。
2012年市教委正式启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己经在这一领域做出不少探索的新中,跻身首批试点学校的行列。这一年开始,新中的大选项课调整为80分钟,并且学生在高中3年里专攻一个运动项目,实施小班化教学。如今,新中的体育课表变成了2+2+1:即学生每周有2次80分钟的大选项课,外加1节活动课,让学生自发组织年级间、班级间的对抗比赛,真正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更多的兴趣、实战和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特色的改革,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体育的积极性。大体育课专项化实施以来,学生对体育运动进发出极大的热情。羽毛球课上,常常有学生追着老师问怎么通过下肢力量的训练来增加弹跳力。“在练专项的时候,学生发现自己身体素质有欠缺就会想方设法地了解运动生理知识,弥补各方面的不足。以前枯燥的跑跳投练习都不觉得无聊了。训练量大的时候,学生从不叫苦,反而很兴奋,同学间相互加油打气。”贯军说。学生小高,体育成绩并不拔尖,却对篮球情有独钟。他不仅在篮球选项课上学习各类技战术,并在课下自发地考取了裁判证。虽然他没能成为球场上的MVP,却凭着对篮球运动的执著热爱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篮球达人。
爱运动,为一生的幸福成长奠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育改革的成效显现并非一朝一夕,但在新中学生身上我们已欣喜地看到这种转变。从握羽毛球拍的姿势,到毕业后同学聚会约在体育馆打球,无不诠释着体育专项化的魅力所在,也证明了新中为体育教育改革所倾注的心血是值得的。
上海首批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试点单位,除了新中还有16所学校,但不少学校的体育专项化改革却遭遇了课堂效率不高的困境。在刘爱国看来,学校体育专项化改革,改变教学方式和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是关键。
比起传统的体育课堂,大选项课能够开展更多有针对性的素质强化训练和实战运用。每个运动项目都对应不同的身体“属性”。以羽毛球为例,需要学生具备接球时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击球时的弹跳力。体育教师在经过专项研究之后会选择有针对性的素质训练,比如摸高、深蹲训练来强化下肢力量,让学生在接高球、上网反击时跳得更高、发挥得更出色。体育教师还引入了专业队的训练方式,针对不同专项设置了不同的锻炼技巧,用各种趣味性十足的游戏来代替单一的素质训练,让学生乐在其中。此外,每节大选项课不仅有学技能练素质,还加入了对抗比赛,让水平相当的学生现学现卖同场竞技,以此来激发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
体育课专项化的实施,除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踏进操场,对体育教师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出身的体育教师都有各自的专业项目,并且专业以田径项目居多。事实上,田径因为训练相对枯燥,很难作为一个选择项目来吸引学生。选项课开展以后,除了足球、篮球,有7位体育教师上的项目课不对口。课上得好不好,项目玩得溜不溜,直接关系到学生认可不认可体育教师。选项课对体育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倒逼着教师去“充电”。为了让自己的专项知识得到专业知识的支撑,除了市里的专项化培训外,体育教师们还在业余时间自发地打打球、练练动作提升自己的专项水平。现任羽毛球教学中心组组长的殷永志是田径专业出身,在改教羽毛球项目后,他认真学习项目运动知识技能,多方査找收集羽毛球教学资料,在实践中积极学习探索,成长为项目的教学领头人。任教乒乓球的万铮铭、杨礼瑛自费购买乒乓运动书籍提升专项教学能力。前不久,体育教研组的教师们还总结经验成果出版了《新羽飞扬》一书,凝聚了学校羽毛球专项教学的精华,得到了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平的褒扬:“新中高级中学是上海市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为了进一步确保体育课的重要地位,保障学生每天锻炼的机会,学校还在制度上激励体育教师队伍——在新中,体育教师的绩效奖金和校内评优奖励,并不比主课教师少。
体育改革历经十年,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提升有目共睹。10年前,男生千米耐力跑的成绩在4:15〜4:20区间里己属优良。如今,男生一千米的平均成绩己经跑进4分钟以内。静安与闸北两区撤二建一后,新静安区举办了一场3对3中学生篮球嘉年华比赛。面对不少身高快突破2米的特长生对手,新中学生凭着顽强的意志力和选项课上练就的一手娴熟球技拿下了冠军。“以前上体育课为了跑而跑,现在是为了真正掌握一门运动项目而学。”贯军说。
当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功能将超出育体的范畴。“我发现,体育可以让乖小孩野得起来,让野小孩收得回来。”一位非体育学科的教师讲了一个学生的故事。小蒋从小就痴迷于踢足球,在校内校外的绿茵场上都喜欢“逞英雄”。学校体育专项化改革后,他渐渐意识到足球是11个人的运动,光靠个人力量是很难踢好球的。于是他担起了协调、联络队员的责任,研宄技战术,懂得通过凝聚团队力量来赢得比赛。
练好体育,不仅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还能造福一个人的一生。“进入新中前,我还以为体育课就是如撒网捕鱼般面面俱到的练习体育项目,但新中的第一次体育课,就给了我惊喜:我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还是80分钟一节的专项课。”小林在新中学习的时候选择了羽毛球,勤于锻炼乐此不疲,打下了扎实的身体基础。在暑假去往云南支教的路上,无论是海拔高达4000米的云贵高原还是长达5小时的崎岖山路,都没能难住他。“从云南回来后,我发现了体育于我的重要性,在假期我也会跟家人、朋友一起打球,小时候是家长带我打球,如今是我带着家人打球,运动正渐渐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每逢新中周年校庆,都有毕业校友三五成群地回母校探望校长,看看老师。师生聚会的场所,不在办公室,也不在饭店,而是在新中大大小小的体育馆里,在他们共同流汗、相互帮助、大声欢笑的地方。毕业生里有的已经年少成名,有的还在朝着梦想努力奋斗。无一例外的是,他们脸上都洋溢着自信、开朗的笑容,把成长道路上的酸甜苦辣化作汗水,在一场场师生球赛中倾诉出来。
文章来源: 《上海教育》2016年11A
链接:
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让体育课“大变脸”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精神,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体系,结合上海深化二期课改的实践,2012年起上海市教委决定在高中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试点开展以学生兴趣和技能水平为依据,打破传统年级、班级概念的分层次专项教学改革,即"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
上海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以项目为核心,从知识、技能、与技能相匹配的体能要求和运动经历四个方面开展专项教学和评价;打破年级班级界限,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实际水平为依据合理设置专项,开展每周两次80分钟的小班化分层教学。
在充分调研以及推荐和筛选的基础上,市教委研究确定了上海市光明中学、上海市位育中学、上海市延安中学、上海市市西中学、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等
17所高中成为首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单位。
试点学校总共设置了 20个专项,相对集中的项目是篮球、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足球、排球、网球、武术等8个。
经过2年多的实践,2015年5月,经各区县教育局组织申报、市教委审定,21所高中成为第二批试点高中。同时,为实现各学段体育课程改革的联动和有序衔接,2015年,市教委在全市各区县的22所小学正式启动开展小学兴趣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在23所初中启动初中多样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并确定徐汇、闵行、宝山为本市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整体试点区。
在总结两轮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的实践基础上,市教委正式印发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中专项化改革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和实施要求。在试点工作过程中,市教委成立专家督导组,至38所试点高中进行全覆盖跟踪调研,对学校的试点工作进行指导。目前,本市高中专项化试点涉及学生总人数为22526名,原有行政班608个,重新组编为989个专项班,每个专项班学生人数平均为22.8人,全面实现了小班化教学。按照学生的喜好和学校的条件,一所试点学校一般开设4~8个运动项目,最多的一所学校开设10个运动项目,总共涉及26个运动项目,多项目的设置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又充分体现了试点学校的体育特色。专项教学课—般实行两课连排,即一堂体育课80分钟,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