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快递>>教育视野>> 文章
美、英、法、澳教育政策调整背后的价值取向
发布时间:2017-04-24 作者:无 浏览量:4804次

教育政策调整反映了政党的价值取向,其实质在于满足各自所代表利益群体的诉求,争取选民的最大支持。

美、英、法、教育政策调整背后的价值取向

李志涛

教育作为当今社会政策的一个重要领域,几乎关涉所有的家庭和个人,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因此无论在竞选纲领还是施政纲领中,教育是国外许多各政党重点关注的议题。近年来,部分国家教育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随着政党及政府的更替

而发生变化或作出调整。本文以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为例,分析其不同政党执政下教育政策取向的变化。

美国:奧巴马政府致力于打造公平而卓越的教育

“二战”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对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都日益提高。进入21世纪,共和党总统小布什执政后,于20021月签署了堪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奠定了21世纪美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20091月,民主党总统奧巴马人主白宫。为缓解日益加深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冲击,奥巴马提出“振兴经济,教育当先”的执政理念,希望打造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增强国际竞争力。在民主党侧重“公平”的价值理念下,奥巴马政府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进行了修订,并于20103月发布了 (改革蓝图-对〈初等与中等教育法案〉的重新授权》(以下简称《改革蓝图》)。20151210日,奥巴马签署了《每个学生成功法案》,正式取代原有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到《改革蓝图》,再到《每个学生成功法案》,反映了美国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变化。小布什政府突出强调了对教育质量的重视,以及对标准化测验、绩效表现的推崇;奧巴马政府则在追求卓越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公平,尤其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机会平等,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成绩,注重促进受教育机会、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过程、教育质量、教育结果等多方面的均衡,强调机会与质量的双重公平。

英国:联合政府以“自由责任、公平”为导向的教育政策

2010年的英国大选中,保守党、工党、自由民主党分别推出了各自的竞选纲领,“教育问题”成为三大政党都重点关注的议题之一。在“第三条道路”政治哲学的指导下,工党在继承自身“社会民主主义”传统、强调“社会公正”价值观的同时,吸收了保守党的“新自由主义”理念,主张兼顾“自由与效率”的价值诉求,提出了“使每位孩子(不管其家庭出身和经济状况)都受到卓越的教育”的目标。保守党一方面强调“教育效率”,主张通过提供更好的师资和强化更为严格的纪律、恢复严格的课程与考试制度、给每位家长提供选择好学校的权利等政策手段来提高学校水准,同时也兼顾“教育公平”,主张提高所有学生的水平并弥合贫富学生之间的学业差距。自由民主党一方面强调“教育公平”,表示要为所有孩子提供公平的开端、增加对100 万左右最贫困学生的资助,另一方面注重“教育效率”主张通过制定更好的教育标准与课程、给学校实现卓越的自由等政策手段来改善教育服务质量。保守党“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 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与自由民主党“自由、民主、开放”的教育理念相融合,形成了联合政府“自由、责任、公平”的施政纲领。联合政府围绕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两大主线,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主张,如加强学校自治、赋予教师更多自由、严格课程标准、完善考试制度、兴办自由学校、建立透明教育资助制度等。

法国:提出“重建学校”计划,寻求更高的机会平等

201256日,法国左翼社会党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击败右翼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时任总统萨科齐,当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七任总统。作为社会党的领袖,奥朗德更加重视教育平等,提出了“重建学校”改革计划,其目标是改革法国教育,并促进国家振兴。奥朗德的教育改革宗旨是“重建和实现全体学生的成功”。新政府于201379日颁布了《共和国学校重建导向与规划法》,旨在建立公正的、高水平的、包容的学校,减少不平等和学业失败。因此,近年来以“重建学校”为旗帜,法国对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措施包括:构建必不可少的“共同基础”,减少学业失败;调整学校作息时间,使新课时安排更适应学生的学习和生理规律;设置师范高等学校,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立新初中,统一初中改革;推进数字学校计划,让学校进人数字时代;推进教育优先区和“就近入学”制改革,给予弱势学生更多关怀;开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程,加强价值观教育等。

澳大利亚:联合政府致力于构建“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新型教育体系

2007年,由陆克文领导的工党在澳大利亚大选中获胜,代表劳工阶级的工党主张免费的教育和教育机会公平,强调联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在执政期间,工党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教育改革,重点是扩大教育机会, 促进教育公平。20139月,以托尼·阿博特为首的自由党-国家党联盟击败工党,组成了联合政府。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党受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主张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强调竞争、市场化、自治与减少联邦控制。新政府提出构建一个“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新型教育体系,保证民众能享受到更全面、更低价、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改革措施包括:实施“促进家庭就业的儿童保育一揽子计划”;构建一个更加简单、更加灵活、更能支付得起同时更加容易获得的儿童保育体系,为家庭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在基础教育领域实施以“质量与自治”为主题的改革,并提出了基于四个新的关键支柱的“学生优先”基础教育改革计划-健全完善国家课程、提高教师质量、扩大学校自主权、吸引家长和更广泛社区参与学校运行。

不同教育政策主张是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不同的教育政策主张反映了不同政党的价值取向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利益,西方国家近年来的教育政策调整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也有相应的启示。

各国教育政策改革的动因源于各政党力图迎合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巩固其执政根基。

以政治倾向或意识形态为分野,西方国家主要政党可以分为左翼、中派、右翼。左翼代表要求对既有的社会制度和秩序进行变革的力量,倾向于社会民主、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更为强调社会公正的价值观;右翼强调自由的价值观,强调市场机制的调控功能,反对国家干预市场,重视宗教与家庭等传统价值;中间党派则淡化左与右的政治分野,采取中间主义的立场,以获得中间选民的政治支持。由于不同政党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在自由与平等、公平与效率、规模与质量、集权与分权、市场竞争与政府调控等问题上的价值取向和政策主张的不同,美、英、法、澳等国不同政党的教育政策改革表现为在各对矛盾关系的两者之间有所侧重。如同属左派的美国民主党和法国社会党上台执政后,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侧重公平,关注弱势群体,主张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无论是奥巴马政府签署的《每个学生成功法案》,还是奥朗德提出的“重建和实现全体学生的成功”教育改革宗旨,都致力于推进教育公平和更高的机会平等。而右翼的英国保守党、澳大利亚的自由党-国家党联盟更加重视教育的质量与效率,英国保守党主张通过恢复严格的课程与考试制度、给家长提供选择好学校的权利等政策手段提高教育水平;澳大利亚联合政府致力于构建“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为民众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教育政策调整反映了政党的价值取向,其实质在于满足各自所代表利益群体的诉求,争取选民的最大支持。

不同阵营的教育政策的理念和走向逐渐趋同,保证了教育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阶层的分化,特别是社会中间阶层的崛起和政治影响的扩大,社会阶级结构呈现“中间化”发展趋势。为了赢得多数人的支持,达到上台执政的目的,各政党逐渐模糊阶级之间的界限,以争取庞大的中产阶层的支持,扩大其政治基础。原来传统意义上的左、右翼政党逐渐向中间靠拢,在教育政策上注重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兼顾公平与效率。如美国奥巴马政府的教育政策在重视“公平”"的同时也追求“卓越”,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教育质量,包括实施“所有孩子的幼儿园”项目、制定《共同核心州立标准》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共和党政府重视质量的教育政策相一致。英国新工党在“第三条道路”政治哲学的指导下,吸收了保守党的“新自由主义”理念;保守党则基于“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相结合的思想,方面强调“教育效率”另一方面兼顾“教育公平”,两党的教育政策呈现大同小异、理念与方向趋同的倾向。各政党政治理念相互靠拢和中间化,使各国的教育政策保持了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

当前我国社会阶层逐渐分化,需要对不同利益诉求进行平衡和兼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巳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利益主体趋于多元,人们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呈现多样性和多层次特点。

长期以来我国致力于扩大教育规模,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率,促进教育公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前我国教育总体水平进人了世界中上行列,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我国已经基本解决了教育短缺和“有学上”的问题。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和新社会阶层的形成,民众对教育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特征。特别是社会中间阶层和高收人群体,对于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一些发达地区,高收入群体、普通市民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在教育问题上的利益诉求差异显著。外来务工人员追求的是“有学上”普通市民家庭追求的是“上好学”,而高收人家庭对高质量、有特色的教育需求不断高涨。国内一些大城市持续多年的“择校热”,实际上反映了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而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低龄留学热”现象,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民众对教育质量的不满。当前的教育需要在公平与质量、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进行平衡,兼顾不同阶层、群体在教育问题上的利益诉求。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教育供给,充分满足民众对教育的普适性需求,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和高收人群体提供高品质、有特色的教育,以此满足不同群体对教育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李志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信息中心副主任。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16年第23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