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快递>>理论动态>> 文章
关于文科弱导致理科弱和理科好但文科弱两类学生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5-22 作者:无 浏览量:5311次

王陆杰

早在考研的时候我就有数学其实也是一门语言的认识,认为数学实质上是用抽象的数学语言翻译形象的生活世界,而通常意义的文学则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翻译抽象的人性和社会。

我也是根据这个认识去规划我当时的考研过程的:数学定理和习题尽量追求理解其背后的直观意义(对于数学分析而言更多的就是函数性质的几何直观)。

后来,我来到东北师大后参加了教学实习。有一天,我的指导老师给我看他们学生的几篇作文(老师是当作笑话给我看的),文章用语幼稚,思维明显不成熟,关联词搭配不当。老师说你看看这像不像小学三年级学生写的作文?

我也一笑,我问老师这些同学数学不可能好吧?老师说很差。我说,应该不会有学科能学得好吧?老师说都差!

这件事情促使我又从另一个侧面去思考文学

说数学本身是一种语言,是一种在逻辑学层次上的语言,每一步的推理都苛求明晰有层次的逻辑关系。比如:我们的每一步推理都要考虑是不是等价关系?退一步,最起码是充分的。(我们解分式方程,最后可能产生增根,其根源就在于去分母的过程实际上只是充分的,并不等价)。那么,如果一个学生语文的语言逻辑都理不顺,比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只有……才,如果……就,这些关联词搭配混乱反应了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是混乱的,这样的学生非但语文不可能好!而且数学也必然一头雾水!有的学生关联词语搭配没问题,但是理不顺双重否定,部分否定,完全否定,完全肯定之间的区别,因此在理解材料时总是出现误解。比如未必,不必,必然,不都是,都不是,不可能,可能不等等。

其中,对部分否定的准确理解则是其中的核心。比如未必,看似部分否定等同于部分肯定,但结合上下文作者实质上一般有否定或肯定的倾向,只是不那么绝对。更有甚者,只是为了严谨不便过于绝对才使用的未必。比如你也未必是好人,说话者在情感上有否定你是好人的倾向;再比如,事情还没确定了,未必就是他干的啊!尤其是加入了“就”这个字大大加深了说话者为其开脱的主观意图,具有强烈的否定是他干的主观倾向。这样的词有很多,比如不都是。当我们说这些人不都是好人时,我们重点说的是这些人中有坏人而不是这些人中也有好人。

部分否定是最难以精确拿捏的。但是他恰恰是学生判断数学命题正误的基础。比如,函数若连续则可导。你说未必!其实就是否定了命题,命题是个假命题!深层剖析你是想到了一个连续的函数不可导,所以你才否定了它,在数学上也就是一个假命题。但同时,你的未必也是承认了有些连续函数是可导的。

在数学上要想证明命题是错的,只需要部分否定,找到一个反例,要想证明命题时正确的,却有两个角度:一种是完全肯定。另一种是通过假设,借用部分否定的思维,根据矛盾得出命题的否定是一个假命题,从而得出原命题是真命题!而命题的否定又是对命题的完全否定!

从这些方面来说,语言的逻辑关系搞不顺,是很难搞好数学的!

注意到了语文在表层上和其它所有学科的关联之后,那天晚上我看到了朋友圈一个好友发图炫他孩子(读小学)造的句子:今天三月初三,妈妈收获了蛋糕,爸爸收获了礼物,而我收获了幸福……

我当时就感觉心似乎被撞了一样,多好的句子啊!从收获一个实物名词到收获一个抽象名词,非常的有层次感!我那时突然想到:其实语言的学习时小学阶段提高孩子思维的最好方式之一。如果一个孩子以前造句都是获得苹果,突然有一天他会用:获得快乐,获得欢愉时,他的思维层次已经高出了一层。

是的,语言的学习是相当程度上能锻炼,提升一个人的思维的。这是语言在更深层次上对其它学科的作用。(思维不好,数学是没法学的,其它学科想必类似)

我带着这个发现,重新去阅读那些美文,我更是发现美文和我们大众写的文章相比,更是处处体现了思维的层次与细腻:你只想到这层描写,而他能侧面描写,能反面衬托,也能正面说几句,更难得的是还能发挥想象。宏观上看,主线不乱,重点突出,或按时间描写或按空间描写或按情节发展,体现了作者高超缜密的逻辑思维。所以,文学学不到一定的水平,思维层次通常也不高,学其它学科也普遍受限。

我当时尝试着给出几个结论:我们知道是学生中是存在语文不好但数学很好的,文科不好但理科很厉害的学生。但是,这是有前提的,如果一个学生的语文达不到以下几个程度,他的理科学习绝对不可能好:

1、关联词搭配合理,语句衔接恰当。全篇逻辑清晰,有层次。

2、正确的表情达意。(读者只能首先通过文字接触信息,如果你心里想的是不都是,结果写的是都不是,那么传递给读者的一定是错误的意识,会产生误解)这一点也极为重要。

3、能正确的理解对应层次的阅读材料,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或者转述材料的大意。(这一点可以说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如果要是文科不好但理科很有建树,还需要追加一条:在正确理解,并能概括材料要点的前提下,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补充与升华,一般地,应更为深刻,独到)

我正有一个家教,我第一天见他时惊讶于他的基础太差。第一天讲了内容发现第二天完全不懂。于是我就在教材上随机找一处,比如集合的交集运算。我让他就读书上这一段材料,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告诉我这材料说了啥,两个集合的交集是什么?我发现他也读不出来。这时我明白了:这个孩子的所有学科都必然一塌糊涂,我询问他也得到了证实。这孩子学不好的跟不在于数学,而在于语文。如果语文补不上来,确切的说是如果阅读中文材料,概括材料要点的能力没有,他是没法跟上数学的。于是我每次给他布置的作业都不是数学作业。我每次都让他回去读两篇小文章,或者两个故事,下一次讲给我听。然而这样的强度极为有限,目前看来没啥效果(学生已经高二了)。

接下来,我的思考走向了另一个群体:理科好但语文不太通的学生。前面已经表达了一个观点:语文如果太差,不能达到前文所列三条水平,学任何学科都是受限的!换句话说,我认为,理科好的学生,语文差表现在其它的层次和方面。

第一,文化积累。中国是一个文化非常悠久,深远的国家,很多的用语有深厚的历史背景。比如说负荆请罪。如果一个外国人说负刀请罪,我们会说这人的中文不地道,就像外国人看我们中国人写的英文一样。而如果外国人只说请罪,这是地道的表达。但是抛开中国文化中已经有了这个固定用法这一点来说,造负刀请罪来表示请罪这个词的外国人的中文水平应该高于只知道用请罪的人。理科生不一定有深厚的文化积累,相当部分的理科生文科不好在于积累不足。比如成语活用不了,名言引用不了几句(能化用则更厉害)。

第二,意境。中文的表情达意主要靠意境,越是美文越明显。比如,雁过拔毛和花花蚊子飞过也要拧下一条大腿相比,结合上下文,两者可能都表示同一个意识,而且后者刻画的人可能刻薄更甚,但他的表达就是不如前者。“他长得像一坨屎”这样的比喻大约都是劣质文!

一个好的比喻,贴切只是一方面,意境的选择则往往更为重要!试问,把晴空一鹤排云上换成黑云乌鸦苍蝇嗡,你还能感受到诗人眼中秋的美吗?就算前一句是“我言秋日胜春朝”,估计读者也会骂诗人眼瞎了!意境的选取对写作极为重要,文学的出彩在于意境,好的文章比喻动人,写景逼真,排比有力,相当程度在于意境的选择和布置上。

我们换个角度想,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能找到更好的意境能代替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鹤”的?反正我在脑海里搜索了半天,只想到了一个带点类似意境,能表达类似情感的意境:雁!但这似乎和鹤比还是差了不少!

顺着这个思,或许诗人并不是真的看到了鹤飞向天空,而是表情达意的最佳选择!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也许诗人真的在欣赏鹤!但是,这从另一路,我继续想:或许文学并不真实面说明了文学创作不一定选择真实的情和景。如果夜色更适合意境,即使是在白天写作也可以写现在是黑夜,像涂了层黑漆一样。如果是暴风雨更适合当下的情感,即使是在凉风习习时写作也可以写现在狂风暴雨,飞沙走石……

选一个合适的意境,烘托出一个氛围,让读者感同身受;而同样的意识,换一个意境描写,读来则发堵。意境的合理选择几乎等同于文意的表达,不会选择不但不能加深,反而会抵消情感。

文章的情感表达多半靠意境,靠侧面描写。一篇文章200个字中出现了30处恨字,不但不会让读者感受到恨意,还会大大冲淡。但是,一篇文章的描写充满了愤恨,抑郁的氛围,即使文章无一处有恨,怨的字眼,读者也能被深深地感染!我觉得有首曲就非常地好:

枯藤老树昏鸦,小球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然后我就突然想起了,我高中时有一个同学问我:为什么她写的文章明明是发生在她身边的真人真事,但读来有点假,不感人。而有人写的文章明明理智一看就知道是编的,但很感人,像真的一样,能牵住读者的心肠。当时,我没法回答,直到今天我想我才给出了一个初步的回答。

理科好的学生逻辑思维没有问题,写个句子不会病句连篇,不会关联词搭配混乱,如果逻辑思维一锅粥,理科也不可能好。我相信一个理科好的学生,能清楚地分辨文章各段逻辑关系,层次关系,理清思路,明了大意。

但是他们或者文化积累不足,以至于肚中虽有货,但不会贴切生动的表达出来。或者使用意境的能力差,这将直接导致他们答不好诸如什么什么有什么什么作用之类的阅读题。但是这些并不妨碍他们在理科上面的学习。

不过话说回来,数学到底是在逻辑学的语言框架下推理的,语言的学习对于数学的思维培养是很有裨益的。一个经常写高质量议论文的学生理科好的可能性更高。最简单地,比如说一些诸如试问,如果,假设,不妨等议论的手法与数学的论证思维息息相关,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小学生就经常使用这些语言思考,我觉得以后学反证法时肯定好理解,不打架。

我想起我中学身边遇到的另一群理科学霸,其中语文不错的都是那些擅长写议论文的。

以上只是我个人这一年多的思考,其严谨性有待考证。我觉得下一步研究如何让文科和理科互相促进,使得他们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更有教育学研究价值……

文章来源:玩转数学201751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