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旧站栏目>>金坛市高中语文“以学促教”宫春燕名教师工作室>>研究动态>> 文章
公开课《陨落与升华》教案
发布时间:2016-11-14 作者:扬扬 浏览量:130次

公开课《陨落与升华》教案

华罗庚中学 语文组 杨扬

教学目标:

1、介绍小说的一般知识和作家作品

2、理解小说情节对人物形象和主题的作用,体会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

3、体悟“希望”对生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1、 从文中可知,这片叶子实际上市一片“假”叶子,这片叶子关系几个人的命运?他们的命运如何?

琼珊:依靠叶子活了下来

贝尔曼:画叶子,得肺炎死了

2、 依据这个问题,用一句话来概括小说的情节。

不得志的老画家贝尔曼用一片藤叶点燃了年轻画家琼珊的生存信念,而自己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特别是老画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品德)

3、我们可以看出,这片“假“叶子反映的体现的是“真”感情,你认为这片“假”叶子灌注了那些“真”感情?

贝尔曼:为了别人,不惜牺牲自我

苏艾:善良,体贴,真诚

4、这三人有什么共性?

尚不得志的画家,处于社会的底层——小人物

5、文中还有什么地方看出他们是小人物?

环境:12节“艺术区”:狭窄荒僻 少人问津

处境:14节 艰难

6、由此,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小人物之间相濡以沫的友情,普通人之间的温情,都散发着人物的心灵美

7、根据上述分析,同学们人物小说的主人公是“琼珊”还是贝尔曼,为什么?

贝尔曼——体现小人物的真诚,可贵,无私地关怀,帮助别人,甚至付出了生命。

8、贝尔曼为了谁付出了生命?得了肺炎的琼珊能不能活下来,是由另外一个老画家决定的么?是由一片假叶子决定的么?或者是由病人想不想活决定的么?这是一个仔细一想很诡谲的问题。因为我们在之前的分析中,似乎有现实的环境,现实的生活细节,现实的人物,但是有一点细节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得了肺炎的人的生命,主要是由生理和病理情况决定的,而这篇小说里,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生命的信念来决定的。小说的第7节里“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买卖,这种精神状态使医药一筹莫展” (学生齐读)

所以,我们在这里能感到作者要强调的是——人如果丧尸了对生命的信念,就注定要死亡;反过来,只要坚持对生命的信念,就可以战胜死亡

9、作者小说叙述中,把主观情感的重要性放在客观的生理规律之上,这是一种并不少见的写法。大家在文学作品中有没有类似的察觉?

1)在《儒林外史》中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一位姓严的监生,很小气临死前因为家里一盏灯点了两根灯草,就老是不断气。弄得家里人莫明其妙。后来他的老婆理解他,把灯草退去一根,他才平静地死了。但这是一种讽刺,而且最后他还是死了。

2)精神超越死亡,在童话和神话里,或者在抒情诗里比较多见。最有名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爱情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说的是,情感是如此绝对,甚至可以超越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绝对地永恒。

3)《牡丹亭》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感情作为永恒的存在,突破了生死的界限,千万年来流传铭刻,让人感动。

这样表现的不一定是现实的,但利于表现作者的情感。理性是遵循客观的,而感情却是归属主观的。主观越是超越客观,感情越是动人,越是有有诗意。课文用了信念决定生命”这个主题,使这篇小说充满了诗意。

10、这片小说的叙述并不说教,不抽象,它把一个生命的信念集中到一个具体可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上。这个事物是什么?

小说出奇制胜地设计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爱情更为强烈,那就是叶子。窗外的叶子,一片片正在凋零的叶子。

虽然叶子很平凡,但是,在这里,作家赋予它以生命,一种在凄风苦雨中顽强生存的意味。这就不完全是现实的描写,更多的是象征,诗意的象征。作者赋予这片叶予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叶子本身。女主人公琼珊不厌其烦地提起:

等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我也就完了。(22节)要是天黑前我看到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就好多见到了我也好闭眼。(24节)我只愿像没了生命力的败叶一样,往下飘,飘。(28节)

最后一片叶子,成为生命的一种象征,不是一般的象征,而是美好的象征,诗意的象征,象征着生命的信念。精神的力量可以战胜病魔。但是,这种精神的力量,女主人公原来是并不具备的,她曾经把自己比作“弱不禁风的藤叶”,是另外一个人物以生命为代价改变了她

11、谁为她付出了生命?贝尔曼在文中提到了几次,他有怎样的特征?

贝尔曼,无疑是作品中的英雄。但是,作者好像故意把他写得毫无英雄的光彩。先是他的外表:他老了,年过六十,其貌不扬(红眼睛不住地流泪)。其次是,他四十年作画,一事无成,穷困潦倒。再次,说话粗鲁,用的都是下层百姓的词语,在英文原著里,充满了发音的错误。说明他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的教育。

初见(30节,插叙,正面描写):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失忆的老艺术家

再见(31-36节,正面描写,语言):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了他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

三见(52-55节,侧面描写):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冒雨画了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去世的。—— 平凡甚至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别人,帮助别人,甚至付出了生命。

总结:这篇拥有诗意的小说,所歌颂的不仅是生命的信念,而且是为了他人生命的信念,作出了最大的牺牲。贝尔曼无疑是英雄,但他内心没有这样的意思,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会牺牲,他是平凡的,但是他的举动是不平凡的。所谓英雄也许就是平凡人做了不平凡的事。

12、我们可以在此总结一下“最后的常春藤叶”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1)希望,鼓励人们充满期待,不断抗争。

2)人性,苏艾的友谊,贝尔曼的可贵。

13、既然,这片藤叶有如此深刻的含义,为什么作者没有详细却写贝克曼如何画画的?

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54节:头一天看门人在楼下房间发现他难受得要命,衣服、鞋子、全湿了,摸起来冰凉。谁也猜不着他在又是风又是雨的夜晚上哪儿去了。后来他们 发现了一盏灯笼,还亮着,又发现楼搬动了地方,风向标画笔东一枝,西一枝扔着。一块调绝板上调了绿颜料和黄颜料。

只用了几个细节,就把一个人的死亡的整个过程,表现出来了。一盏灯,说明是夜里,而且还亮着,微妙的暗示,隐现在字里行间。扶梯搬动过,说明是往窗户的高处画。衣服鞋子都湿了,是雨中工作的地结果。几枝画笔,东一枝,西一枝,说明零乱,是受冻以后,艰难支撑的遗迹。

三、课文总结

这样,不但把悬念,而且把思想的焦点都放到了最后一句。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在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晚上,他又在墙上补上了一片。这正是亨利式的结尾:突然把故事的谜底提示出来,故事有了新的意义,对人物的评价发生倒转。贝尔曼从一个穷愁潦倒的人物,变成了一个崇高的英雄,这不但,非常具有戏剧性,而且非常深邃。这样的结尾,话说得这么少,却有巨大的潜在含量,这样的叙述就不是一般的故事情节的交代,而是把想象的空间留给读者,促使其掩卷沉思。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