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旧站栏目>>金坛市高中数学“核心概念研究与实践教学”谭瑞军名教师工作室>>理论学习>> 文章
“新高考”带来教与学哪些变化?
发布时间:2017-07-11 作者:无 浏览量:154次

这些年,高考改革在全国渐次推开。包括2014年就公布试点方案的浙江与上海,截至目前,已有天津、北京、青海、江苏、海南、西藏、宁夏、广西、广东、甘肃、黑龙江、辽宁、贵州、河北、山东、湖南、贵州、江西等在内的20个省份陆续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时间集中于2014年到2019年。
归纳起来,这些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有不少共同之处:在考试方面,不分文理,实行必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的“3+3”模式;一年多考,外语(课程)和选考科目可报考两次;在招录方面,合并本科录取批次成为大趋势;遵循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今年,浙江省迎来了试点改革后的第一次“新高考”。先来看看早走一步的浙江教与学的变化。
跨过文理科的分界线
从学校开完家长会回来,施妈妈松了口气:高考改革了,再也不用犯愁女儿施灵该选文科还是理科了。高考分科的事儿,曾让她和大儿子施杰吵过很多回。儿子在2009年参加高考,当时,他的物理和地理成绩都很出色,化学和政治成绩却很糟糕,妈妈想让他读理科,但最终,儿子还是固执地选择了文科。“现在女儿在读高一,虽然也有些偏科,但她不用纠结,可以在7门课里任意选择3门参加考试。”
施妈妈家住浙江永康,在这个地处浙江中部的县级市,永康市第一中学是唯一一所浙江省一级的重点中学。“两个孩子很争气,前后脚考进一中。”施妈妈的语气里满是骄傲。
曾被文理分科困扰的不只施妈妈这一个家庭。高考改革后,除了语文、数学、外语这3门必考科目外,学生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技术7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计入高考总分。现在读高二的学生,将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据统计,在永康一中的640名高二学生中,目前有404名同学都跨文理科选择高考考试科目,占到了学生总数的六成以上。“这应该是高考改革带来的最实际的突破之一。”副校长吴文广说。
打破固定班级限制
徐盼盼就是这所中学里跨文理科选考的1/404,她选择了自己擅长的化学、历史和政治。“以前我们都在一个班级里上课,现在每个人的课程表都不一样。”她告别了原先的同桌,开始了走班制的学习。
“7选3”带来了35种课程选择“套餐”,固定课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课程表和走班制。
2015年7月,入学一年的学生基本确定了要参加选考的3门科目。“开放选择后,640个孩子报上来的选择五花八门,多达34种,很多都只有一两个人选。”吴文广说。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前提下,学校整合了一部分选择,确定了27种“套餐”。
入学时的16个班被打破,新形成了14个教学班,每个班大约有30人—48人。3门课程选择都相同的孩子被安排在前9个教学班,2门相同的孩子分配到了5个教学班,另外2个空教室是特地留出来的,“没有课的时候可以自己去空教室里自习。”徐盼盼说。
考试机会和选择多了
根据浙江省公布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外语和选考科目“一年两考”,选其中1次成绩。这意味着,高考不再等同于“一考定终身”。
外语每年安排两次考试,1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两次考试,分别在4月及10月进行,每科最多报考两次。
徐盼盼没有参加去年10月的第一次选考。“大部分内容还没学完,如果没有考好,反而给自己添堵。”她想看看考试真题,认真准备第二次选考。
浙江省的选考科目采取“赋分制”的计分方式:成绩按等级赋分,以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不同等级的人数比例不同,整个分数分配呈现两端小、中间大的橄榄形。
学校高二学部主任王新晓有26年教龄,也经历过浙江高考的诸多调整。在他看来,虽然新高考要求选考科目与专业挂钩,但与现行文理分科的情况相比,大家的专业选择面更广了,选择空间也更大了。
早在2015年3月,2017年拟在浙江招生的约1400所高校,就已公布涵盖2.37万余个专业(类)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专业(类)提出的选考科目范围最多3门,考生只要有1门选考科目符合高校设限要求即可报考。
“小白鼠”如何不迷茫
“我觉得自己就像‘小白鼠’,有些迷茫”,谈起高考改革,施灵脱口而出。虽然高考对她来说是两年之后的事,但她要在这个7月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选择哪3门选考科目。
“家里人对新的高考方案一知半解,自己也不知道未来想干什么,妈妈和哥哥的意见永远不统一,只能哪几门考得好就选哪几门了。”她和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将考试成绩作为选择依据,心里却仍有顾虑:万一只是这次考试碰巧成绩好怎么办?自己到底擅长和喜欢哪些科目?大学应该选择什么专业?显然,在这道人生规划的选择题面前,一年的学习生活没有让施灵得出答案。
学校老师也知道,他们试着邀请各行业校友回校分享经验,建立实习基地、创新中心等让学生进行职业体验,请大学老师开设讲座等,但并没有让学生解渴。“和大城市的学校比,我们在这方面的资源挺欠缺的。”一位老师说。
对徐盼盼这样的高二学生来说,选考科目早已尘埃落定,更令她苦恼的是眼下的学习。她主动报名了4月举行的第二次选考,可班级气氛却不太理想:有好多同学不参加这次考试,不忙着复习。早自习的铃声响了,她坐在课桌前,却总是静不下心来,“考试的机会多了,但选考学考同时进行,作业量的负担挺重的。”徐盼盼有些害怕却又期待着明年4月的到来:2017年4月后,她将结束所有选考科目的考试,到时就可以全身心投入语数外的课程复习中。
资源难题怎么解决
学生的选择多了,可学校的配套资源却有些捉襟见肘。教师、教室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短缺。
以往的高考模式使得学校的教师资源相对稳定,但选择一多,不确定性就大了。“比如,今年选择历史为选考科目的学生特别多,现有的历史老师不够,我们去招了一批新老师,那么如果明年选历史的学生特别少,不需要这么多老师了,怎么办?总不能让老师闲着吧。”学生选课和教师需求的“潮汐现象”,令校长华康清很苦恼,“高考改革的大方向肯定是对的,但实践起来确实遇到了一些难题。”
对于一个县级中学来说,满足35种课程“套餐”中的27种已属不易。目前学校教师人数有限,高考改革后,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明显变大。现在,除了教授语数外科目的教师还是与以往一样负责两个班级的教学外,其他科目的教师,最多的要负责5个教学班。
也有一些学校由于师资等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只开放固定“套餐”,“实际上就是变相分科”,一位老师说。
教学管理如何优化
付增民是高二(8)班的班主任,也是有着15年教龄的数学老师。这个班级里的学生选择的3门选考科目是思想政治、历史与地理,等同于现行高考下的文科生。学生们的压力分散了,他的压力反而大了。
走班制打破了原先的固定班设置,给许多类似交作业这样琐碎的小事带来了难度,更别提班级管理了。“同学们的步调不一致,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都有差距。”付增民表示。组织考试也不简单,“3门必考科目与7门选考科目都要开考场,考试时间长度也不一样。”王新晓说。
付增民以前教文科班的数学,新高考以后,数学不再区分文理科,“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数学本来就可能是弱项,这回内容和难度都增加了。”班里不少孩子在数学上花费了很多时间,仍然向他抱怨数学难,成绩提高并不显著,“对我来说,在数学的教学深度和广度上也要重新把握。”
文科类综合考试以往得满分的可能性极低,选考的“赋分制”使其成为可能。这个变化让有些老师觉得,“赋分制”缩小了学生间的区分度,造成了高端人才的扁平化。
新高考改革后的“压力”
压力一
●选考科目高一就要提前确定
按照浙江高考改革方案,统一高考招生按照3+3计分方式,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为统一必考科目,3门为选考科目,考生可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选3门作为选考科目。也就是我们俗称的“7选3”。
对考生来说,“7选3”选的不仅是考试科目,还有未来的大学与专业。因为每一所招生高校都会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确定各专业的选考科目的范围,至多3门。考生如果想报考该专业,至少需要1门选考科目在其选考科目范围之内。
而这一关系到今后人生道路的重要选择,高一就必须提前确定。对刚经历过中考的高一学生和家长来说,的确是难题。钱报记者采访高考多年发现,读什么大学什么专业,许多高三生临到填报高考志愿前,还搞不清楚,何况是新高一。从小学到初中,大家学的一样,考的一样,不用选,所以也不会选。
因为不会选,迷茫与担忧的情绪交织在一块,让学生和家长都倍感压力。
压力二
●开课早了进度太快,学生应接不暇
相对于传统高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的选考科目开考时间大幅提前,部分学生在高二上学期就开始参加选考。同时,许多学考科目的开考时间也提前了。
为了应对考试的进度和选课,高中所有科目都会在高一开课,这让高一学生有点应接不暇。有学生举例,原本高二正式开始的生物课被迫提前到高一,这让他们因缺乏有机化学知识而难以理解课本中的概念。
不仅开课早了,进度也快。为确保足够时间应付选考,许多学生计划在高二完成所有学考科目。高二有两次考试机会,第二次是4月,即第二个学期开学没多久。这意味着考生要在一年半就学完该学科所有内容,而原来许多科目的学习时间是两年。进度一快,学生在课堂上压力自然大了。
压力三
●考试安排密集,复习节奏被打乱
传统高考在6月,学考安排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而现在为了错开6月必考科目时间,学考选考被安排在每年的4月和10月开考,恰好是在每学期的期中。许多高中生考完学考选考,紧接着又要准备期中考,感觉考试总也停不下来。这种疲劳感,无形中也增加了考生的压力。
许多老师的焦虑,也是因为原先复习的节奏被打乱。
最后,也是最最主要的压力,来自于考试的次数。
新高考为有需要的考生提供第二次考试机会,除语文和数学之外,其余科目均有两次考试机会。钱报记者算了一下,假如考生每一个事关高考成绩的考试机会都不放过,高中三年参加的高考场次达10场——3门选考科目各2场;英语2场;语文、数学各1场。如果再加上同样有2次机会的学考,即语数和其他4门学考科目各2场,那么学考加选考的场次最多可以达到22场。
三年考22场,这样的考试密度更让考生和家长,甚至老师倍感压力。
文章来源:根据人民网资料整理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