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快递>>他山之石>> 文章
教育,就是要教思维
发布时间:2017-08-29 作者:无 浏览量:4974次

20多年前的1994年,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中国、香港等九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未来家庭娱乐产品概念设计大赛”,中国共有20所学校1300多名选手参赛、真可谓阵容强大,气势磅礴。然而,比赛结果正如我们很多人预料到的,两个组的冠军、亚军、季军中国孩子连边也没沾上,最后只获得一个带有鼓励性质的纪念奖。

在人家闪耀着想象大胆、构思独特的作品面前,中国孩子的作品显得那样苍白,缺乏创造力,缺乏想象,不具独创性。令我们感到震惊!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中国孩子智商高,在各类知识性考试中往往是出类拔萃的,但中国孩子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为什么不如人家呢?

教育,就是教人去思维

  孩子读书、学习,有着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一是发展思维技能。现阶段我们的教育体制包括校本课程的设置,更侧重于现有知识的传授与测评,但教授一门知识课程更为重要的意义恰恰是为了使孩子的思维技能得到发展。

“教育就是教人去思维”,含义在于:知识与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但决不是同一个东西。有些孩子非常善于思考,很有创造力,但在校的考试成绩可能很一般;有些孩子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不善于独立思考,没有创造力,所谓“高分低能”就是指这类学生。

  对于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而言,如何“学以致用”?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因为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特别是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因为我们处理的事情往往涉及将来)。“高分低能”的现象是侧重知识性教学的必然结果。

  所以教育不能仅仅是教人以知识,因为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就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

我们需要思维

  创造力是一种思维能力,是指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相对来说,并不是比较聪明的人,就会有较高的创造力。创造力体现在“勤思考”“常动手”“常提问”“敢质疑” “不放弃”等方面,创造历史的伟人尽管所涉及的领域不同,取得的成就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拥有这些特点。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1创设情境,引发提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问对于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要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父母和老师必须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学会听孩子发问。因为这既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可培养其语言表述能力和逻辑性。

  培养提问: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要多问一些没有惟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如:茶杯有些什么用途?多少加多少等于10?等等。

  通常在基础教育过程中我们建议家长和老师多用:

  假如、例如、比较、替代、可能、想像、类别、六何、还有。这些关键词。

  “假如”:就是通过创设情境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问答游戏;

  “例如”:就是用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事物多举例;

  “比较”:就是用孩子们经常接触到的事物来比较异同;

  “替代”:就是用孩子们经常接触到的事物让孩子多想些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可能”:和孩子共同分析可能如何,会怎么样;

  “想像”:让孩子想象各种情况;

  “类别”: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何”: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还有”:就是要问孩子:还有什么?来类推多种可能性。

  举例来说,孩子要去郊游,就可和孩子讨论请谁一起去?何时去?为何要去?到哪里去?带什么去?问题愈多元化,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愈多。

2、为孩子创造“想问”的情境

  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这对孩子思维的发展极其重要。如何才能让孩子想问、会问?要让孩子想问题并提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个情境,以激发孩子想问的兴趣。所谓安排“情境”,有某些技巧可依循。

  首先,让孩子感到好奇。如故事说一半、让孩子好奇地想问结果;玩猜谜游戏,给一些暗示,等等;然后引导孩子如何问得清楚,而且能有礼貌地问。

  其次,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原本有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成人习以为常的姿态和不以为然的态度,逐渐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求知冲动。

  因此,教师和父母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3、训练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我们经常碰到以下两类问题:

  一类问题,就像课本上的习题——提出的问题很明确,要求我们运用已经学过的某些知识,针对问题“聚会思维”;而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往往是惟一的,这就像我们回答“11”只能等于2,等于别的就意味着错误。

  另一类问题,就是可能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有时问题在开始时并不十分明确。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问题都是属于这种类型。解决这类问题,除了要努力明确问题外,还要打破平时习惯想法的束缚,将自己的思想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扩散开去考虑问题,而这种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很多个创造性的设想,并且不能绝对地说哪个设想最好,只能根据实际的情况,评定某个设想更为合适。

  比如“回形针有什么用?”这样一个问题,有兴趣的话,您可以先考考学生或自己的孩子。

  回形针除了可以用来“别住纸张”外,还可以有以下的用途:

  1.可以让回形针利用衬衣口袋,别住“服务员”或“小队长”等标志;

  2.可以用它代替发夹,夹住散乱的头发;也可代替领带夹子;

  3.假如有很多回形针的话,可以把它们联结起来,成为链条;

  4.可以把回形针的一头拉开,代替牙签,剔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当然最好不要这么做)

  5.同样可用它剔除地板、桌子缓和指甲缝的脏东西等等;

  6.必要时,可以把整个回形拉直,当作鞋带使用——把它穿过鞋带孔扭结起来;

  7.把回形针缝在窗帘布上端,代替窗帘圈;可将它别在纸模型飞机的头部,做重锤用;将许多回形针串联起来,还能做项链,等等。

  小学生如果在作文中写着将来志愿是当小丑,有些老师可能会斥责他“胸无大志”,有些老师则会鼓励说:“太好了,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身为父母或老师,常会对孩子要求多于鼓励、责备多于奖励,而且会狭窄地界定成功的定义。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与不同,在成全与鼓励中,反而可以激发他们呈现出更多元的创意与发展。兴趣本身就是一种热情,人的热情如果被浇熄,就很难再燃起来了。

文章摘自微信公众号:审辩式思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