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快递>>理论动态>> 文章
老师教得怎么样,要看学生学得如何
发布时间:2017-08-29 作者:无 浏览量:4434次

我们当然应该听校长的、听教务主任的,应该听教研组长的,应该听教研员的,但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听学生的。

老师教得怎么样,我们得看看学生学得怎么样。

从认知的角度讲,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曾经提出所谓增值,意义值、方法值、数量值,就是说原来不知道什么,今天知道了什么,原来不会什么,上了你这堂课以后会了什么。

从情感的角度讲,原来不喜欢什么,现在喜欢什么了,这就是这堂课的成效,我们看效果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参与。我们有的老师课堂,出现3个同学睡觉了,他没看见一样,10个同学睡觉了,他跟不知道一样,这肯定是有问题的。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听课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位置,你可以看到孩子的眼睛,情绪状态什么样,他有兴趣还是没兴趣,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你要关注他的交往状态,什么叫作课堂,课堂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老师和学生当下的对话,这就是交往,这个对话的质量如何,产生了什么新的东西,这就是交往状态,对话的质量就是交往状态如何。

课堂教学的效度我们可以从眼面前这堂课来讲,可以从三个角度去评价。第一,教学目标达成度怎么样,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高。为什么老师要补课,补课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所以他要补课。第二,学生参与度怎么样,学生的情绪是否非常积极、非常投入。第三,学生学习的幸福度如何,学生上你这堂课是否非常高兴,非常开心,愉悦、快乐,这堂课就是好课。

我们评价这堂课还可以从长时间的角度来考虑它,长期效果来讲。用“三化”来说,这“三化”是我杜撰的,没有必要去当真,我所表达的意思是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我们应该整体关照、系统地看,而不要简单地机械化对应,我前面说的专家的看法,脑中有纲,有课程标准,就是系统地看。但是就某一堂课而言,其实有时候我们也可以管中窥豹,也可以推知整体情况,比如数理化老师起码有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我们就追问一句什么叫作科学?科学有两大特点:第一,可证实,第二,可证伪。所谓的科学态度,起码有实事求是和批判精神,这两种意思都必须存在。但是如果这堂课都没有让学生提出哪怕一个问题,哪怕让孩子质疑一次,你怎么培养孩子的批判精神?你怎么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这就是借一斑窥全豹。

我再举一堂物理课为例,这堂物理课学生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没有任何错误,这一堂课上完以后学生没犯一个错误;学生没有任何不解,全部理解了,整堂课老师讲的全懂了;学生没有任何不会,全会了;学生没有任何问题,全掌握了。评课的时候我就说,这堂课学生没有任何失误、没有任何不解、没有任何不会、没有任何问题,不是这堂课效率最高,而恰恰是这堂课最大的问题。我说如果不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基本可以判断这堂课教学目标定位有问题,老师教的孩子都是会的,所以目标过易。看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发现不是目标的问题,而是这个老师课堂上的原因。什么原因,教师抛出问题之后,又不断地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解释再解释,所有解释都包含了答案,所以孩子们根本不需要思考就会了,所以孩子就没有犯任何错误。我们的老师给了诸多解释,好比是给了很多拐杖、支架,但我们的老师唯独没有给学生方法,我们老师始终是牵着孩子鼻子走的。试问今后没有拐杖,学生还会走吗?你始终不断地解释不断地解释,再傻的孩子也会了。你就是不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你就是不给孩子如何思考的方法,那就有问题了。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但是知识学习的过程,而且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是激情和智慧综合生存的过程,所以需要我们进行精心设计,包括知识,包括生命成长,包括激情和智慧。

必修课是基础性课程,是最主要的,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所有的校长都必须面对这个问题。实践中问题也是最多的,我不知道各位校长你们听过几次课,一个学期能听几堂课,如果你听课,认真听下来你就会发现,其实我们老师课堂上问题最多的就是必修课,因为它任务最重,因为它课时最多,犯错误的概率也最大。而且当下可能会最容易被校长忽略,因此我们更应该认真对待。

如何评教,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把学生的因素摆进去我们当然应该听校长的、听教务主任的,应该听教研组长的,应该听教研员的,但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听学生的。我就问一句,你们学校的校长一个学期能开几次学生座谈会?我建议你只要开一次就可以了,你开一次意味着什么,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就要开三次,你重视了,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肯定要重视,那么教务主任就要开五次。那么学生的实际情况都能够了解到了,学生对课堂的认识,学生对课堂的反应,学生对教学当中的问题就会全部暴露出来。不去开座谈会你怎么知道学生的问题在哪里,你怎么知道学生的要求在哪里,你怎么知道学生的企盼在哪里,所以教学管理,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声明 | 内容整理自《听程红兵老师说课评课》,来源于长江文艺出版社,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