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快递>>理论动态>> 文章
高效课堂的三个维度
发布时间:2017-09-04 作者:无 浏览量:5320次

高效课堂至少要有三条标准:目标精确、内容精当、方法精准,为什么这么说?

何为高效的课堂?准确的理解,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但现今我们许多课堂却是高投入,低产出。

上海最近PISA考试两次都荣获了第一,我们可以认为是高产出,但又是高投入,因为上海学生学习时间远超过欧美学生。

高效课堂至少要有三条标准:目标精确,即要有水平要求,就是对时间、数量、质量有具体的要求,而我们多数老师没有;内容精当,即目中有人,高效课堂的教学是目中有人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的教学,是服务于学生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的教学;方法精准,即心中有数,就是有差异,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有效的教学,即用不同的方式教不同的学生。

一、目标精确,是对教学做出水平要求

目标精准的课堂,需要有明晰的时间概念、数量概念和质量要求。

如在英语课上,学单词,老师事先设定了一个水平要求的目标,“学生对所学单词的拼写准确率要达到90%以上”。有这个数量概念,并告知学生,师生一起努力达成,这堂课就会有比较高的效率。

而有位历史老师定位一堂课的目标是:上完这堂课之后孩子们不看笔记,应该能写出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五个主要原因,而且对每个原因进行评论性解释,全部完成时间30分钟。这个目标有时间概念“30分钟”,有数量概念“五个”,有质量要求“评论性解释”。

这样的教学目标清晰,效率自然提高。学生的时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没有水平要求,意味着这堂课肯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二、内容精当,课堂上真正做到目中有人

课堂不是流于形式的表演和自说自话,它需要内容是针对学生的教学,基于学生的教学,做到目中有人是高效课堂的第二个要求。

记得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上初中语文古诗复习公开课,她给孩子们出了一个上联:“同学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古诗对出下联。一位学生经过思考说:“老师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全场听课的人哄堂大笑,这位女老师毫无思想准备,两颊绯红,不知如何应对,非常尴尬。

应该说这个老师是备课了,这堂课开头设计的是一个很好的开放性题目,学生会有多种答案。但老师备课时,没有备学生,如果备学生就会预测学生可能的答案,就会有所准备了。因此备课要备学生,课堂教学要“打开”,“打开”的课堂会引发学生的各种思考,但也会有意外,这对老师是个挑战。

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如果跟进问:“你能不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回答?”老师就能找出学生思维过程的问题,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事后我们问这个学生为什么那么回答,这个学生说:“这位老师心地善良,待我们很好,而且老师长得像杏花一样美丽,我们很喜欢她。今天有这么多人来听课,说明老师影响在外,这不就是红杏出墙了吗?”他的问题在于不懂得“红杏出墙”在中国文化中还有另外一层含义,而只有找出问题所在,才可以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三、方法精准,做到过程、效果心中有数

麦黑尔“差异教学法”,要教约翰数学,不仅要了解数学和约翰,还必须了解如何帮助约翰用他自己的方式学数学。针对学生的差异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展的教学,特需课程也是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

有位数学老师上课,她让差生演板,让中等生纠错,让优秀生介绍更加简便有效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这一举措覆盖了全班不同层次的不同学生,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三元素,即教师、学生和教材,因此存在3种组合方式: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

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这种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一步步展开,按照既定的轨道往前推进,如果学生偏离了,老师立刻牵引回来。经验丰富的老师执教这种课堂驾轻就熟,上课的铃声响了,教师第一句话开始说;教师最后一句话刚一结束,下课铃声即时响起。整堂课几乎没有一句废话,效率非常高,其直接原因就是老师强势主宰课堂、控制课堂,把握话语权。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学生被老师牵着走,这是典型的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是传统课堂中的高效课堂。新课程改革并不主张这种课堂。

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针对传统课堂教师为主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成为导游,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像蜜蜂一样在教材中采蜜,在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教材深处。

下面我们来看看“只有一个地球”课例的比较。

课例之一(学习文章第一段后)

师:你们觉得地球美吗?

生齐:美。

师:你们能美美地读一下这一段吗?

生齐:能。

师:谁来读?

生踊跃举手,师指名读。

师:你读得不错。谁能再有感情地读一下呢?

一生读。

师:你读得真有感情 ……

这就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教师设计的问题简单平白,学生无须思考便可直接回答,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完全处于被动。

课例之二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教学情景。

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会有什么滋味?

生:甜甜的滋味。

师:哪里让你感受到甜甜的滋味? (老师顺着学生走,而不是牵着学生走)

生:文章第一段。

师:你能把它甜甜地读出来吗? (又是老师顺着学生走,而不是牵着学生走)

生读。

师:你为什么在“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里读得很轻很轻呢? (老师追问,让学生理性思考)

生:我感觉就像一个母亲看到婴儿,非常喜爱,好像怕吵醒他那样,所以轻轻地读。

师:你的感悟真深啊!谁还能读出自己所理解到的甜甜的滋味 ……

同样的课文,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效果,差异很大。支玉恒老师的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设问具有开放性,需要思考才能回答,教师顺着学生走,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学生从被动回答问题变为主动阐述自身的感悟,很有深度。

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自己学习,自己设问,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当思考无法深入之时,遇到无法逾越的障碍之时,向老师请教,这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但并不是所有课堂、所有同学都能实现的,难度很大。牛津大学著名教授斯梯温说:“我可以把马领到河边,但我无法保证他们都喝水。”当下教师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尚缺少一些实质性的进展。

教师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所应该起到的主要作用在于:于无向处指向,于无法处教法,于无疑处生疑,于无力处给力。

评价课堂,过去我们总是看教师的讲解精彩度,老师讲解的精彩就是好课,今天我们应该看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深度参与的课才是好课;过去我们总是强调教学环节的完备性,环节完备就是好课,今天我们更应该考虑教学结构的合理性,结构合理才是好课;过去我们总是看课堂教学的活跃度,以为活跃的课堂就是好课,今天我们更应该看每个学生是否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进入状态才是好课。


声明 | 内容整理自《听程红兵老师说课评课》,来源于长江文艺出版社,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