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快递>>教育视野>> 文章
我们比学生更会提出问题吗?
发布时间:2017-10-30 作者:无 浏览量:4249次

念秋

提问技能的类型

首先,可把在数学课堂上所有可能提问的数学事件罗列出来,我们发现无非是四个类型:数学事实、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技能。具体界定是:所有的操作结果、所有客观存在的数学现实,都可以归入“数学事实”;凡是人为规定的数学事件属于“数学概念”;所有的数学公理、定理、公式、规则、约定都可以归为“数学原理”;注意数学概念可能包含若干数学事实,而数学原理又可包含若干数学概念,它们之间具有递进的关系,后者的层次要高于前者。凡是通过操作可以程序化、自动化的数学行为称为数学技能。

比如:

——“观察这两条直线是否相交?”这是数学事实提问,因为这个事实已经存在,只须加以确认;

——“什么叫两条直线平行?”这是数学概念问题,只要回忆定义即可;

——“怎样过线外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数学技能问题,需要讲出操作程序;

——“过直线外一点可画几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个提问涉及到数学公理,所以是数学原理问题。

这些数学事件的划分归类,对于我们分析教师的提问技能十分有用。

其次,我们从学生的思维水平出发,可将认知情况分为四种水平:认知水平、理解水平、推理水平、探索水平。认知水平包括事实的确认、回忆、辨别等浅层次的活动;对事实的分析、对运算的说理,为程序操作做出说明都是理解水平;应用及综合、各种定理的推导证明都是推理水平的;探索水平一是对数学事件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二是寻找各种可能的答案,需要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通常带有一定的难度。

比如:

QQ图片20171030145532.png

最后,将上述两者加以交叉,可获得16种小类的提问分类,具体见下表:

QQ图片20171030145612.png

于是,我们可将比较复杂的数学课堂提问分辨开来,弄清其中的差别,便于我们对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细微化的分析,也可有助于我们了解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提问发生了那些变化,究竟怎样进行课堂提问才算合适。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给出以下案例:

QQ图片20171030145652.png

〖点评〗前两个问题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直接获得,属于数学事实的认知类;但是问题(2)要求搭100个正方形,显然再用原来的方法显得笨拙,需要动动脑筋,动动笔计算一下,属于数学事实的推导类;“你是怎样得到的?”要求说出过程,就要将刚才所获得的结果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就是原理的推导了;问题(3)则是数学原理的进一步理解;问题(4)属开放性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还要动脑:因为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可不必限于平面上,在空间考虑也行,这是发散思维了,属于数学技能的探索问题。小小一段案例,包含了五个提问,分别属于事实、原理、技能三个层次,认知、理解、推理、探索四种思维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课堂提问的方式

1)直问

这是最常用的提问形式。即教师为引发学生的思考而进行的直接提问,要求学生当场作答。如就某一问题而明确的发问:“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什么?”“你认为这道题该怎样解?”等等。各种数学事实与各类认知水平都可以用此种方式。

2)反问

就是把问题倒过来从反面提问,让学生利用事物间相辅相成的、互逆却又统一的关系,从反面来考虑。其特点是以反推正,扩大信息反差,构成突出的问题情境。它可引起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能引导学生关注那些容易忽略的地方,以期引起重视。

3)互问

就是由学生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互问是一种生生间的交往活动,常见于合作学习中,各小组之间进行。互问可在小组内部进行,也可在全班进行。教师事先限定问题的范围,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和疑惑之处展开互问互答,切忌偏离教学内容东拉西扯。如果出现“卡壳”,教师要及时做好“穿针引线”工作,使互问顺利进行下去。

4)设问

其特点是教师在教授中将问题提出,并不要求学生作答,或是自问自答,或干脆不答,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给学生造成悬念,在启发引导时常用此法。设问还可用于复习与引入新课。复习中的设问,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引入新课的设问,其作用是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5)追问

就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设立一个主问题,再将其中子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一环扣一环不断地提问学生。追问的特点是教师发问的语气较急促,问题与问题之间间隙时间较短,能创设热烈气氛,训练学生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追问能使学生保持注意的稳定性,刺激其积极思考,有利于全面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课堂提问技能的实施要点

在课堂提问技能的实施中,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1)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课堂提问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因此提问的目的要明确,应尽量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口提问。提问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突出教学的重点。

2)语言准确,有启发性

要使学生思维活动指向解决问题,首先必须明确问题的范围和核心所在。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语言能准确表达问题的意图,力求清晰简练,切忌含糊不清。 因此,课堂提问的语言既要考虑科学性、严谨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于某些符号语言要辅以必要的解释。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通过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能力。

3)设计有序,循序渐进

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循序而进,由浅入深;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步步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如果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

4)内容有“度”, 难易适当

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要发展思维,就要求提出的问题能够位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令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提问要深浅适度,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对于重点难点知识,老师一般都设计一些复合型提问,要注意提问的层次序列,这是由数学严密的逻辑性所决定的,也是学生的认知规律所要求的。对一些内容深奥难懂无法回避的问题,可通过“曲问”法,借助一些容易解决的问题作为中介铺垫,化难为易,达到目的。

5)灵活处理,把握时机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交互式的动态过程,因而在互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事先未曾预料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抓住时机灵活设计一些提问,调整和优化教学活动。提问要特别注意把握好时机,提问的最佳时机是在学生已开动脑筋,正在生疑、质疑但未能释疑之时。如若学生对某个问题已经明了,再去提问就失去了意义。

6)留空思考,合理布白

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故提出问题后要有一个适当的停顿。至于停顿的长短,一般可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反应情况而定。学生答完问题后再停顿数秒时间,往往可引出他本人或其他同学更完整、更确切的补充。几秒钟的等待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切不可掉以轻心。

7)及时反应,恰当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做出及时的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教师恰当的评价可强化提问的效果。评价是提问的有机组成部分,切不可低估其作用。当学生完整作答时,教师的一句“很好”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当学生的回答与众不同,富有创意时,教师一句赞许的话会使之倍受鼓舞,乐此不疲。同样,对于回答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亲切诱导,适当点拨,口吻要平易近人,不要居高临下,更不能讥讽挖苦,才可调动其学习情绪,积极参与进教学中来,真正得到提高。另外,教师及时的反应还便于学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8)形式多变,面向全体

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发问,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善于变化提问的角度,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问的形式也应是多种多样,同样的问题,既可以设计成填空选择,也可以设计成判断改错,不一定都要问“是什么”“为什么”。课堂提问的形式,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问答,也可以是同桌或小组几个同学之间的互相问答。还要允许学生在适当时机向老师发问,质疑是学习数学的可贵品质,要精心呵护。

念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基础教育分社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