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快递>>校园新闻>> 文章
杰出校友孙枢院士追思会在中科院地质所举行
发布时间:2018-03-05 作者:本站 浏览量:4801次

201833日上午九点,杰出校友、著名地质学家孙枢院士追思会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3楼二层报告厅举行。谭瑞军校长应邀与会并作为孙枢先生家乡代表讲话。

谭瑞军校长代表母校师生对孙枢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孙夫人谢翠华女士及家人表达了亲切慰问。他追思了孙先生对家乡和母校的深情厚谊,向与会者讲述了与孙先生交往的一些往事。他说:“追思风骨代相承,勖志我辈更前行。我们将学习先生为学为人之崇高,秉持先生勤学报国之遗志,精心培育优秀学子,努力办好家乡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此深切缅怀杰出校友孙枢先生。”

追思会由中科院肖文交研究员主持,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吴福元院士、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侯增谦院士、中科院地学部副主任郭正堂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教授、台湾地球科学研究所所长钟孙霖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谈哲敏教授、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中国地质大学王成善院士、中科院翟明国院士、西安交大程海教授以及孙枢先生次子孙星原等先后讲话,60多位院士以及有关部门领导、孙枢先生生前好友、同事、学生和家属200多人与会。

孙枢先生于2018211日上午九点在北京逝世,遵照先生遗愿,遗体捐献供医学研究,不举行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家中不设灵堂。先生一生矢志探寻自然奥秘,深情重归大地怀抱,体现了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崇高风范。孙枢先生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胡锦涛、张高丽、刘延东以及海内外专家学者致唁电表示哀悼。

先生1933723日出生,世居金城镇东门大街,1937年冬,日军占领金坛,全家避难溧阳别桥。先生5岁入学读书,1947年夏从我校(金坛县立初中)毕业,1950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南京大学地质系。1953年分配到地质部工作,后又转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历任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地质研究所所长、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等社会学术职务。先生一直矢志不渝地从事地质科学研究,不断摸索自然奥秘,在沉积学方面有重要的发现,堪称地质学界的北斗。

孙枢先生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光明磊落,学风严谨,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无限忠诚;他用无私奉献谱写光辉人生,为我们树立榜样,他的逝世是中国科学界的一大损失,我们深切怀念孙枢先生,沉痛悼念孙枢先生!

mmexport1520473719920.jpg

mmexport1520473727252.jpg

孙枢先生生平:

1933723日,生于江苏金坛;

1947年,毕业于江苏省华罗庚中学(金坛县立初中);

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晋升为副研究员,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1979年,开始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1982年,晋升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4-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1985年,开始同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地质研究所许靖华教授合作研究;

1986年,当选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理事,连任两届至1994年;

1987-1991年,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

1991-1995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1992-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连选连任三届);

1993年,当选全球沉积地质计划委员会(GSGP)委员,至2000年;

1995年,任新一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至199912月)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副主任(至2003年);

1997-2003年,当选国际岩石圈计划(ILP)执行局委员;

200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连选连任三届至2006年);

2008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任期至2012年)。

孙枢先生主要成就:

60多年科学生涯中,孙枢先生在沉积学和沉积大地构造学领域以及科研组织管理和领导岗位上作出了卓越贡献。

1.1953年,孙枢随侯德封所长、叶连俊主任赴湖南、广西和江西等地调查了多处锰矿床,并在湘潭发现大型原生沉积碳酸锰矿,这一研究工作为解决当时钢铁工业对锰矿资源的急需做出重大贡献。

2.1956-1960年,参加中苏合作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自1957年起领导小兴安岭地质队,合作完成《中国东北北部地质概况》专著和有关地质图件,主持完成《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地区地质》专著。

3.1962-1965年期间,孙枢同合作者一道研究四川红色盆地西北缘泥盆系生物元素地球化学和磷酸盐岩,对磷矿成矿时代提出新观点,提出磷块岩和沉积磷酸盐岩新类型。

4.1970年代后期,在地质部、冶金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开展富铁矿会战期间,孙枢先后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冀东富铁矿科研队和许昌富铁矿科研队队长,在古地理、古地貌、古气候和古风化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南地区古风化壳型富铁矿的前景作出评价,并合作完成《华北断块区南部前寒武纪地质演化》专著。

5.1970 年代末,孙枢同合作者研究沉积盆地分类和中国克拉通区张裂型盆地,首次提出豫陕中-晚元古代盆地是坳拉槽型盆地,在国内开拓沉积大地构造学研究,随后在国内积极推动岩石圈研究,在原地质研究所成立岩石圈演化重点实验室。

6.1980年,受国家海洋局委托,孙枢作为国家观察员代表我国首次出席在新西兰举行的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会议,会后提出我国尽快开展南极科学考察的建议。

7.1980年代,孙枢陆续发表潮汐和风暴硅质碎屑沉积研究结果,在国内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1984年年底,孙枢前往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大学(ETH)地质研究所作学术访问,合作发表《寒武纪大爆发前的死劫难海洋》文章。

8.1980-1990年代,同许靖华院士和李继亮研究员等合作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的有关问题,提出多岛海和弧后盆地大地构造模式,1998年合作发表《中国大地构造相图》专著。

9.2000年以来,参与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研究,推动活动论古地理和CO2地质埋存研究,担任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组织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共同首席专家,以及合作开展国土资源部组织的我国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研究。

10.1990年代以来,长期主持或参与我国地球科学及资源环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从地质大国走向地质强国”、以及“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共享”等战略目标和措施建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