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快递>>理论动态>> 文章
局长推荐|重构、再造、改变,课程的学校系统变革开始了!
发布时间:2018-05-09 作者:本站 浏览量:13514次

今天我向大家分享的内容是聚焦课程的学校系统变革。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我的课改故事,也是我的成长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2005年4月,我构建了课内的一个教学模式叫“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因此,我获得了我们市的教育教学类最高奖项——创新燎原奖。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2007年10月,我第一次应邀给全市的1000多名校长做培训,为什么?因为我尝试实践了学科内的主题教学。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2013年4月,我被推选到山东省素质教育现场会上作了一个典型发言。为什么我能够被推选去发言呢?是因为我将国家课程的品生品社、科学和地方课程的安全教育、传统文化做了一个学科的整合。

第四个故事发生在2016年12月,我登上国家会议中心的舞台,原因是我聚焦课程做了学校的系统变革。

我的四个故事

一路走来,我感触最深的是——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关键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一个月前,深圳福田区教科院嵇成中副院长对我的课改故事作了这样一个点评,他说:你的第一个课改故事就是1.0版本的课程改革,做的是教学模式的建构,你看重课堂教学活动构建,轻课程开发改造;第二个故事是2.0版本的学科结构优化,学科内容主题化变革,是在教科书内寻求出路;第三个是3.0版的课改,学科之间的融合,跨界项目式学习,使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双体运行。第四个是课程的整体重构,是聚焦课程的系统变革,是基于课标的统整。

就如他所说,我的课改故事的1.0版本关注方法,2.0版本关注内容,3.0版本关注融合,目前4.0版本关注的是理解力。理解力是产生观点,形成自己思想,以及将旧知识运用于新情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如果从教材角度出发,1.0到4.0版本依次经历基于教材、优化教材、创编教材和超越教材的过程。

今天重点分享4.0版本,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情:第一是重构课程体系,第二是再造学习时空,第三是改变组织管理。后两件是基于第一件课程体系重构基础上做的,所以我们称为聚焦课程的学校系统变革。

重构课程体系

首先重构的就是学习内容。原来我们的学习内容就是教科书,将知识技能作为学习的目的,而将生活作为学习的手段。现在我们将三大关系,即我与自己、我与自然、我与社会作为学习内容的主要来源,而将知识技能作为了学习的手段,生活才是学习的目的。

然后,教学的方式也进行了重构。原来就是讲授式的学习方式,我们称它为教师独白式,看重的是老师教的水平,孩子的学习是在虚拟情境下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思考用老师的思考去代替了。而现在我们是师生共同探究体验式的方式,我们要求老师设计水平高,尽可能地让孩子在真实情境下学习。我们是将思考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再者,学习方式也需要重构。原来是单一学科的学习,孩子们是先知识学习再通过做进行巩固,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学到”;而现在我们是超学科的学习方式,要求孩子是做中学,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会学”。

另外,还要重构备课方式。原来的流程是“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单学科老师一起备课,而现在流程是“目标——评价——实施——反思”,这个逆向设计的方式将评价前置,并且采用的是多学科教师协同备课的方式。这样做使目标的指向性更强,同时协同备课,杜绝了学科的割裂。

特别跟大家强调的是,因为备课方式的改变导致了教法学法选取的方式的改变。原来教法学法是老师根据经验确定的,现在教法和学法则是依据资源确定的。比如,有了书本才有自学的方式,有了网络才有了网络学习的方式,有了现实世界才有了参观和调查的方式,有了人的资源才有了调查和分享的方式,这正是践行杜威的一句话——“方法从来都不是材料之外的东西”。

思维方式的重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来孩子是事实性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而现在是概念性思维为主的方式。概念性思维要求孩子们能够从事实性知识当中抽取出跨文化、跨时间、跨地点、可迁移的概念。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孩子们学习的是概念,不是事实。因为在当下这个知识呈指数级倍增的年代,仅凭覆盖所有知识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已不可能实现。

最后,我们还要重构评价的方式。原来是甄别性的评价,目的就是为了判断好坏,而现在是发展性评价,目的是为了改进学习。

再造学习时空

因为课程体系改变了,学习时空也必须跟着改变。首先是学习时间的变化。原来每节课固定不变的是30分钟或者40分钟,而现在的时间是不固定的。有的课可能15分钟,有的课可能2个小时,时间的长短是根据师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内容去确定的。

教室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原来教室就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课桌位置几乎不动,教室是为集体授课而建设的,而现在教室的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学生学习的区域,还有活动区域、阅读区域、教师办公区域,这样的一个教学环境的变化体现了个性化教学,促进的是师生共同成长。

学习的空间发生了改变。原来学习的主要场所就是学校内,现在除了学校空间外,家庭、社区、大自然、网络都是孩子学习的空间。

改变组织管理

同样地,课程体系变了,组织和教学的管理也要跟着改变。比如教学团队,原来是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教师之间互不沟通导致了知识的割裂和时间的浪费,而现在是主班老师和副班老师以及协同上课的老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这个教学团队是围绕着主题进行融合式的备课,他们协同备课,杜绝了知识的割裂,促进了学习的高效。

在这个变化当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原来教师就是教材的执行者,也是教学的领导者,而现在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与陪伴者。

学生角色发生了变化。原来就是班长、副班长、组长、组员层级式的管理,重视的是权威性,而现在人人是志愿者,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重视的是平等、责任和自由。

家长角色也变了。原来家长只照顾孩子生活,现在家长不仅仅是照顾生活,他还参与到孩子的课程设计,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路走来,关于课程改革我们有这样的观点——

第一,课程改革必须是一个聚焦课程的学校系统变革,任何某一个点上或某一个层面上的改革都不能够使学校发生较大的变化。

第二,课程改革必须重构学生的思维方式,从事实性思维到概念性思维。

第三,我们必须把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而非一味地增加校本课程的种类,那样只会增加师生的负担。

我们是怎么行动的?请大家看,这是我们构建的一至六年级所有的主题。

一至六年级所有的主题

现在我们已经实践了14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用5到7周的时间进行实践,在主题实践过程当中,是将知识与活动融为一体去做的,几乎所有的学科知识是在活动当中学习的,而不是知识和活动分开去做。

我们的实践是这样的:

2015年9月,一年级学生开始进行校园主题的活动,孩子们参观校园、参观校长室、参观功能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大量的字,理解了校园是孩子生活、学习、游戏、交朋友的地方。

第二个主题是秋天。孩子们走进果园感受秋天的收获,进行了立体图形等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了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第三个主题是。孩子们了解亲人的爱好,学习了数学的统计,认识了自己,知道了什么是责任。

第四个主题是节日。孩子们了解春节的经历,亲自去做元宵,感受节日的氛围,理解了节日反映民族的文化。在这个过程当中,语文的读写、数学的质量单位的认识等学科知识融入进来了。

第五个主题是空气。孩子们做实验了解空气的属性,理解了空气助燃、空气占据空间。

第六个主题是交通工具。孩子们了解了交通工具的组成和结构,知道了交通工具的演变承载着科技与文化的变化。

二年级的第一个主题是研究家乡,孩子们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的特产。

第二个主题是研究职业。孩子们在职业的体验过程当中识字,练习说话,体现责任。

第三个主题是动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见证了生命的历程。

第四个主题是故事。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故事,知道了故事中不同人物表达不同的观点。

第五个主题是朋友。这个过程孩子们进行了一些表演,这是孩子们做的天使日记,情绪管理。

第六个主题是。孩子们当了小小科学家,梳理了实验的收获,知道了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

二年级结束,学科知识完成情况是这样的:课文识字已达2900字以上;在音乐的学习上,他们学会了三种乐器,并认识了五线谱和简谱;数学已经学完了三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其他的已远远超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现在,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喜欢学习,家长越来越满意,老师成长越来越快。甚至有孩子告诉我说:“校长,我不喜欢下课玩,我就喜欢上课玩。” 那个时候,我感觉真是太开心了,这就是最好的对变革成果的诠释。

谢谢大家!

臧秀霞山东潍坊高新区志远小学校长

本文据臧秀霞在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上的演讲整理本文源自校长会、新校长传媒,有删改。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