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学期第十四周国旗下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做守法公民 防校园暴力》。
我们常常觉得校园欺凌只有在电影和小说里才会出现,它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远,但其实,在那些我们看不到的角落里,很多人在默默承受着看不见的伤害。
201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校园暴力和欺凌》数据显示:32.5%的学生遭到过校园欺凌。这其中,30%的人选择沉默。家境贫穷,文化差异,外形外貌,是欺凌的重要催化剂。50%的人,旁观欺凌时并未挺身阻止。全球每年2.46亿在校学生,因欺凌而痛苦。
那么,哪些行为是校园欺凌呢?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园欺凌不仅仅包括身体上的伤害,还包括了区别对待的软暴力,比如:给同学取侮辱性外号与喝骂,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等等。较之前者,软暴力更隐形,对自尊心和性格的伤害更大。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身心发育不完全,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失控、自我调节能力差,这是导致校园暴力行为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除去生理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则是一些学生对施暴行为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有些人“天真地”认为暴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有些人想当然地把暴力当作一个“引起关注”或是“树立威风”的方式……这些现象的出现,折射出的是价值观的扭曲。做事不讲程序规则、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缺乏沟通,诸如此类的社会大环境,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校园,成为校园欺凌滋生的土壤。
校园欺凌危害的不仅是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对当事双方的伤害也是深远的。给他人造成伤害的人,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的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这也是一些人最终都走上了犯罪道路的起点。对于受害者而言,身体损伤极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心理和精神的伤害不仅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业,严重的还会伴随一生。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是文明的殿堂,本不该发生的欺凌现象却屡见不鲜,给纯净的校园蒙上了阴影,让本该纯真多彩的年华变得灰暗。我们有幸生活在美丽和谐的省华中校园里,虽然校园欺凌所见甚少,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也应该学会一些应急方法,一旦面对欺凌,才能正确防范。
1. 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要镇定。一个人遇到突发霸凌状况,要尽快走开。如果对方突然出手或者追逐,要立刻向最近的人群奔去。如果实在不能避开,气势上不能软弱,施暴者总选那些看上去比自己弱的人下手,目光要坚定,保持沉着冷静。其次要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要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要利用就近场所和身边物体保护自己,并迅速求救,大声呼喊老师或同学,提醒对方同学老师就在附近,让对方知难而退。
3. 如果已经遇到校园欺凌,要勇敢地向老师、学校、家长或权威部门反映,告诉他们施暴者是谁?他们具体做了什么?要相信老师,相信学校会公正处理。
4.遇到校园欺凌后,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尽量尝试着表现的和平常一样,自嘲或幽默地调侃会减弱不安的情绪,或者跟自己信任的人积极交流。要把注意力放在个人和情绪管理身上,列出积极的目标,并且努力实现它们。必要的时候要寻求老师家长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当然,保护好自己,我们也坚决不能与欺凌者同流合污,我们要自觉维护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使每一个同学健康成长。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感觉自己何等无辜,但实际上却没有哪一片能够真正独善其身、置身事外,每一片雪花都有着不可饶恕的罪责。
老师们、同学们,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社会的文明进步,让我们共同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做守法公民,防校园暴力,在全校形成“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厚氛围,做到警钟长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