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快递>>理论动态>> 文章
“教师力”修炼:从“替补”到“特级”,窦桂梅成长过程中的这几个关键词值得学习
发布时间:2019-05-10 作者:校长推荐 浏览量:10683次

    您是否觉得教师压力大,工作累?没错,这年头,当个老师很累,想当个好老师更累!不过,除了抱怨,咱还能做些什么?当个好老师,真的那么遥远吗?

    全国知名特级教师、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说,教师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来给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教师自己!

    虽然,当今的窦桂梅已经名扬基础教育圈,但是,她常常向年轻的老师们说,当初,她这个从小山村里走出的东北姑娘,只能没人教什么课,她就教什么课,是“跑龙套”的“替补队员”。更让人羡慕的是,当了这么多年的教师,提起孩子们,她始终笑容满面,始终优雅而幸福。

     究竟是什么,让她成为了今天的窦桂梅?听听窦桂梅的故事吧。


微信图片_20190517105246.jpg


关键词:初心  

从“跑龙套”到转正,一定要做喜欢的事

  我出生在吉林省蛟河县的一个小山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982年,15岁的我走出山村,走进吉林师范学校。四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做文书工作。同学们羡慕,我却不情愿──既然学习了四年的师范,就该成为一名好教师。

  我跑市教委,跑学校,见到那些有机会让我当老师的人,便拖住不放,“我想找个小学去工作,让我当老师吧”。几经周折,我终于被改配到了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可是,我被分配在了教务处,还是做行政工作。

  在这个岗位,我一干就将近5年,先后教过语文、音乐、数学、美术、自然常识、思想品德几门课程。每一次代课,我都全力以赴。在别人看来,我是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替补队员,但我感觉却挺好,把自己当成了全能的主力队员。

  代数学课时,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代音乐课时,上过大型公开课。但我感觉自己还是喜欢语文。因此,几年里我没有停止过恳求领导,要求更换岗位──教我最喜欢的语文。1991年,我终于如愿以偿。

  “ 打杂”的五年,使我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经验,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我也会不自觉地把音乐、美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形式整合到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韧劲儿

从中师毕业一直进修到教育学博士

  小时候没有读过多少书的我,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后来,上网阅读也成了我学习的一部分。

  无论工作怎么忙,我都挤出时间学习。教育名著、文学经典等各类书籍占据了家里四面的墙壁。《南方周末》、《人民教育》、《书屋》等报纸杂志也成了我生活的伴侣。

  从23岁到32岁,再到47岁,在作为居家女人最为辛劳的时期,我从专科一直读到师大研究生课程,再到获取了教育学博士学位,经历了从专科、本科、硕士到博士的漫长进修过程。一路上,不断学习一直是我的追求。

  记得报考中文函授本科的时候,我每天下午5点钟到师范学院进行补课学习,晚上9点钟到家后,再给孩子做第二天上幼儿园的菜,有时还要备课,或者给学生改作业。之后,我再复习成人高考的内容,直到半夜才睡觉。

  半年下来,我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中文函授本科。几年来,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

  如今,我还有幸成为了东北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这都离不开不断的学习,在求知的路上,我一直在努力着。

微信图片_20190517105625.jpg



关键词:闯劲儿

公开课,课堂修炼的道场

  日积月累,书读得多了,听得也多了,我越来越感悟到:课堂教学真是一门艺术,公开课更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快车道。

  于是我主动请领导、同行来听课,有时,我精心备课,没有人来听,就成了“一个人”的公开课。

  那时,我三天两头请领导、专家听课。工作了30多年的李校长,从没有见过自己争取上公开课的教师。每一次接受领导评课我都郑重地把本子打开念道:“上节课里您告诉我有以下几条缺点,您看这节课我改了多少。第一条……第二条……”我经常用录音机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录下来回家细听,把发现的问题记在心里,争取在下堂课改进。

  1992年,我终于有了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执教《王二小》。由于准备得太投入,竟忘了去托儿所接孩子。这堂课一炮打响,此后我便有了更多的机会在市级、省级公开课中得到历练。

  平常,我努力把每一节课都当公开课来要求自己。1995年和1997年,先后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均获一等奖。

  我想对正迷茫的年轻人说,千万要争取上公开课。公开课就像过家庭生活,如果没有客人来,可能会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你日常“家政技艺”一日千里。


关键词:恒心

几年写下超百万字的教育教学笔记

  不断的积累已经成为我的习惯。在琐碎繁杂的工作之余,我努力挤出时间写教学随笔,教育心得,哪怕是几十个字也赶紧记下来。

  另外,我在“教育在线”网站经常粘贴自己的豆腐块,以便和网友交流。几年来写下了100多万字的教育教学笔记,出版了个人专著。

  在清华附小的头两年,我和教师们一起实践,每一次听课后都给教师评课,努力做到优点说透,缺点不漏,策略给够。到年底听了500多节课后,我给76位一线教师,每人写了一封长信。

  在我当班主任时,期末就把对学生的评价用书信的方式呈现,将道理揉在了故事中。而在给76位一线老师的信中,我将对这些老师的评课还原情境,并将建议一并写入,给老师们留下记录,“立存此照”,是回忆,是激励,也是鞭策!

    这种交流的方法让教师有了一些感触和思考,我和他们在对话的过程中彼此了解,共同鼓励,一起成长。


关键词:自觉

尝试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


  1994年下半年,我新接了一年级(五)班,在这片“自己的园地”,和我的学生以及其他科任教师一起用心经营了六年。

  过去,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材陈旧,教法僵化,忽视母语教育的民族性和人文性。我认识到,语文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必须要体现一种人文的关爱,从人的素质发展的规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

  在这样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我“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开展了题为“语文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的教改实验,建立了“积累—感悟—创新”这一全新的教改模式。

  1998年,吉林省教委推广了我的教改经验;2000年7月,吉林省教育厅和吉林省教育学院在吉林市共同主办了“窦桂梅语文教改成果展示会”。

  有人评价,在吉林省乃至全国的教育史上,为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如此兴师动众开会,恐怕也不多见。

  2001年,作为国家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的主讲人,我又走进人民大会堂,作了《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的专题报告,《人民教育》全篇刊发。

微信图片_20190517110034.jpg


关键词:突破

把改革完全指向课堂主阵地


  如果抱守以往的经验或成绩,自己的专业就会停止成长。

  进入新世纪的2002年,我调入北京这“百川汇合”的教育入海口,来到教育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海淀区,工作于清华附小。在这国家课程改革的重点实验区,我获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提升。

  回顾我之前从接手一年级(五)班开始的六年探索,我在教学中增设了大量的活动项目和选读内容,并且大多是利用课余时间实现的。

  我的课堂教学更多还只限于改良层面,总有那么一点“茶壶里面翻波浪”的味道——我感觉到,自己仅从课外打包围战,而未完全进入课堂主阵地。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尝试通过“主题”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从整体上着重于人性的开发与启蒙,认识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与美好,建立人与世界和谐美好的联系,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对审美的追求。

  每一个“主题”就是孩子精神成长的脚印,并构成学生的成长道路,成为其人生轨迹。

  2004年3月27日,北京海淀区教委在清华附小专门为我召开了“窦桂梅专业成长思想研讨会”。我的发言稿《创造生命的课堂——主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全文刊载于《人民教育》,此后,这项成果多次获奖。

  2013年10月,海淀教工委和海淀教委联合举办“窦桂梅教育教学思想实践研讨会”,进一步确立了“主题教学”的思想内涵,明确了课程体系、课堂操作模式等,形成了主题教学理论,推动了清华附小“1+X课程”体系建设。2014年9月,“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关键词:升华 

啃起课程整合这根“硬骨头”

  从“三个超越”到“主题教学”,清华附小一直在寻找课程改革的途径。正是在这样一背景下,学校承担了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项目试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任务,啃起了课程整合这根“硬骨头”。

  既面向全体,又满足个性;既提高素质,又减轻负担;既尊重分科,又提倡综合。构建“1+X课程”体系!

  “1”:指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

  作为国家的教育组织机构,必须完成国家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是底线标准,是实现学生“健康、阳光、乐学”的根本途径。但在落实的过程中,为了“减负增效”,减少甚至避免重复、陈旧、不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则需要用整合的方式,对其进行校本化。

  “X”:指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

  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设置,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当补充,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健康、阳光、乐学”。

  “+”:连接“1”和“X”,但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通过调整“1”与“X”的内部结构,从而使二者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我们希望二者形成“黄金分割”的美学比例,即基础性课程站到课程总量的70%左右。当然,“1+X”的结构是留有裕度的,当“1”优化到一定程度时,“X”就可能归为“0”,最终整合到大写完整的基础“一”。

  就这样,教师在知识中思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思考教育,关注“完整的人”的成长;学校聚焦工作重心,通过课程研究将“育人”落到实处。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管理登录

邮编:213200 电话:0519-82884106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钱资湖大道666号

苏ICP备05002779号-1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