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减负=制造学渣”?教育部门回应了!
相信对于大家来说,“减负”这个词都不陌生。
2000年年初,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教基〔2000〕1号),并召开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电视会议。
今年两会后,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态:减负再难也要减,否则宝宝不高兴,宝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减负”再一次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热点话题。
减负=制造学渣?
“来啊,一起做学渣啊。”
近日,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刷屏,引发网友热议。
在文中,作者声情并茂地“描述”南京正在推进的减负政策的效果,并感慨:“也许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南京家长在快乐与痛苦的交织中,终于疯了”。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在很长时间以来,这句看似调侃的话却成为了中国万千家庭的真实写照。
而在如今的减负政策之下,“我没有作业”“我们从来不考试”“我不在课外补习”“我下午3点就放学回家”……当这些听起来很“母慈子孝”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发生在南京、发生在我们身边之时,不少家长却再也坐不住了。
在中国的学生和家长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现如今,当老师的法宝由于减负政策不再灵验之时,如何保住学生的命根,成了每个家长心中的头等大事。
毕竟,当中高考犹如利剑悬于每个家庭之上时,很难有家长不去关心孩子的成绩和分数。因为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与孩子的未来息息相关。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在很多家长眼中,减负减掉的不只是学生的压力,同样也减掉了学校和老师的压力。为了保住孩子的分数,这一部分压力自然只能平移到家长的肩上。但是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来辅导孩子学习的家长又有多少?正基于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少南京家长会认为“减负=制造学渣”,甚至对政策质疑的声音呈现出了“一边倒”之势。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南京市教育局回应
为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创造更好育人环境,按照上级部署安排,2019年10月—11月,全市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违规办学行为问题专项整治专项督查行动,重点是对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等工作进行督查。全市各级教育部门、义务教育学校按照统一部署,聚焦存在问题进行排查,整治纠正不规范的办学行为,但同时也发现存在对督查工作理解不准确、执行规定简单化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和部分家长的误解。
为此,市教育局要求各区各校进一步认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的意义。开展违规办学行为的整改和督查,是为了促进学校更好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更好健康发展,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市教育系统要准确理解工作要求,纠正违规考试、违规排名、超前超标教学等不规范办学行为。符合教学规律的作业、考试、教育评价应继续坚持,并不断提高其针对性、有效性。要在把不合理的课业负担减下去的同时,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要开齐开足体育课、艺术课、劳动课、心理健康课、社会实践课等,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要规范执行上级要求,防止和纠正执行简单化、形式化、机械化现象,持续推进规范化办学。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质量观,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和社会宣传等途径,广泛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对于督查整治中发生的偏差,要及时纠正,确保义务教育规范有序发展。
减负政策屡引争议
在减负的洪流之下,“疯掉”的可能不仅仅是南京一地的家长。
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诸多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都在意见中被进一步明确。包括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等作为招生依据;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等等。
此后,为中小学生减负的相关政策逐渐在多个省市落地。在省级层面,就有浙江、云南、宁夏、上海、广东、河南、辽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多地。而在地市层面,诸如厦门、邢台、承德、南京等地,同样出台了具体举措。
最新一个出台相关政策的省份是浙江。近日,浙江省教育厅会同浙江省委网信办等14个部门联合起草了《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正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共列出了33条重点举措,包括严控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加强竞赛管理、严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补课、严控校内考试次数、严禁发布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这一条: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惩戒。
和南京类似,伴随这些政策一同落地的,还有家长质疑的声音。
衡水中学校长:
素质教育不能成为低分的遮羞布
衡水中学校长 郗会锁
每年高考之后,河北衡水中学都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关注的内容无非两点:
一是衡中的高考成绩。今年比较特殊,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并无衡水中学高考成绩的半点消息。
即使下面这份传遍全网的《衡中2019高考“喜报”》,也被衡水中学官方紧急“辟谣”:
初步统计,河北理科700分以上考生,全省一共27人,衡中就占了23人,占比达85%;703分以上18人,衡中就有16人,比例上升到89%。文科678分以上13人,衡中8人,占比为62%。
衡水中学的王昊以总分717分的高分夺取河北省理科状元,其中数学满分150,英语148,语文138,理综281。
二是批判衡中的文章。往年高考“喜报”一出,指责衡中是“掐尖教育”的文章就会接憧而至。说来说去,理由无非以下4点——
衡水中学及衡水地区其他中学的出现,抬高了河北考生的录取分数线;
名校在河北的招生名额是固定的,衡中等学校再努力也没用;
外地生源涌入衡水挤占了衡水本地学生的学位,以至于当地学生无学可上;
衡水的教育模式造成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低下。
还有一些批判者把衡水中学描绘成一个灭绝人性的高考工厂、极端应试教育的典范。比如把时间细化到3分钟的军事化管理,教学楼装上防止学生被迫害跳楼的铁窗,还有打了鸡血一般宣誓的高考标语,等等不一而足。一副“血淋淋”“人间地狱”的学校形象出现在社会大众面前。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7月1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第二届“大学-中学”圆桌论坛上,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再次反驳了上述指责和批判:外界普遍认为衡中的师生生活在“地狱”,学校是“高考工厂”,但现实并非如此。
衡中校长郗会锁:这里不是“地狱”
论坛上,郗会锁用了20分钟大述衡中这些年受到的“委屈”。他表示,衡中并非“地狱”,相反,从高一到高三,即使是毕业班的孩子,学校都要保证他们必须有8个半小时的睡眠,每天一小时阳光锻炼,跑操两次,一周三次体育课。
衡水中学的醒脑作息时间表,叫醒高中生的不止是闹钟!
此外,学生也并非“读书机器”。郗会锁称,学校专门安排了收看新闻的时间,学生排队买饭、吃饭、回到教室的时候都有可以收看到新闻,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对于衡中被指责大搞“应试教育”,郗会锁在会上和会后反复强调,“衡中搞的就是素质教育”。
当问及如何定义当前的“衡中模式”,郗会锁表示很难用一句话形容。他强调,“衡中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多元化教育”,学校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与高考改革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方向也是一致的。
他表示,衡中希望给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不能只让孩子受益三年,“要为孩子以后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好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具体落实在学校、课堂方面,他解释,素质教育不是吹拉弹唱,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上。衡中课堂上强调“四声”——笑声、赞美声(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赞美)以及提问声等。
在郗会锁看来,当前衡中的素质教育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比如毕业典礼后学生离开,“整个校园干干净净、宿舍整整洁洁,教室一尘不染”,学生们还给老师鞠躬拥抱。
他同时表示,高分、高升学率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素质教育不能成为低分的遮羞布”,“素质高了,升学率也没理由掉下来”。
“过去高考是‘背多分’时代,但是现在拿着书都找不到答案,高考本身就是考素质、人生观、思维方式,非常灵活,所以应试本身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郗会锁反过来说道。
衡中高升学率不是“带血的升学率”
对于衡中引以为傲却又被诟病的“高升学率、高清北率”,郗会锁并不忌讳谈及。他明确表示,升学率对于一个学校很重要,抓升学率没有问题,重要的是“要抓绿色升学率,而不是带着血的升学率”。
“没有升学率一定是不行的。高分意味着好学校,好学校意味着好工作,这是个现实问题。”他提到,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如果学校不能把孩子送到一个理想的大学,那么家长也不会把孩子送到你的学校。
郗会锁表示,衡中并不会牺牲学生睡眠、也不主张让学生加班加点学习,学校的“高升学率”其实是用高效率换得。此外,他还介绍了衡中的制胜法宝——励志教育。
“学习考试痛不痛苦?因为学生被点燃了成功的欲望和知识兴趣,被激励了,他就会觉得学习是个快乐的事,为了自己的梦想去拼搏,这是个幸运的事。”郗会锁认为,学校如同企业,应该激励学生的狼性和血性。
衡中学子明白:成功,就是沉下心去努力学习——
对于衡中的崛起和模式,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王蓉表示,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在某些人的眼里,就像是一名曾经的衡中学生,都经历了中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她看来,衡中可被视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缩影,很难对它做简单化的断言。
一位教育局长的大实话
去年,杭州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深夜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一段关于“减负”的话,刷爆朋友圈!原话是这样的:
今天来考虑减负,关键在于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薪酬体系。
因为价值观,我们无法认同下一代成为普通的幸福人,必须活得比我好!因为薪酬分配体系,我们无法接受下一代赚得比我少,必须向钱看,向厚赚!
功利主义背景下,我们无法来谈减负。
人们面对的人生跑道,不是一条平坦大道,却是不断出现的阶梯跑道。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出现的是楼层式的道路;
杭二中是17层、学军是16层、杭高是15层……
到了17层居然出现LOFT,还分普通班、实验班、精英班;
精英班还有小阁楼(个别学生已被清华北大预录取)。
这种被认为的楼层恰是不能逾越的人生境界!
于是乎,大家为了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人中人也难以接受,谁不抢跑谁吃亏的暂时效应、临时局面成为不可以输在起跑线上的理由如此充分!我们每一个人深陷其中,谁有胆识谁有气度让自己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能让自己的孩子进城,只要不被赶出去,就已经很幸福了,因此他们不显得太焦虑;
富人们大不了不同你们一般见识,不玩了,出国留学,也没那么难过,读不了国内一流大学,咱们去世界一流大学;
只有中产阶层最苦恼最焦虑,好不容易脱离苦海,很不容易脱离贫穷,绝不能让后代往后退,只能向前进,容不得半点偏差,当年自己的拼搏,也让自己家的孩子进入沙场,拼命向前,绝不后退!
如果这段话出自哪位教育圈自媒体人士,或者家长或老师,并不奇怪。但是,由一位基层教育局长说出来,可以说是非常耿直了!
网友点评:“真是大实话,说出了现在大部分家长的心声,现实很骨感,家长和孩子都很无奈,和减负无关。”
应试什么时候变成见不得人的事儿了?
要说,耿直的教育局长,上面这位还不算最耿直的。前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局长陆建国的会议发言,那才叫耿直!我们来回顾一下(因为篇幅关系,有删减):
(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
我个人认为,这些年来,应试教育存在着被污名化的现象。
在百度百科上,应试教育的概念是这样的:应试教育是脱离社会发展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来就是“脱离社会发展需要”,然后又给应试教育取一个别名叫“填鸭式教育”,举例类似制度有:科举制、八股文、文字狱,居然把应试教育等同于文字狱,真叫情何以堪……
这种污名化应试教育的倾向,必须得到纠正。
我今天决定谈谈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教育体制内,批评应试教育,反应试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很多教育系统内的领导、名校长、专家学者,在公开场合,如果不批评几句应试教育,就浑身痒痒,似乎一批评应试教育,他的格局就大了,认识就上层次了。
相反,作为教育体制内人士,如果你旗帜鲜明的强调高考重要,狠抓教学质量,推行应试教育,那么,人家会觉得你的格局、你的眼界都非常低。
我有些纳闷,我们一向提倡实事求是,如果觉得是正确的事情,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为什么非要鬼鬼崇崇、偷偷摸摸?为什么非要说一套做一套?好像应试教育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呢?我的观点是,素质教育百分之百正确,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提倡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站在任何一个角度,360度无死角,都是妥妥的正确。
素质教育放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在中国当前的高考体制下,抓教学成绩,抓应试教育,有错吗?
应试是生存竞争的第一课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自古以来,所有学子们的刻苦努力,都是为了功成名就,都是瞅准了一个标志着成才的目标。自科举制度产生以来,学子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应试。
孩子们从小就读过的励志故事,如孟母三迁、铁杵成针、悬梁刺股、凿壁借光、韦编三绝、映雪囊萤等,都具有十足的目的性,那就是考取功名。有了功名,才能成家立业,才能顺利谋生。
实际上,亘古以来的生存竞争,就是遵循着丛林法则。无论所谓的理论家把教育描绘成何等绚丽的天堂,教育的本能就是传授给孩子们生存技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于绝大多数需要掌握生存技能的人群而言,教育首先也解决他们的饭碗问题。离开生存谈教育,那只能是纸上谈兵。
对于国家来说,选拔人才的游戏规则是考试,那么,凡是符合考试规则的行为,都是毋庸置疑的。离开分数谈成才,离开高考谈教育,都是在扯淡。
有些人总是用软标准替代硬标准,用广义的教育标准,代替具体的选材标准。譬如,有些人会宣扬,考上什么大学并不重要,关键是他对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实际上,当下叱咤风云、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一批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衡水中学把一批优秀学子送进名牌大学,实际上就是对教育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
从现实看,既然有中考和高考存在,任何围绕考试而产生的教育模式,都是无可厚非的。30年前,有湖北黄冈中学,现在有衡水中学,安徽有毛坦厂中学,都是应试教育规则导致的产物。
我们还要认识到,任何资源,都不是均衡的。全球范围内,美国一枝独秀,中国厚积薄发。在中国范围内,东南沿海的省份就是要超过西部地区。教育资源也是这样,只要有竞争,那么,在竞争中胜出的学校,就会吸引优质生源,衡中就应运而生。没有衡中,还会有邢中,还会有邯中、石中。
素质教育?先看看你有没有这个资本
很多人,包括很多专家一讲到西方先进的教育,就以为只有幸福快乐,没有体罚惩戒,似乎先进的教育都是在无忧无虑、完全放羊、不用刻苦努力学习的情况下获得的。
美国著名记者、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爱德华·休姆斯曾经写了一篇著名的报告文学《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样的——惠妮中学成长纪实》,惠妮中学是旧金山一所著名的公办中学,加州排名第一,也就是“虎妈”的女儿所在的学校。书中的第一章如实记录了该校一名高三女生的一天:睡4个小时,灌4杯咖啡,考4.0的平均成绩(满分)。相比这位高三女生,衡水中学的孩子们,可能也算不上特别辛苦。
在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正式场合中不同学生穿的衣服都是不一样的,不同荣誉的学生穿不同的衣服以示区别。在很多学校,大规模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全部是强制性的,无一例外,娇气就不要来。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36项军规”管制着学生,动辄就“杀无赦”——开除或勒令退学。如果论起严格来,我们很多学校恰恰是太松了,规矩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
但凡有所期望,就必然是辛苦的,只是你努力的方向与要求不同而已。即便到了美国,也同样面临考试成绩的压力,从来没有自由快乐无负担的精英教育。
没有学习压力的童年或许是快乐了,那么青年、中年、老年呢?他/她的这一份快乐可以持续吗?这里又不得不说一个“阶层固化”的沉重话题。
投胎是个技术活儿。对于有的人来说,确实是生下来就不需要去挤千军万马挤破头的那座独木桥。
他可以生于豪商之门,子承父业学会经商运营之道便能把家业发扬光大一生衣食无忧;
他也可以生于普通之家,但他必须拥有远超常人的悟性和能力,也必须有着“站在风口上的猪”那样的敏锐或运气,白手起家发家致富……
但对于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普通人呢?姑且不提出生在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们,考上一个好大学对他的人生乃至于对他的家族的到底意味着什么。只说对于像我们这样生在寻常人家、并非天赋异禀的普通大众,除了在高考以及人生旅程中的一个个考场上杀出一条血路,还能有多少其他的选项呢?
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找个好工作不是最现实、最迫切的需要吗?而要找到这样的工作,学历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标签!
十年前看过一部日剧《女王的教室》,说的是日本社会的情况,且看这一段台词:
老师:愚蠢和懒惰的人将会苦于差别待遇和不公平,聪明努力的人将享有各种特权度过充实的人生,这就是社会。你们知道这个社会有多少人过着人们羡慕的生活,知道吗?只有仅仅的6%。在日本,100人中只有6人能过上幸福生活。这个班上有24个学生,也就是说,将来能过上幸福生活的只有一两个人,其他的94%每天只有发著牢骚生活着。如果你们想成为那6%的话,只有从现在开始努力,取得好成绩,考个好大学。
学生:我觉得不是只有进个好大学才是幸福的人生啊,还有运动、音乐什么的。
老师:靠运动、艺术成功的可能性更小,那些一流的人才都是从小就接受一流老师们的英才教育,头悬梁椎剌股地努力着。你们这些凡人可以吗?
是的,用数据说话,冷静而理性,现实得可怕。
有媒体曾经对考上名校的衡水中学学生进行回访,结果几乎100%的学生都表示,如果让他们再做选择,还是会去这所学校,因为他们觉得,对于他们这些偏远乡村的孩子来说,想要离开乡土走得更好,只有走这一条路,没有别的更好选择。
首先要活下去,然后努力活得好,最后才是活得有尊严。
快乐学习?小心鸡汤有毒
这世间的事情,可以想一下。大凡快乐的,多半是有害的;大凡痛苦的,多半是有益的。
睡觉天天睡到自然醒快乐不?想吃什么就敞开肚子胡吃海塞快乐不?熬夜喝酒泡吧上网打游戏快乐不?
可为什么我们不敢放纵自己追求这种快乐呢?
因为这是有害的,这种一时的所谓“快乐”必然导致更多更大更长时间的不快乐。快乐学习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炒作过度的伪命题。
学习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脑力劳动,既讲究量的积累,又需要质的突破,既要思路开阔,又要强迫症一般的仔细认真。
学习的结果获得了正向的反馈,无疑是快乐的,但追求正向成果的过程,则多半是不那么快乐的。如果过程是快乐的,那么我便有理由怀疑它的效率。
“在今天这个社会,只有高考是最公平的东西。”
“每日三思:我来学校做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样?”
“闭上眼睛就睡,睁开眼睛就学。”
“找到差距是一种水平,承认差距是一种气度,缩小差距是一种能力。”
“如果能在这个炼狱里生活下去,以后走到社会,走到哪里都可以适应。”
在该奋斗的年纪奋斗,衡水中学没毛病!
社会阶层固化,离开高考更不成材
高考制度恢复了40多年,社会阶层愈加固化。这是因为,在高考恢复最初20年脱颖而出的那一批人,已经占据社会中产、精英甚至高级资本阶层。高考恢复后前20年选拔出来的各类人才,都已经把社会的生存资源占得满满当当。
这批人的下一代,如今也正在经受高考的闯关,其应试能力早就超过了平二代。甚至,他们可以绕过高考,直接去国外就读,等学成回国,素质超过本土培养的大学生不说,父母的关系也是非常强大的助力。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在高考恢复前20年内,没有实现社会阶层逆袭的人,他们的下一代,只能拼高考。在父母教育素质不高、家庭不够殷实、无法对教育充分投资的前提下,这些孩子只能凝心聚力,拼题海战术,成为考试机器,否则根本不可能实现社会阶层的逆袭。如果这一代实现不了社会阶层的逆袭,这些孩子的下一代,更会固守祖辈的社会阶层。
如果你是小康阶层的家长,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地瞧不起衡水中学了。你家孩子只有成为考试的机器,才有可能在应试教育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提升。如果你家孩子连被掐尖的机会都没有,那么,就不要抱怨教育资源不均衡,不要批评衡水中学掐尖了。
即使你家孩子没有机会进入衡水中学,那也要学学衡中的学生,在考场上多考几分。只要你家孩子上着学,就要面临激烈的竞争,无论你对孩子的学业倾注了多少心血,都要愿赌服输。与其抱怨所谓的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如投入竞争,抢得过就抢,抢不过也无怨无悔。
愿赌就要服输:有高考,就会有衡中;有战场;就会有英雄。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要教育孩子除了努力,无问西东。如果你自身无法改变现实,那就投入竞争。你想躲避高考的竞争,那只能输得更惨。
高考的分数,只垂青那些勤于做题的人,只垂青那些所谓的考试的机器。规则在此,诸神退位。你明知道做题能考高分,明知道做考试的机器能走进名牌大学,你无法改变现实,还对衡中絮絮叨叨地不服气,你这不是分明在揣着明白装糊涂吗?
也许现在的你经过了一个假期的休整,正是要奋发图强的时候。学习哥希望,每一位读了这篇文章的同学,都能说过的这些道理,记得自己每一年开学的梦想和目标,记得世界上还有这么一所高中,它的学生在极致的教学下进步——我们享受不了极致教学,就更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一纸高考检测的不仅是你的智力,更重要的是你的判断力、专注力、控制力与承受力。面对现在高中读书的单调或辛苦,你选择了不作为,你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还会有许许多多冷眼、孤独、拒绝、惨败甚至生离死别,你如何扛得过去,成为人生赢家?
今天你熬得住多少苦累,未来才担得起多少赞美。
命由天定,运在手中。
每年一临近高考,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必定成为热议话题,褒贬不一说什么的都有。
白岩松曾这样评价毛坦厂中学:高考的那天,大巴驶出毛坦厂的那幕我至今想起来都一身鸡皮疙瘩,真是让人掉眼泪。
上万人守着大客车,孩子出发要去高考。在这样的一个人浪和人群当中,寄托着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甚至卑微家庭的梦想,他们还把所有的梦想放在高考上。这才是好事,我们别去破坏它。
所以,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去做出任何嘲讽毛坦厂中学的事情。
是啊,对于这些把墙外的柳树都当神树祭拜的父母来说,只有让孩子刻苦读书学习,考上大学,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才是摆脱贫穷与卑微,在公开条件下与富二代子弟们去拼的唯一一条捷径。
在中国偏远地区还有很多类似“毛坦厂”的学生。因为对他们来说: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
学者: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或为关键所在
那么,给学生减负的政策,真的是在制造学渣吗?
对此,教育学者熊丙奇在媒体上发布文章称,这样夸大负外部性进而对减负污名的说法,不过是拿应试教育的高压学习标准来衡量当前减负,也是教育焦虑的产物。从逻辑上讲,这根本就站不住脚。
他进一步解释称,从当前的教育生态看,个别地区纵容学校违规办学,如超前教学、提前教学、利用节假日补课,会劣币逐良币,带动整个地区的违规办学。
熊丙奇说,因此,南京此番严格减负值得肯定,但要持续下去,需要的是省级层面的一致行动,对那些不严格依法治教的地方教育部门,要依法追究责任,当所有地区都严格规范办学,当所有人都不用被拽入应考“军备竞赛”,家长的“公平焦虑”才能更好地缓解。
此外,在他看来,从根本上说,“减负=制造学渣”的观念背后,连着教育评价体系的偏差。在“每分必争”的升学竞争中,家长很难不关注孩子的分数,也很难关注分数之外的其他素质发展。只有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升学评价中的唯分数论,才能引导家长走出育儿误区,这也是我国当前给学生减负的关键所在。
关于减负,你怎么看?
本文素材来源于中新网、高中生学习(ID:gzsxuexige)、高中学习资料精选(ID:gzxuexiziliao),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由高中生学习(ID:gzsxuexige)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