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立校”下数字资源、借阅服务一体化图书馆的打造
两百年前,雨果曾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由此,学校的重要性便显示出来了……书籍的朝代开始了,学校为它准备条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讲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教育。
的确,学校教育在这两百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书似乎已经成为学校的代名词,学校已然成为“书籍的朝代“的主要殿堂。因此,在学校中,书籍是最不可缺少的材料和财富。在新教育看来,阅读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手段,是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
那么,学校图书馆作为学生的阅读场所,不仅是知识遨游的海洋,更是创意与思想交流的地方。
数字信息和网络化时代,信息资料数目巨大,每个人——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对信息的需求,尤其是对高质量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图书馆似乎越来越没有存在感。
如今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图书馆开始使用开放教育资源(OER)。从国内外许多图书馆在空间再造方面的实践不难看出,从最初的信息共享空间(IC)扩展为学习共享空间(LC)、研究共享空间(RC),现在又扩展为创客空间,使图书馆的空间再造运动从很多方面重新定义了图书馆。
现代图书馆
古代图书馆与现在的性质完全不同。古代图书馆不过是藏书的地方,管理员不过是守书的人。现在的图书馆是研究室,管理员不仅只保存书籍,还要使各种书籍发生很大的效用,所以含有教育的性质。现代大学图书馆要服务好教师的研究教学,为学生学习提供好辅助性书刊参考,首先要成为“研究室”,因为只有研究、了解了学术,才能发挥出各种书刊的最大效用。
图书馆的角色在过去20年中发生了变化,并将在未来几十年继续演变。
英国伦敦佩克汉姆图书馆
(PechhamLibrary)
佩克汉姆图书馆落成于2000年,象征着英国图书馆事业复兴的开端。这里曾经是一片长期荒废,社会问题丛生的市中心区域。建一座图书馆绝对称不上是迫切之举,然而威尔·阿尔索普(WillAlsop)充满活力的建筑设计却让佩克汉姆重新成为地图上的焦点。图书馆开张后的第一年就接待了50万人,并荣获斯特林建筑奖(StirlingPrize forArchitecture)。这座看起来像一个倒L的建筑迅速成为当地地标,但其室内设计更让人惊叹。类似于嘻哈夜店的装饰风格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图书馆的刻板印象。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语言学图书馆(PhilologicalLibrary)
诺曼·福斯特(NormanFoster)接到了为柏林自由大学(FreeUniversity ofBerlin)设计一座新图书馆的任务后,他对人们最喜欢在哪里阅读进行了一番思考。他所创造的阅读空间十分平静与安静,还分布着充足的自然光线。在他在设计图里,人们悠闲地坐在树下读书,周围是斑驳的阳光。这就是他想为这里创建的氛围。这座落成于2005年的建筑的浑圆外观类似于人类颅骨,由此得到了"柏林之脑"的雅号。福斯特的设计还高度强调节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座建筑与外部世界和谐相处"。
英国伯明翰图书馆
(LibraryofBirmingham)
这座图书馆的建筑风格采用的是野兽派设计风格。市政府2013年拆除了老图书馆,新建了这座由荷兰Mecanoo建筑事务所设计的10层新图书馆。它很快成为一个深受欢迎的枢纽设施,在城市各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作为英国人气最旺的文化设施之一,伯明翰图书馆每年接待200万读者。
学校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不同于市级省级类的社会性图书馆,它有着固定的服务对象。在学校,图书室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它为学生提供了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给予学生文化的熏陶,发挥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传统的校园图书馆兼具藏、阅、借等功能,但随着科技日益丰富,传统的功能已不能满足需求,校园图书馆设计已向空间多样化与功能多元化,管理智能化迈进。
例如,图书馆员不在场时,借助机器来缩短等待时间,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以及开办“创客空间”(Makerspaces)等社区空间。
图书馆不再只是一个提供信息的空间,而是一个让学生体验信息的所在。比如,香港理工大学希望降低所有学生体验新兴技术的门槛,并正在通过在图书馆中提供3D打印、虚拟现实设备和视频录音室等工具来实现这一目标。
而且,除了创新型学习空间之外,新加坡管理大学(SMU)图书馆还对Wi-Fi信号进行跟踪,为图书馆访客提供有关空间可用性的实时信息。同时利用摄像机来测量图书馆和专业阅览室中的人流量。这些数据新视角可用于空间和馆藏管理,从而帮助图书馆员们做出明智的图书馆服务决策,并证明其为机构带来的价值。
科技助力,提供全方位数字阅读体验
“图书馆2.0”与“智慧图书馆”体系都是建设在复合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硬件及技术上。“图书馆2.0”主要依赖“Web2.0”技术,包括Blog、Rss、Wiki、InstantMessage、Tag、Ajax等等,而“智慧图书馆”则主要依赖于物联网、传感技术和云计算机。因硬件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智慧图书馆”与“图书馆2.0”相比能提供更高层次、更具个性、更加智慧的信息服务,但两者的服务理念与内涵是一致的,都是“以用户为中心,以个性化服务”为原则。
比如,学校图书馆可通过建设视听区、数字体验区、自助借阅区等区域为学生构建自主、自助的资源发现和获取渠道,实现查、借、阅、视、听的全方位数字化阅读服务体验。以下以松山湖图书馆为例。
1、查
自动人脸识别提供借阅查询、智能问答、个性化推荐,以及区域导航等职能服务,微信公众号微服务大厅、自助查询机、自助上网区可多渠道查询资源信息。
2、借
学生可在自助借还机上通过扫描读者证条形码、二维码电子证、输入读者证号和密码等方式,登录办理借阅手续。甚至“刷脸”也能借书,持有读者证时,只要录入脸部信息就能在馆内“刷脸”借书。
3、阅
可引进的瀑布流电子书借阅机,也可以手机扫码细细品读,提供电子阅读本,自带丰富电子书资源,读学生可以实时体验搜索心仪图书,电子墨水显示技术能有效保护视力。数字图书馆通过智能化搜索引擎和交互式多媒体搜索工具,检索数字图书馆中存储的海量多媒体数据信息。
通过统一的检索平台将各大数据库联系起来,按照读者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读者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取有用的信息,剔除大量重复的、无用的垃圾数据。解决了传统图书馆通过关键词检索、主题检索、布尔逻辑等常规检索方式无法从海量数据资源中查准和查全的问题。数字图书馆以智能化的检索方式为基础,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和操作流程使读者不必预先了解检索方法,读者只需通过自己熟悉的语言与系统进行交互就可获得准确的信息,并且检索结果可以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
4、视
设置“AR百科”互动装置,可现场观看百科知识小视频,现实场景中的互动拍照,视听一体机则配备科普及教育视频、少儿益智游戏、影视资源。
5、听
可设置有声书借阅机,自带丰富的热门经典有声书,可以即点即听,也可以扫码带走,同时支持读者自带设备接入,朗读亭提供不同主题朗读资源,由读者自主配置朗读背景为自己、为他人留下优美诵读之声。
这样的数字图书馆收藏的信息资源不同于纸质文献,而是包括影音、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它的存储形式包括光盘、录音和录像带等各种数字化格式或电子装置。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信息比传统图书馆的纸质图书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数字图书馆能够支持多种语言,能够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语言体系的读者的需求。
经典案例
具有图书馆功能的场所,在市西中学并不局限于一处,由图书馆、思维广场、新型学习空间三大区域组成。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占据市西两幢教学楼的整个底楼,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保留了传统的书库区、阅读区、办公管理区等,增设了信息发布区、座谈区、活动区。
市西图书馆除了有两大阅览室,还有视听室,拥有文献资料、网络资料、音视频资料共融的课程资源系统,充分满足师生信息获取需求,再加上馆内有各种方便灵活组合的桌椅,可供四人、六人或者十几人开展不同规模的研讨交流,于是“古诗词鉴赏”等拓展课、“国风”等社团活动、部分微型讲座便把活动场所搬到了这里。
2012年建成的思维广场则占据了市西另一幢教学楼的两个楼层,面积达880平方米。一楼进门就是一个视野开阔的开放阅读区、电子阅览区,有一排排开架书、电脑,供学生借阅书籍和查询信息。二楼不仅有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大空间,还有6间用玻璃墙隔断、半封闭的讨论区,其中3间可各容纳16人召开圆桌会议,另外3间则供六七人小型讨论使用。讨论室内的桌椅各式各样,有适合十多人群聊的“长桌形”,也有适合六七人小组讨论的“马蹄形”“圆桌形”,还有三五个人面向屏幕半开放的“吧台形”。
由于物理空间发生改变,打破了传统教室的功能设计理念,思维广场成为引发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创新工场”。如今市西中学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五门学科每周必有一节近一小时的课要放在思维广场上。
新型学习空间坐落于教学楼各个层面大厅,与教室走廊相通,面积超过800平方米,同样是有每月更新的图书,方便学生午休课间上网查询的电脑,还有一人两人四人坐的桌椅……图书馆书刊流通点延伸到了教学楼的走廊、大厅、校园各个角落,往日被闲置的公共空间被利用了起来,也营造出校园时时处处可读书、学校建在图书馆中的书香氛围。
卢湾一中心小学:2秒内实现多本图书的自助借还、自动识别导航图书位置、用借阅大数据为教师教学提供支撑……如果说阅读是师生从书中汲取智慧的过程,那么彩云图书馆就是用智能来服务智慧。
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受到全球的关注,学校对教育技术的探索,不仅成就了“云课堂”,还渗透到校园每个角落,包括校园的彩云图书馆。
图书馆总面积450平方米,纸质藏书超过五万七千册,其占地之大、藏书之多,在市区小学里是不多见的。为了让书籍发挥更多作用、给师生创设更好的借阅环境,学校发挥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2014年,学校与家长志愿者合作开发并使用了RFID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自助借还、智能导航、微信查询、自动编目、实时监控等功能。
系统能提供个性化自定义统计功能,学生每一次的借书还书都被自动储存统计,每周、每月借还数据、每班的借阅总册数、生均借阅册数自动生成。这些数据可以让教师加以了解、分析,从而关注到数字背后的内容,针对学生不同的阅读情况及时关心,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结语
智慧图书馆为学校图书馆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新的愿景和新的希望,也为学生以及老师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满足。科技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教育和图书馆,21世纪的学校图书馆将不再是沉闷的图书仓库,而是一个集空间、家具和工具于一体、支持主动学习的灵感空间,它将支持独立学习,也支持协作学习,为学生提供获得新技能的帮助和指导,并且让学生能自由获取任何形式内容的图书馆。
资料来源:东莞日报、第一教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