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学期第十七周国旗下讲话:中华文化,心手相传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古至今影响着无数人民。也正是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之下,中国人民得以将中华文明传承下来。中国于是才成了四大文明古国中仅存的一个。由此可见,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生活是文化的载体,是中国文化一路披荆斩棘走来的见证,其中蕴藏的价值是无穷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传统文化的土壤改变,文化的消失成为必然趋势。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文物非法交易、盗窃和盗掘古遗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重要文化遗产消亡或失传;在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具有更加现实的紧迫性。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十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有了持续提升。目前,我国共有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名录,居世界第一。但要想将这份成果保留并发展下去,今后的道路还很漫长。比起让其尘封于博物馆,更应让其走进生活。在汉服热中去学习穿搭,在戏剧热中去与各种人物共情,在诗经热中去体会美好的真情……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
对我们中学生来说,保护文化遗产看似遥远,但并不然。首先我们要在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为拥有五千年的文化而骄傲,但骄傲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要学习,要了解,懂得珍惜和热爱传统文化。其次要有文化自信。新时代的青年,有国际文化视野,更要有本土文化情怀。要提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文化自觉,提升文化实践和文化创新能力。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我们还能做什么呢?阅读传统文化经典,通过阅读经典,提升文化底蕴。用传统文化来支撑信念,做自强不息、不卑不亢、奋发图强、执著追求的新时代青年。我们还应从小事做起,加强保护意识念,不能人人都参与具体的传承活动,但每个人都可以是守护者。
文化与国运相连,文明与国脉相牵。希望我们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传承弘扬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我的讲话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