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征文:从这里开始,更大的世界
我是2007年从华中毕业到北京求学的。15年前,金坛GDP只相当于今天的五分之一,与北京的差距更是千里万里。当我站在北京火车站广场时,不得不接受自己不过是个“小镇做题家”。15年后回首才明白,谁的视野没有边界呢,不主动去接触更大的世界,永远只是自己这个维度的“做题家”。庆幸的是,15年前,母校给予了我所需的一切准备,她是一个起点,我从这里开始,接触更大的世界。
首先给予的是学习的能力。王卫平老师是班主任,和马爱华老师、孙网荣老师、黄光明老师、戴秀玲老师分别教我化学、语文、数学、英语和物理,他们在教学上勤勤恳恳、无论寒暑,将所有知识倾囊相授,带领当时我们16班考出了史上最好的成绩。比起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引导我形成了学习的习惯,让我在面对新世界时敢于求知探索、从不畏惧。
其次给予的是包容的胸怀。自大和偏激不是因为懂得更多,反而是源于见识浅薄。高中读书时,我免不了叛逆和“中二”,但老师们一直春风化雨包容着我的种种不是,陪我度过塑造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海能卑下众水归”,母校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在面对新世界时心胸开阔、虚怀若谷。
最后给予的是信任的纽带。毕业工作后,我也再没有长时间回过金坛。在外面久了,遇到家乡人,聊几句总被问:您是华中毕业的吧?仿佛华中已经成为金坛之外的第二个标签,虽然人生际遇不同,但根源上都被联结到一起,形成比乡情更值得信任的纽带。这对于同是漂泊在外的华中人而言更是弥足珍贵,让我明白无论走到哪里,即使已经远离家乡,但家乡从未走远。
作者简介:
王如昀,2007年毕业于江苏省华罗庚中学,高考成绩江苏省第9名,考取清华大学。现任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