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华罗庚中学大事记(1950—1977)
1950年
1月 金坛县人民政府委任钱闻(1915—2001,江苏金坛人)为学校建国后首任校长。金城、权公、红旗三所私立中学并入县中,同时接管四校(包括县师)的校具。
3月 师范部迁入县中校部上课。至此学校有17个班级(初中10个班,高中3个班,简师2个班,高师2个班)。同月,校务委员会改选,校长、正副教导主任为当然委员,教师代表四人,学生代表二人。开始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务处与生活辅导处合并为教导处,由何绍南、张鹤寿任正副主任,虞孝如任事务处主任。陈子械负责成立生产节约委员会、在职学习委员会、经费管理委员会。次月,中国教育工会学校基层委员会成立,邱佩之担任第一届工会主席。
10月 抗美援朝开始,学校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教育宣传活动。
12月 学校掀起参军干热潮,共有247人报名,34人被批准入伍,之后又有120人陆续参军。他们中有的随军赴朝参战,其中,贺国富、虞俊、李洪庚等校友在朝鲜战场牺牲。同年,教师王健、段锁庆被评为县劳动模范。
1951年
4月 奉苏南行政公署之命,学校改称“金坛中学”,隶属常州专员公署。
7月 学校团总支、学生会写信给毛主席,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8月 钱闻调赴常州任职,校长暂缺。常州专署委派王馥荪来校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
9月 学校贯彻执行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议》,规定学生每天上课(包括自习)时间高中不得超过9小时,初中不得超过8小时。为保障师生身心健康,学校于11月开设医务室,配备专职校医。
1952年
2月 副校长王馥荪调离,常州专署委派丁浩霖来校任副校长,主持校务(校长暂缺)。学校事务处改称总务处,由徐敏之担任总务主任。大力贯彻执行“为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废止对学生体罚的指示》。
3月 教职员工参加“三反”、“五反” 运动。建立学科教学研究组和备课制度,加强听课和教研活动,改进教学方法,试行15分钟复习制。
7月 高校招生实行统考统配。学校高中毕业生20人参加全国统考,考入高校19人。
年底,学校占地面积由1949年的18.33亩增至41.28亩,在近校处建造校舍24间,用作8个教室。
1953年
1月 组织抗美援朝宣传队,在城区开展宣传活动,师生捐献给志愿军伤病员图书7百余册。组织教师学习凯洛夫《教育学》、运用“五项教学原则”,“五段教学法”,试用“五级记分制”。
5月22日,江苏省教育厅行文,将金坛中学定名为“金坛县中学”(同时颁发校印),隶属镇江地区专员公署。
9月 学校贯彻政务院下达的《提高与改进中学教育的指示》,各学科开始加强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利用实验、挂图进行直观教学。本月,团中央决定将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学校遵照办理。段锁庆任团总支书记。
1954年
4月 王维克夫人陈淑将其先生译著的但丁《神曲》赠送学校。29日,学校创办者、老校长韩大受来校参观。
6月 研究贯彻省教育厅党组《关于指导今年初中高小毕业生学习和从事生产劳动的指示的意见》。
7月 新建成教室3个。在明伦堂后建成大会堂(兼作饭厅)。
10月 开始试行“劳卫制”预备级(体育锻炼标准),6日,县人民政府同意学校使用县人民体育场。
1954年起,学校遵照《关于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指示》等文件精神,大力开展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1955年
3月 为充实加强学校领导,镇江专署派胡赓来校任校长。
4月 学校开始建立高中毕业生健康卡制度。劳卫制预备级测验正式展开。
9月 胡赓校长赴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学习,由副校长丁浩霖主持校务。本月,学校试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学生守则》(试行草案),修订学校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对教职员工执行考勤考绩制度。
10月 全体教职员工于国庆节上书毛泽东主席,表示保证加强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有用人才。本月,学校在大成殿旧址新建办公室两幢(10 间)。
1956年
3月 正式推行《劳动与卫国体育锻炼标准》。
4月27日 中共金坛县中学支部成立,其中县中党员4名,二中及其他单位党员6人,段锁庆任党支部书记。
11月 学校吕去痴、刘昌年、苏鸿铨、沙芝生出席县优秀教师代表大会,副校长丁浩霖列席。县优代会推选吕去痴、刘昌年为出席省优秀教师大会。
本年,工会基层委员会进行改选,段锁庆任主席,苏鸿铨、潘志和任副主席。段锁庆同志出席省知识分子代表大会。在大操场南端建造教师宿舍6间。
1957年
2月 团县委派程贵祥来校任团委书记。毛主席提出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校及时组织教师进行学习。
4月 党支部改选,胡赓任党支部书记。
6月 学校派储拔等4名教工参加县知识分子代表大会。派教师代表15人去县人民大会堂听取“反右”斗争报告。
9月 贯彻执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1957至1958学年度中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并按省教育厅指示学习南师附中贯彻新的教育方针的经验。次月贯彻执行《江苏省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条例》。
1958年
2月 执行《江苏省中学生成绩考查暂行规定》(修订草案)。
5月 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师生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宣传活动。
6月 参加常州专区中学生运动会,以县中运动员为主力的县代表队获总分第3名,本校选手获10个单项第1名。
10月 学习贯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12日,副校长丁浩霖代表学校出席由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财政部在天津联合召开的全国文教财务经验交流会。
本年,学校大搞勤工俭学,办起砖瓦厂、化工厂、无线电修配厂、木工玩具厂、编织厂、印花厂;建立农场、饲养场。
1959年
5月 通过评比,全校产生9个红旗团支部,150名五好青年。新建理科办公室落成。
7月 高中毕业生216人参加全国升学统考,录取206人。受县团委表扬的优秀生58人,5个支部被评为县红旗支部,高三(2)班团支部受省团委表彰。欢送空勤学员5人(高中毕业生施国保、朱通海、杨忠民、孙忠孝,初中毕业生王洪生)入河北省保定空军学校。
11月 学校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
12月10日 省委陈光书记、镇江地委陈西光书记,在县委陈忠廉书记陪同下来校视察。
在勤工俭学中,学校养生猪达330头,并养鸡100余只,养鹅500余只。勤工俭学展品送省7件,其中有两件送中央展出。新建阅览室(261㎡)落成并投入使用。
1960年
4月 胡赓、吴宗元、徐敏之、杜方润、吴璲、沙芝生、沈根南、虞昶、耿书庚(工友)等9名教工出席县文教群英会。学校被推选为出席省文教群英大会的先进单位。同月,胡赓以先进个人并代表学校出席省文教群英会。大会推选学校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
5月 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证学生、教师身体健康和劳逸结合问题的指示》。
6月上旬 胡赓以先进个人并代表学校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学校获得全国文教“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胡赓被评为全国文教“先进个人”。省政府批准学校为学制改革试点学校。
秋学期,符坚来校任副校长。学校新建宿舍两幢,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证学生、教师身体健康的紧急通知》。
1961年
10月27日 华罗庚教授在建国后首次回母校探望师生,并作“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的精彩讲话,与学校数学组老师座谈。
1962年
8月 隆重举行建校四十周年庆祝活动。华罗庚教授特地请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为母校书写校牌,并送来“后来居上”的书法立轴以志庆贺。同月,副校长丁浩霖在镇江地区中学行政干部训练班上作学校工作经验介绍。
秋学期,新建厨房一所,新建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共13间。
1963年
11月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文件。学校规定为四轨制的完中(24 班)。
12月31日 华罗庚教授第二次回母校探望师生。他勉励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为社会主义事业勤学苦练一辈子”。
1964年
3月 学校根据上级指示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新高潮,并开展学习解放军活动。
4月 开展“向董加耕学习”的活动,对高中毕业生进行下乡务农的思想教育。
1965年
9月 师生参加学《毛选》、学解放军、学大寨、学大庆的活动。
10月 胡赓调镇江工作,仲文(女)来校接任校长、党支部书记职务。
11月 副校长符坚调县任职。
1966年
5月 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六”通知,“文革”开始,陈廷欣来校任副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
6月17日 县委“文化大革命”办公室派出工作组来校搞运动,学校开始停课“闹革命”。
9月 学校部分领导与一批教师被揪斗打入“劳改队”。“造反派”砸毁了郭沫若同志为学校书写的校牌,撕毁了学校全国“先进单位”的奖状。教工到唐王公社参加支农劳动。
10月 部分师生分批外出串联,学校原组织机构全部瘫瘓。秋学期招收的初中新生来校注册后即令其回家。
1967年
3月 由于派性斗争激烈,复课未成。校舍与设备遭受严重破坏,历年的档案材料大部分散失。
秋学期 教工去朱林公社红旗圩支农劳动。
1968年
8月 学校成立革委会,刘荣来校任主任,陈廷欣、冯秋生任副主任,冯秋生兼任教改组长。
9月 高中恢复招生,取消入学考试,改由贫下中农推荐,公社审查,报县批准录取。学校高一共招6个班,收1966届、1967届初中毕业生。学制改为初高中四年二二分段。
1969年
1月 金坛二中被撤销,部分教职员工和学生并入学校。
3月 1968年届初高中毕业生分批到农林场、茶场与生产队插队落户。
8月底 学校教师(包括二中并入的)117人中有33名被下放农村,36名调出本校,几名被迫退休,1名继续关押审查。
入冬后,高中学生前往薛埠、朱林、茅麓等公社“学工、学农、学军”、“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0年
1月 全校共22个班(初中14个,高中8个班)。学校首批接受再教育的在职教师到乌龙山农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3月 开始使用省编教材,提倡“十大教授法”、实行“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教学方法。
9月 第二批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在职教师到朱林公社参加农业劳动。
1971年
6月 学校党支部恢复党员组织生活,刘荣兼任党总支书记。
10月10日 学校创始人老校长韩大受病逝于南京青龙山林场,享年82岁。
11月 学校按省革委会通知要求,学习“四人帮”炮制的传达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教师进一步受到压制。
1972年
3月 进一步贯彻“纪要”精神。进行落实《五·七指示》的经验交流。
1973年
1月 段锁庆来校任党支部副书记。
5月 革委会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刘荣调离,由仲文接任、恢复其学校领导职务。
1974年
3月 高中毕业班到方麓茶场搞为期20天的“教育革命”。
4月 工宣队再度进驻学校。
1975年
3月 仲文调离,储留根来校任党支部书记与革委会主任。陈廷欣调离,由程贵祥任革委会副主任。
7月 学校进行“开门办学”,在儒林公社开辟学农基地,成立儒林分校,分批派班驻校劳动。
11月 蔡志成任革委会副主任。
1976年
6月 程贵祥调离,免去其革委会副主任职务。
9月 9日下午4时,全校师生收听中央《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惊悉毛主席逝世,师生万分沉痛。18日,师生员工参加县举行的毛主席逝世追悼大会。
10月 全校师生员工与当地人民一起集会游行,以庆祝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阴谋的伟大胜利,并愤怒声讨“四人帮”的滔天罪行。
12月 中共中央发布的《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的罪证》材料开始传达,全校掀起了揭批“四人帮”的高潮。
1977年
1月 学校结合批判“四人帮”罪行,开始肃流毒、整风纪、拨乱反正。
6月18日 在联合国工作的老校友邵镇华偕夫人来校探望师生。
8月 学校部分领导与一批骨干教师参加县教育、卫生工作座谈会。12—18日,党的“十一大”在北京举行,大会宣布“文革”结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全校师生以欢快的心情参加县召开的庆祝大会。
本年,全国恢复“文化大革命”前高校统--招生考试制度。工宣队撤出学校。“文革”期间,沙芝生、于咏椿、储拔、张福曾等优秀教职员工因遭受迫害而不幸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