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教学改革之课,研数字化教学之路
4月26日,课题组主持人黄珊老师,课题组成员张铭老师,省华中优秀青年教师景勇,夷楚凝老师赴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观摩了常州市高中英语“能用课堂”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数字赋能与课堂转型。活动共安排主题阐释、课堂观察、专家点评、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成果汇报、主旨报告等六大议程,内容丰富,老师们收获满满。
一、课堂观察:以任务驱动的“能用课堂”
上午的两节示范课分别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宋德龙、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教研组长刘青老师进行针对同一英语语篇的授课。
在授课中,宋老师从学生和自身的真实问题导入,提出课堂教学的统领性任务——针对自己的表达问题列举行动计划。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自主阅读、二次阅读和探讨交流,获取语篇的主旨、结构和段落逻辑并进行信息核对和补充,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意义。接着,宋老师通过阐述自身理解,让学生进行对比或者校对,启发学生进行对文章深层次含义的理解。最后,宋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完善阅读笔记等方式完成课堂任务,推动对英语语篇的理解。
在第二节授课中,刘青老师首先反馈了第一课时学生的作业情况,之后回顾了第一课时提出的学习任务—针对自己的表达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在学生开始写作之前,刘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了阅读语篇之后,如何有效构建方案结构,并提出具体写作要求。学生经过15分钟自主阅读后,通过写作、交换作品、填写评价表,不断地对自身作品进行丰富内容、完善逻辑、润色语言,进一步达到理解文章真意的教学效果。
二、专家点评:深度总结,智慧引领
两节示范课结束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英语教研员何锋进行了点评,他对两位老师在授课中展示的教学设计、课堂逻辑表示充分的肯定,并在点评中梳理了“能用课堂”的概念,概括了能用性任务的“主题意识强”“与学生真实生活相关”“与学习材料的语言和内容相关”三个特征,提炼出“能用课堂”的教学流程及其特点,分析了主体性教学的特征、主体性学习的方法。他指出,高中英语教学要重点关注四点:第一,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情境设置、任务驱动;第二,要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第三,要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第四,要适当运用教学评价。
三、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名校典型应用,数字赋能教学
江苏省海门中学英语教师郭鑫钰,以她真实的教学案例,为教师带来了一场实用的数字素养培训。郭老师分享了学校在数字化英语教学方面的实际做法,从听力和词汇教学的数字化探索,再到智能批阅系统的应用,都一一做了详尽介绍。此外,郭老师还针对目前的使用情况提出了改进意见,并对数字化教学的未来发展表达了殷切的期许。
四、成果汇报:课题产硕果,专家助提升
下午首个环节,宋德龙老师作为“能用课堂”课题组主持人,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他阐述了“能用课堂”的核心理念,即基于“学习即生活”的教学主张,构建出强调学生主体性的课堂。宋老师还简明扼要地梳理了“主体性能用课堂”的核心概念、教学流程以及研究现状。
紧接着,北京师范大学的程晓堂教授对宋老师的汇报进行了点评。程教授对“能用课堂”项目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不仅具有实际价值,还对未来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对项目成果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表示期待。
五、主旨报告:扎根教学,理实相融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程晓堂以“如何实施以学习为中心的英语教学”为主题作了精彩的主旨报告。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理念、遇到的挑战及核心问题。强调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设计富有创意、有效且多样的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积极思维。整场报告内容简洁明了,通过大量的教学活动设计示例,为教师们提供了实用的教学建议。
本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数字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也凸显了“能用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效。通过此次交流,与会教师深刻体会到了课堂转型的迫切性与可能性,对数字赋能下的高中英语教育充满了期待。
(评论部分转载自《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