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渊源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始建于1922年8月,杰出科学家华罗庚是首届校友。1959年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了校名。1985年11月,为弘扬华罗庚精神,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由“金坛县中学”更名为“华罗庚中学”,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了新校名。2000年4月,学校被确认为达到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标准的省级重点高中。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
建校近百年来,在首任校长韩大受先生倡导的“发愤为雄”校训的激励下,以华罗庚为代表的近三万名校友在世界各地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贡献着智慧和力量,他们中有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的总负责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骥,中国红外学科创始人之一、中科院院士汤定元,被誉为我国外空弹道之父的浦发,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孙枢,低温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周远,军旅科学家虞以新,对万有引力理论研究有重大突破的中科院研究员汤克云,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杨天若,“蓝领精英”、十八、十九届人大代表邓建军等。2009年9月,华罗庚、邓建军两位校友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由聂荣臻题元帅题词的“精勤不倦、自强不息、立志事业、报效祖国”的华罗庚精神是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直以来,学校以传承华罗庚精神为根本,努力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一直以来,学校大力效仿华罗庚精神,自强不息、自学成才的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2年和2017年,学校成功申报了“环境科学教育基地”和“高中数学自主学习体验探究中心”两个省级课程基地,2015年申报了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学术型普通高中课程架构和实施的研究”,基地建设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思维品质和崇尚科学、立志报国的人文情怀。
近年来,我校在大课间组织学生跑操。每个班口号是以校训“发愤为雄”为核心必须具备班级特色的“16字”。每个班口号必须响亮、整齐。这些传承者华罗庚精神的青春呼喊每天都响彻在学校操场,它激扬着学生的斗志,激励着学生向杰出校友华罗庚学习的无限热情。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在高中学段,学校要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和传承华罗庚思想和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价值追求
1.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弘扬华罗庚思想和精神,让华罗庚思想和精神引领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打造一条学校特色发展的前行之路。
2.致力于形成体现华罗庚思想和精神的“自主的、探究的、批判的、建构的”的学校课程文化,充分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发展性、多元性、针对性和选择性,促进学生的卓越发展。
3.以华罗庚思想和精神为“魂”,统整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引领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化,积极探索高位人才培养新模式。
4.致力于教学方式的变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一改“在场不相遇”的尴尬课堂,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改变学生“被学习”、“被进步”、“被成长”的被动状态。
5.按照习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全体教师积极落实总书记八个“相统一”要求(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为学校培养更多的“伯乐”,以期发现更多的“千里马”。
6.促进全体非教师岗位员工的积极性,以华罗庚思想和精神引领他们的价值追求,为全校师生营造更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华罗庚精神播撒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三、目标任务
1.把握华罗庚思想和精神的核心内涵。
华罗庚思想和精神,“精勤不倦”:是教育的精气神和从教者的精神源。只有精勤才会出精品,只有不倦才会出高品。“自强不息”:它正是《周易》里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立志事业”:立志是学生立学、学校立教、教师立德的一个根本。只有在这种使命担当的前提下才能建“发愤为雄”的精品教育。“报效祖国”:学校报效祖国的唯一方式就是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学生,培育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名族的教师群体。面对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我们认为,华罗庚思想和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科学创新精神。
③自强不息精神。
④甘为人梯精神。
华罗庚的治学态度与方法包括1.“自主性”:重视基础、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敢于质疑;2.“坚韧性”:锲而不舍、厚积薄发、韬光养晦;3.“科学性”:循序渐进、格物致知、追求真理、勇于实践。
2.确定新时期学校办学理念。
“精勤不倦,卓越发展” 是学校根据新时代发展定位,结合校训“发愤为雄”和华罗庚精神“精勤不倦,自强不息,立志事业,献身祖国”提出的办学理念,其内涵为:一是要师生具有家国情怀,投入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中去;二是要有自强之志,即具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志向,;三是要为祖国为人民的担当精神;四是要成就卓越,把学生培养成文理兼备、内外兼修、勇于开拓、敢于实践的一代新人。办“风景这边独好”的精品教育。
3.确立具体发展目标
学校坚持走“弘扬华罗庚思想和精神、倡导自主学习、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新人才”的特色之路,以创建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品质示范高中为目标。
(1)课程发展目标
构建体现时代要求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文理并重、个性鲜明”的课程文化体系;搭建以“探究、领悟、建构”为核心的学生自主学习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品质的提升。
(2)学生发展目标
对学生的培养,能真正做到习总书记在今年植树节提出的“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开展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远大的理想和博大的情怀;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价值观;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顺应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强大的心理。让学生个性特长得到真正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较强的关键能力、初步的学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每一位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乃至今后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师发展目标
每一位教师秉承华罗庚先生“甘为人梯”精神,具备较高的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卓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能将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打造一批在常州市乃至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四、实践板块
按照“整体规划―实践探索―循环论证―实践提升―不断完善”螺旋式上升过程的总体思路,开展项目研究,推进项目实施。具体措施如下:
1.深入研究华罗庚思想和精神,在新时代中国教育面临着新背景、新任务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课程改革,探索出一条华罗庚思想和精神与新时代教育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2.致力于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发展性、多元性、针对性和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的适合性发展提供适切的课程资源,真正达到“课程”育人的目标。
(1)进一步完善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性课程、活动性课程等课程体系。
(2)大力推进研究性学习。推动以“探究、领悟、建构”为核心的自主学习教与学策略的实施,组成“学科兴趣小组”、“同伴互助小组”、“好题收集、分析小组”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
(3)依托“环境科学教育”和“高中数学” 两个省级课程基地,建设特色课程文化,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书智视野、形成成长的关键能力,养成良好的创新品质。
(4)深入开展社团活动,建设专用教室,对学生周末开放学校实验室,组成实验小组,并鼓励实验员和相关学科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科学实验探究,提高探究与实践能力。
(5)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开设培优课程,提高教师的精准培优能力,培养优秀学生的立足当前、走向未来、走向国际的尖端的品质。
(6)实施学科竞赛模块化课程教学,集中优秀教练员的优势,促进学生学科学习超越发展,训练学生的核心思维能力,为少部分学生提供学习大学先修课程服务,为他们大学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7)建设“我们爱科学”冬令营和夏令营,利用本校学科和师资优势,开展初高中衔接课程学习,拓展优秀初中生视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8)开设科技特色课程,定期举办科技征文、科技制作评比、以及学生专利申报活动,激发学生灵感的生成,创新精神的形成、培育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争当“小华罗庚”。
(9)通过名校联盟,开展校际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利用,为华罗庚思想和精神的研究和传承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10)建设各学科e学习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和交流,丰富教育教学资源,鼓励师生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分享教育教学资源,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 创建“华罗庚班”品牌。鼓励所有班级积极申报“华罗庚”班,年级内部、年级之间、全校范围要比对创建“华罗庚班”的数量和质量。校园内逐步形成以创建“华罗庚班”为荣的良好氛围。
4.以“我为母校百年校庆献礼”活动为阵地,鼓励全校师生向杰出校友华罗庚学习,形成华罗庚精神在我心中的强劲的校园态势。
五、保障条件
1.物质保障。学校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专用场馆、专用教室和师资培训等方面,为更好地研究和传承新时代下华罗庚思想和精神提供物质保障。
2.政策保障。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成立新时代华罗庚思想精神传承的研究和实践规划小组,一把手校长任组长,其他校级领导为副组长,其他所有行政管理人员和教研组长为组员。
3.活动保障。开展华罗庚精神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构建以华罗庚精神教育为重点,以家国情怀、诚信友善、和感恩励志等为主要内容的德育系列课程,培养活力迸发的激情青年、敢于担当的责任青年、勇争第一的奋斗青年、崇文守正的书香青年、以文化人的人文青年,“我是第一、舍我其谁”的华中青年,使莘莘学子都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精神品质。
①华罗庚思想和精神教育课程化和主题系列化。以课程化的理念引领德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主题活动系列化:含爱国担当篇、励志奋斗篇、人文情怀篇、国际视野篇等。
②开展学生自主成长教育。从“被进步”到主动发展,从“被成长”到产生生命自觉,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高贵品格。
③构建完善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体系。
4.人才保障。通过实行三大工程,即“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工程”和采取“导师制培养+任务式驱动+多平台发展”的方式,构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学习共同体,为学校培养更多“研究型”、“专家型”学者教师,为学生的卓越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六、预期成果
1.科研兴校蔚然成风。涌现出一大批在区、市乃至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
2.活力校园充满生机。学生学得快乐、乐得其所。学生性格活泼、身体健康,阳光自信。
3.初步形成能体现基础性、发展性、多元性、针对性和选择性,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的校本课程体系。
4.初步形成以“探究、领悟、建构”为核心的自主学习教与学策略。
5.高比例成功创建“华罗庚班”,涌现出更多更优的“华罗庚班”班主任。
6. 集结出版《华罗庚思想和精神在我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的研究》。